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 中医方剂口诀大全_中医方剂歌诀完整版 《中医诊法·中药·方剂口诀》,既是习医之良师,亦是授徒之益友。但原文言简意赅、辞艰理深,初习者必先读准字音、究明句义,然后方可热读背诵,用诸临证。 解表剂 1.麻黄汤(附:庥黄加术汤、庥杏苡甘汤) 麻... 09月22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书籍 《药性歌括四百味》全文在线阅读 《药性歌括四百味》,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是学习中药的启蒙读物,它以四言韵的形式,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内容简明扼要,押韵和谐,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是学习中药知识的启蒙文言,... 09月19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风的中医治疗方法,中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因病机 中风,亦称卒中。是一种来势较快,见证多端,病情险恶,善行而数变的疾病。本病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半身不逐、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失语等为其临床主要特点。其病因,在唐宋以前,均以外风为主要因素;金元... 09月17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小儿肾炎的病因和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肾炎有多型,急慢紫癜与迁延。中医“水肿”与“淋病”,“尿血”“虚损”略相同。症状纷杂病程长,早多实热后虚寒。湿热毒邪感儿体,余邪不尽毒伏里。蕴郁不解袭肺体,下注膀胱侵小肠。各种症状不一现,遂成肾炎... 08月1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儿科病时的闻诊与切诊 小儿四诊是中医儿科病诊断和治疗用药的基础和依据。所以在儿科常见疾病之前对此作以介绍和叙述,这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无疑是会有裨益的。 一、闻诊 1、听声音 哭声高实低为虚,躁哭为热惕为惊。哭声尖... 08月04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时如何对小儿进行问诊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寝,七问听聋八问渴。九问胸腹和病因,十问旧病和接种。 注:小儿虽然不会自诉病状,问诊往往是间接的,但是,问诊还是必要的。 小儿外感病居多,所以应特别注意问寒... 08月04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小儿望诊之看二便 健康小儿无病症,大便色黄润适中。乳儿大便均较软,大便燥结内热征。便稀挟有白凝块,内伤乳食腹寒疼。大便稀薄黄秽臭,湿热内蕴菌痢生。果酱色便乳幼儿,哭吵须防肠套迭。正常小便淡黄清,黄赤短涩湿热征。小便混浊...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小儿望诊之察指纹、望形态 一、察指纹 虎口三关察指纹,食指桡侧浅静脉。浮主表症沉主里,色淡为虚滞为实。紫黑为热青主惊,红色为寒白疳积。色浅病轻色深重,青紫食积黑病危。 注:察指纹即观察食指外侧(食指的拇指侧)桡静脉之小血管。以...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小儿望诊之审苗窍 小儿望诊审苗窍,口舌耳鼻目二阴。透过苗窍观五脏,辨别寒热与虚实。口唇属脾红紫热,红肿角糜胃热积。唇色淡白气血虚,唇干焦裂热伤津。唇色青紫多血瘀,青紫又作寒症医。齿多主肾与脾胃,齿燥而干胃伤津。齿缝出血...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小儿望诊之望五色 小儿不会诉病状,间接问诊须分析。看病惊怕常哭闹,惊则气乱脉不清。闻诊面小太狭窄,只有望诊较可依。望儿之病望五色,面赤为热首当知。潮红阳明热在里,滞热颊红连耳根。阴虚内热两颧红,阳郁热深紫红色。青色主痛...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临床诊断: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为了给中医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在介绍儿科常见疾病之前,先简略介绍一下小儿特点和小儿四诊。 小儿特点不一般,形体幼稚脏未全。娇嫩易受外邪侵,机能虽旺形气弱。阳气偏盛易化热,热症居多易生风。御外力弱发病急,...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失眠的中医辨证与分型治疗 失眠,亦称不寐。是指经常不易入睡的疾病。轻者入睡困难,或睡眠不稳,时寐时醒;严重时整夜不眠。本病以失眠为主,常兼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以及精神异常等为其临床主要特点。本病多由于情志内伤,或大病、久... 07月30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心悸的症状有哪些?心悸的中医辨证论治 心悸的症状有哪些?什么原因会引发心悸症状?本文介绍了心悸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凡心慌不安,甚则喘息或水肿,且以心慌不安为主证的疾病称为心悸。心悸与惊悸、怔忡类似。现代医学的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07月2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肛周皮肤瘙痒的中医解释与辨证论治,肛门瘙痒的中药洗方 肛周皮肤瘙痒按照症状特点可分为四型:风热郁结型、风湿夹热型、血虚生风型及寄生虫引起的肛周瘙痒。 1.风热郁结型 肛门周围瘙痒难忍,灼热坠胀,如火焚虫嘶,甚至皮肤抓破出血,心烦难寐,口苦咽干,便秘溲... 07月24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为时方鸣不平 近年来崇尚经方的人越来越多,并且还出现了专门的经方网站,相比之下时方就显得有些让人瞧不上眼,经常有些人以经方自居,认为时方都是下里巴人,不值得研究,这是一种浮漂的学风。经方无论从组方结构还是疗效来说,... 07月2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血证的中医辨证论治 血证是指血液排出体外或溢于体裘的一类出血性病症。本病多因感受风热燥邪、过度饮酒、过食辛热辣物、情志刺激、劳累过度等而引起发作,总的病理为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脉损伤,血溢于外。《血证论》谓:“而血动之... 07月17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理气剂的基本配伍用药规律 理气剂主治以气滞为主,或以气滞症状为主诉之各证。必须搞清气滞是主证还是继发的兼证。如,便秘与腹胀并见,到底是谁造成的谁,治疗侧重可不一样。 理气剂的基本配伍用药规律如下: (1)治疗肝郁时——哪怕... 07月14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虚劳的病因病机,虚劳的中医辨证论治 虚劳是因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引起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又称虚损。由于脏腑气血阴阳虚损的部位和程度各异,故而临床症状也不同。导致虚劳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禀赋薄弱、先天不足,无力御邪,复伤正气可致... 07月1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什么是失音症?失音的中医辨证治疗 声音不扬,甚至嘶哑不能出声者,称为失音。《医学纲目》则称“喉喑”,以示与中风舌强不利,语言蹇涩之“舌喑”有所区别。本病虽属喉咙、声道的局部疾患,实与肺、肾有密切关系。因声音出于肺系而根于肾。故《直指方... 07月11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肺痈的主要表现,肺痈的分期及各期中医治法 肺痈是肺部形成脓疡的疾病,以发热寒战、咳嗽,胸痛、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证。主要成因是感受外邪,风热邪毒;或风寒化热,薰蒸于肺。蓄热内蒸,肺受灼热,气失清肃,热结血瘀,郁结成痈,血败化脓,即《金匮... 07月09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