中风的原因,中风的症状有哪些,中风吃什么好,中风治疗方法

  • A+
所属分类:中医养生

中风的原因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受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

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

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四肢和舌头不语麻木、口舌歪斜、身体的局部麻木等主要表现。

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

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

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1、情志郁怒

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

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

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
  3、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

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

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中风的症状

  中风前兆

中风发病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前会有先兆表现。

表现为单眼视物不清、眼前发黑、眼眶及眼球痛、流泪,或舌头发硬发麻、口齿不清、哈欠不断等。

也有的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和原因不明的跌跤等等。还有一部分病人是完全没有预兆,就突然发作倒地的。

 中风的症状

先驱症状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或无力。部分患者没有先兆,直接在几分钟至数小时发展达高峰,有些经24-48小时缓慢进行。

发作时表现为一侧性的肢体无力或麻小、嘴歪、流口水、舌唇麻、语言障碍、失读、失认、精神异常。

出血性多数有头痛、呕吐、烦躁甚至嗜睡、昏迷等症,缺血性只有大面积脑缺血才会出现头痛、呕吐。

出血性多数有呕吐
  最常见到的是三偏症状

偏瘫(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身感觉障碍(冷热不知、疼痛不觉)、偏盲(视野缺损、视物模糊),伴有语言不利或运动性失语。

较大范围或多次复发的后遗症的症状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碍(人格改变、精神萎靡、易激动、痴呆)。

 常见症状

  1、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人中

主证:手足麻木,肌肤不仁或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发热、恶寒、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

  (2)肝肾阴虚、风阳上拢

主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失眠多梦,腰酸腿软,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弦细而数。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主证:突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便干或便秘,头晕或痰多,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偏瘫侧脉多弦滑而大。

 2、中脏腑

  (1)闭证

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

根据热象有无,又分阳闭与阴闭。

  ①阳闭主证

除闭证主证外,兼见面红身热,气粗口臭,躁动不安,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②阴闭主证

除闭证主证外,兼见面白唇暗,静而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濡。

舌苔白腻,脉濡
  (2)脱证

主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大汗淋漓,二便自遗,肢冷轻瘫,舌痿,脉微欲绝。

  年龄及病史

多数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数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栓塞可发生于青壮年。

中风多数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发病形式多为急性起病,但脑血栓形成起病相对缓慢。

先驱症状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或无力。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栓塞多无先驱症状。

  定位症状

一侧肢体偏瘫、甚至偏视或偏盲,浅表感觉减退,伴有语言不利或运动性失语。

  神经系统症状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数有头痛、呕吐、烦躁甚至嗜睡、昏迷等症,缺血性较少出现,但大面积脑缺血可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

中风吃什么好

中风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通常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最容易突发中风。

中风一旦发作,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很容易造成患者脑损害,很多老年人在中风发作之后会出现不省人事、口角歪斜等症状,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的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预防中风。

中风吃什么好?一般说来,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平时多注意科学合理的饮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中风的。

比如多吃蔬菜、五谷杂粮、香蕉、柑橙、橘子、杏、桃及粗粮和豆类等,这些食物富含镁元素。

由于镁可以防止细胞膜上的钙流入细胞内,起到维持细胞内外矿物质平衡的作用,故能保护脑细胞不受到缺血后的继发损伤的危害。

富含镁的食物除蔬菜外,还有小米、豆类、干蘑菇、冬菇、番茄、海带、紫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等。

富含镁的食物除蔬菜外,还有小米
  新鲜蔬菜最好能包括芹菜和韭菜,每天至少吃5种或更多,品种应当多一些。

如能生吃更好,因为生吃或者用食物搅拌器打成浆状不会过多地破坏其中的维生素。

在服用这些食物之前还可以适当的辅助服用绿色动力益康胶囊,这对改善心脑血管具有良好的作用。

中风病人的饮食禁忌也比较多,比如不能暴饮暴食,不能食用具有辛辣刺激食物。

也不能过量的饮酒,也不能食用那些具有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像油炸食品、啤酒、汽水、腊肉、香肠等。

中风病人除了吃好,还要生活得很有规律,比如每天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每天注意散步或者打拳等,做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让身体处于一种放松而自然舒适的状态。

  三味粟米粥

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佳)150克,酌加清水共煨粥。

每日1次,空腹服。适用于中风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者。

  羊脂葱白

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

每日1次,连服10日。用于预防偏瘫。

  五汁童便饮

取姜汁、藕汁、梨汁、萝卜汁、白糖水、童便各等量,入瓶混匀,用炭火煎煮片刻即成。

每日1次,空腹服12毫升,温开水送下。

适用于本病之筋骨软弱、气血不足者。

  大枣粳米粥

黄芪生姜各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加水浓煎取汁,去渣。

黄芪用来治中风
  取粳米100克,红枣4枚加水煨粥。粥成后倒入药汁,调匀即可。

每日1次。可益气通脉、温经和血,用治中风后遗症。

  豆淋酒

取小黑豆适量炒焦,冲入热黄酒50毫升。趁热服。服后温覆取微汗。

用治中风后遗症以及产后中风、四肢麻木等。

 蚯蚓散

取活蚯蚓60克置新瓦上,文火焙干研末后装入胶囊。日服2次,每服2粒。

适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偏瘫者。

  贝母

贝母粉15g,粳米50g,冰糖适量。将粳米、冰糖如常法煮粥。

煮至半开汤未稠时,加入贝母粉。

改用文火稍煮片刻,视粥稠时停火,每日早晚温服。

冬瓜子饮

小麦,冬瓜子30g,红糖适量,捣烂,开水冲服。

  萝卜汁

白萝卜捣汁饮服,每次30ml,日服3次。或将萝卜汁拌在粥内食用。

  猪胆绿豆

猪胆汁120g,绿豆粉80g,拌匀晾干研末,每服6g,每日2次。

 菊花

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阴干,然后磨粉备用。

将菊花采摘去蒂
  先以粳米100g,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芹菜粥

新鲜芹菜60g(切碎),粳米100g,放沙锅内,加水如常法煮粥。

芹菜用来治中风
  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应现煮现吃,不宜久放。

  刀豆茶

刀豆根30g,加红茶3g,水煎服。

  五味子

五味子10g,紫苏叶18g,人参12g,砂糖100g。

加水3000ml,煎至1500ml,滤去渣,饮汤。

中风的中医治疗方法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则: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方药: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玄参龟板、天冬、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

如肝阳上亢甚者加天麻钩藤以增强平肝熄风之力。

心烦甚者加栀子黄芩以清热除烦。

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以清熄风阳。

痰热较重者,加胆星、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则:祛风、养血、活血、化痰通络。

主方:大秦艽汤加减。

方药:秦艽、羌活独活防风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茯苓、黄芩、石膏、生地

当归用来治中风
  如年老体衰者,加黄芪以益气扶正。

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去地黄,加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等祛风痰,通经络。

无内热者可去石膏、黄芩。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治则:化痰通腑。

主方:星蒌承气汤《验方》加减。

方药:胆南星、全瓜蒌、生大黄芒硝

如药后大便通畅,则腑气通,痰热减,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转。

本方使用硝黄剂量应视病情及体质而定,一般控制在10~15克左右,以大便通泻、涤除痰热积滞为度,不可过量,以免伤正。

腑气通后应予清化痰热、活血通络药,如胆南星、全瓜蒌、丹参赤芍鸡血藤

如头晕重,可加钩藤、菊花、珍珠母。

若舌质红而烦躁不安,彻夜不眠者,属痰热内蕴而兼阴虚,可选加鲜生地、沙参麦冬、玄参、茯苓,夜交藤等育阳安神之品,但不宜过多,否则有碍于涤除痰热。

  4、气虚血瘀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既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则:益气活血。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药:生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如半身不遂较重加桑枝穿山甲水蛭等药加重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作用。

言语不利甚者加菖蒲远志以化痰开窍。

手足肿胀明显者加茯苓、泽泻、薏仁、防已等淡渗利湿。

手足肿胀明显者加薏仁
  大便溏甚者去桃仁加炒白术、山药以健脾。

  5、阴虚风动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则:滋阴熄风。

主方:大定风珠加减。

方药:鸡子黄、阿胶、地黄、麦冬、白芍、龟板、鳖甲、五味子、炙甘草。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牛膝、木瓜、地龙、蜈蚣、桑枝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加丹参、鸡血藤、桃仁、地鳖等以活血祛瘀。语言不利甚者加菖蒲、郁金、远志开音利窍。

中风的中医护理方法

  1、及时治疗诱发病

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应及早治疗。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

留意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风现象。

留意头晕、头痛等症状
  3、消除中风的诱因

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

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4、饮食结构合理

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适当多食蔬菜和水果
  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

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5、户外活动注意

应逐步适应环境温度,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特别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

有过中风史的患者还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

此外,日常生活起床、低头系鞋带等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

 6、饮食营养

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

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

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中风急性期过后,特别是出院后回家,家人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以下几件事,这对促进病人康复,减少并发症有着重大作用。

  1、悉心照料,预防感染

中风后不少病人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在床上大小便。

此时,预防褥疮、尿路感染和肺炎是头等大事,瘫痪本身不一定致命,而上述这三大并发症则会时时威胁着病人的生命。

预防褥疮的关键是定时给瘫痪病人翻身擦背,一般每隔2~3小时一次,臀部垫橡皮圈或充气的塑料圈,以减轻局部受压而导致缺血或坏死。

病人大小便要及时清理,保持下身清洁,以免皮肤破溃。一旦发现褥疮,应到医院诊治或请医务人员上门医治。

为了防止肺部感染,要做好保暖,定时给病人拍背,鼓励病人尽量把痰咳出来。

  2、丰富病人精神生活

长期卧床的病人极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有些病人还会出现抑郁症状。

此时,家人若能体贴入微,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多陪伴聊天,讲点趣闻,一起欣赏音乐,阅读书报,使生活处处充满关爱,对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促进中风康复有重要意义。

一起阅读书报
  3、适当增加营养

为了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应给予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烹调注意色、香、味,以增进病人食欲。

可用中药黄芪30~50克、田七10~15克等煲汤,以补气活血。

中风治疗中医经验方

对于中风后遗症出现的肢体偏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障碍、胸胁胀满等肢体经络不利的表现均属于气滞血瘀,需要行气祛瘀,使体内气机和调、血脉流畅,关节得到疏利。

气滞会导致血行不畅而血瘀,血瘀亦会使得气无法通行而气滞,因此中药方面多会重用行气以及活血化瘀的药物,以下为医生经验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行气活血方

黄芪50克、当归6克、桃仁9克、红花6克、地龙12克、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杜仲15克、骨碎补15克、巴戟天10克。

此外,中风后应该戒烟限酒,饮食清淡也是需要提倡的,尤其在清晨和晚间的时候要经常饮水。

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不宜吃甘薯、蚕豆等容易胀气的食物。

不宜多吃肥肉、奶油、蛋黄、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针灸治疗中风一般疗程为10天至15天,疗程之间休息3至7天,根据病情的轻重一般需要治疗1至3个月左右。

中风1个月内为急性期,1个月至半年为恢复期,半年以后为后遗症期。

一般急性期和恢复期针灸疗效较为显著,而后遗症期则疗效较逊。

一般急性期和恢复期针灸疗效较为显著
  因此中风接受针灸治疗越早,治愈率越高,致残率越低。

  中风患者的功能锻炼

中风偏瘫除针灸等综合措施外,应加强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功能锻炼可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患侧肢体作屈伸膝、屈伸肘,屈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

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2、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

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

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活动量宜逐渐增加,掌握好锻炼时间,防止过分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浮肿。

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屈伸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练习用手掌转动健身球。

3、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

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患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写字、洗脸等,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在进行功能性锻炼时除树立信心外,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也不可心灰意冷,半途而废。只要坚持锻炼,大多数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中风吃什么中药

  (1)风中经络型症状

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肌肤不仁,发热恶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或弦。

方药:肉桂6g,炮附子5g,麻黄5g,防风、防己、当归各12g,人参、川芎、白芍、杏仁、黄芪、甘草各10g,生姜5片。

肉桂用来治中风
  (2)腑气不通型症状

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赤黄,或见头晕烦躁,舌红,舌苔黄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甘草各10g。

  (3)气虚痰阻型症状

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萎黄,语言骞色,痰稀而白,或见头晕目眩,舌质淡有齿痕,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人参、甘草各10g,茯苓、白术、陈皮各15g,半夏、竹茹、胆南星各15g。

甘草用来治中风
  (4)气虚血瘀型症状

肢体缓纵不举,或见挛卷,或见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涩。

方药:补阳还五汤。

生黄芪30g,当归、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龙、红花各15g。

  (5)气滞经络型症状

肢体瘫痪或口眼弯斜,胸胁胀满,叹息为快,脘腹满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方药:八味顺气散。

人参、白术、白芷乌药青皮各10g,茯苓、陈皮各15g,甘草8g。

(6)邪热壅盛型症状

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潮红,口渴喜冷饮,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药:川芎、白芍、白术、菊花、桔梗、荆芥穗、连翘、黄芩、寒水石各10g,当归、石膏各15g,砂仁、薄荷、滑石、大黄各5g。

  (7)气血两虚型症状

肢体缓纵无力,或见苍白肿胀,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或畏风自汗,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方药:八珍汤。

人参、白术、川芎、白芍、甘草各10g,熟地、茯苓、当归各15g。

  (8)肝风挟痰型症状

半身不遂,口眼弯斜,头晕或头痛,急躁易怒,或见多痰,肢体麻木,舌红苔白腻,脉弦或滑。

方药:白术、茯苓、天麻、橘红各15g,半夏、甘草各10g,生姜3片,大枣3枚。

  中草药单验方

  (1)槐花茶防中风

槐花茶6克。

用法:开水泡,当茶饮。有预防中风的功效。

  (2)蒜泥治中风不语

大蒜2瓣。

大蒜用来治中风
  用法: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牙根部。有宣窍通闭的功效,用治中风不语。

  (3)松毛酒

松毛1千克,酒1.5千克。将松毛在酒中泡7日,每饮1杯,日服2次。

用于中风口眼歪斜,症见两脚疼痛、腰痛、两足不能立地。

治疗中风的偏方

  1、治中风不省人事,吐字不清晰

急用针刺十指角离甲1韭叶许,出血立苏。

  2、治中风、痰厥、昏迷卒倒,气欲绝者

巴豆去壳,纸包捶油出尽,去豆,用纸作捻,或加牙皂末捻烧熏人鼻内即醒可治。

  3、治中风闭证,牙关紧闭,气粗痰喘,两手握拳

用老姜汁、童便灌之最妥,盖姜能豁痰开闭,便能降火下气故也。

  4、治中风

芹菜洗净后打取汁,每服3次,连服一周左右

紫皮洋葱,清水洗涤干净。

然后用搅拌机搅拌成泥,一个洋葱+2汤匙老陈醋搅拌均匀。每天早饭和午饭吃到中间,吞2汤匙制作好的洋葱老陈醋泥。

  萝卜汁粥

本药膳有消滞化痰作用,对于气滞痰多腹胀的中风患者较为适宜。

萝卜汁对于气滞痰多腹胀的中风患者较为适宜
  干菊花粥

有清肝火、降压作用,对于肝火内盛、血压偏高的中风患者较为适宜。

1、治中风,芹菜洗净后打取汁,每服3、4汤匙,1日3次,连服7日。

2、治中风闭证,牙关紧闭,气粗痰喘,两手握拳,用老姜汁、童便灌之最妥,盖姜能豁痰开闭,童便能降火下气故也。

3、治中风仆地,大蒜1把,路上热黄土搀和研烂,以新汲水和之,去渣,撬开齿灌之。

4、中风身直不得反复、槐皮(黄白者)30克切细,酒2盏煎1盏,稍稍服之。

5、治卒中不省人事,生白矾9克,研末,姜捣汁调灌。

6、治暗风猝倒不省人事,细辛末吹鼻。

7、治中凤中痰不省人事,香油1杯,生姜汁半盏灌之。

8、中风不省人事,得病之日便进此药,免成废人。

柏叶1把,葱白1把,连根研细如泥,无灰酒1大盅煎一二十沸,去渣温服,不饮酒者,分作四五次服。

葱白用来治中风
  9、治中风、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气欲绝者。

用巴豆去壳,纸包捶油出尽,去豆,用纸作捻,或加牙皂末捻烧熏人鼻内即醒可治。

10、香麻油1盏,灌人口中,仍用鹅毛探吐,痰涎立出。

11、治中风不语,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等。用威灵仙一味,冬三月丙丁、戊已日采,洗净,焙干,为末。

好酒和,令微湿,入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洒之,以白饭和捣为丸,如桐子大。

以白饭和捣为丸
  每服20丸至30丸,温酒下。或用威灵仙,阴干为末,每日空心温酒调二钱匕服,可渐加至六钱匕,利过两行则减之,病除乃停服。

12、治中风身直不能伸屈者,刮取枳树皮1升,酒3升,渍1宿,服5合至1升,酒尽再造服。

13、治中风,腹痛,用好酒煎羌活,取汁饮之。

14、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兼治诸厥,急用针刺十指角离甲1韭叶许,出血立苏。

15、治中风角弓反张,鸡屎白9克,酒5杯,用竹筷顺搅一千遍,饮之,小儿减半,日服2次。

16、治中风、中气昏倒者,仓猝之际,急以手大指,拾其人中即醒。如不效,用通关散吹鼻,即提起其头,有嚏可治。

17、地龙10条,捣汁,加白糖调服。

18、猫肉炖服,可治半身不遂。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