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药紫苏叶图片
紫苏梗图片
【来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茎、叶。我国各地均产。夏天或秋季均可采收。晒干切段或乘鲜切段晒干。
【处方用名】紫苏叶 老苏梗 带叶苏梗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性能概要】味辛,性温。归肺、脾经。本品能散风寒解表,又善行气宽中,且可安胎。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之表证;又可用于脾肺气滞的咳嗽痰多、胸闷呕恶,对风寒表证而兼见胸闷、呕恶等证,尤为适宜;用于安胎者,全在行气之功,气机通畅则胎气自和。
本品发汗作用不及麻黄、桂枝,温散之力不如细辛,可用于外感风寒之轻证。苏梗发散风寒力差,主要功效为理气解郁,止痛,安胎,可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以及胎气不和。因其理气解郁之性和平,体虚者更为适宜。
紫苏能解由中鱼蟹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紫苏的配伍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兼见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桔梗等,如《温病条辨》杏苏散。若治风寒表证兼有气滞,胸闷不畅者,常与陈皮、香附同用,如《和剂局方》香苏散。
2.用于脾胃气滞,胸闷不舒,恶心呕吐,常配伍半夏、陈皮、藿香等,如《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
3.用于胎气上逆,妊娠恶阻,胎动不安证,常与砂仁、陈皮等同用,以理气安胎。
4.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腹痛、吐泻等症,可单用本品或与生姜配伍,水煎服。
【紫苏的用量用法】
内服:5~10克。
【紫苏的使用注意及禁忌】
本品辛散耗气,气虚或表虚者不宜用。
【紫苏的本草摘要】
《名医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药性本草》:“以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
《本草纲目》:“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
《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
【紫苏的现代研究】
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紫苏醛、左旋柠檬烯,还含精氨酸、枯酸等。
药理:有发汗解热、镇静、止血与抗凝血作用;能促进消化,增强肠蠕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并能升高血糖。
临床报道:治疗寻常疣,将疣及周围消毒,取洗净之鲜苏叶摩擦疣部,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每日1次。治疗20例,连续摩擦2~6次皆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