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 筑牢健康防线,玉屏风颗粒蝉联“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 为辅助广大消费者完善家庭常备药箱,为老百姓提供购药指引,推动医药行业良性发展,被誉为“家庭常备药品风向标”的“2021~2022年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荣誉榜单重磅发布。历经多月的专家评审、人气好评... 11月15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养好肺更强体|虫草清肺胶囊再次入选“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 被誉为“家庭常备药品风向标”的“2021~2022年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荣誉榜单重磅发布。历经专家评审、人气好评、榜单公示等层层筛选环节,虫草清肺胶囊再次入选榜单。该榜单旨在以综合榜单评定的形式,... 11月15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什么是中医?什么是西医?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问】什么叫中医、中医学?什么叫西医、西医学? 什么是中医? 【答】《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中医——①中国固有的医学。②用中国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治病的医生(见《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第1765... 04月22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治疡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治疡剂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痈疡剂用于内治的有消、托、补三法:消,适于未成脓疮疡,使之散肿消毒;托,痈疡成肿,不易透溃,宜使之托毒外出;补,溃疡后以补正气,使之生肌敛疮。 治疡剂的基本配伍规律如下: (1... 03月15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驱虫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肠道寄生虫主要有指蛔虫、绦虫、钩虫、蛲虫等,其共有症状为脐腹疼痛,时发时止,痛后能食,面色萎黄,或青或白,或生白斑,或见赤丝,或夜间齘齿,或胃脘嘈杂,呕吐清水,舌苔剥落,或病久见肌肉消瘦,不思饮食,精... 12月11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消导化积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消食剂适用于一切食积证,症见纳差厌食,脘腹胀闷,嗳腐呕恶,舌苔厚腻等。代表方有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消痞化积剂则指用于消散痞满、结块的方剂,常见的代表方有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 消导化积剂的基本配伍... 11月1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祛痰剂的基本配伍用药规律 祛痰剂主治各种痰病,根据痰的性质可分为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等五种。就其范围而言,脏腑经络皆可有之。痰饮阻肺则咳嗽、喘促,风、寒、热、燥、湿痰均可见,根据咯痰的性状而辨;痰阻清阳则头痛、眩晕,多... 10月04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祛湿剂的基本配伍用药规律 祛湿剂主治水湿病证。湿邪为患复杂多样,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大抵湿在上在外者,可表散微汗以解之;湿在内在下者,可芳香苦燥以化之,或甘淡渗利以除之;从寒化者,宜温阳化湿;从热化者,宜清热祛湿;体虚湿盛者,... 08月08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治燥剂的基本配伍用药规律 燥证有外燥和内燥之分。外燥是外感秋令燥邪所引起的病证,内燥多为脏腑津亏而致。不论是外燥还是内燥,其症状有共同点就是诸干燥症状。肺为娇脏,故外燥为患,肺脏多受累而见口鼻咽喉干燥,干咳少痰等症状。若燥邪化... 07月08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治风剂的基本配伍用药规律 治风剂是为治疗各种风证而设。因风证有内风和外风之别,故治疗时亦有所区别。针对外风,治疗当以疏散祛风为主,当然,致感冒者非本章所主;而治疗内风,当以平肝息风为主。 治风剂的基本配伍用药规律如下: (... 06月28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方剂口诀大全_中医方剂歌诀完整版 《中医诊法·中药·方剂口诀》,既是习医之良师,亦是授徒之益友。但原文言简意赅、辞艰理深,初习者必先读准字音、究明句义,然后方可热读背诵,用诸临证。 解表剂 1.麻黄汤(附:庥黄加术汤、庥杏苡甘汤) 麻... 09月22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书籍 《药性歌括四百味》全文在线阅读 《药性歌括四百味》,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是学习中药的启蒙读物,它以四言韵的形式,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内容简明扼要,押韵和谐,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是学习中药知识的启蒙文言,... 09月19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风的中医治疗方法,中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因病机 中风,亦称卒中。是一种来势较快,见证多端,病情险恶,善行而数变的疾病。本病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半身不逐、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失语等为其临床主要特点。其病因,在唐宋以前,均以外风为主要因素;金元... 09月17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小儿肾炎的病因和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肾炎有多型,急慢紫癜与迁延。中医“水肿”与“淋病”,“尿血”“虚损”略相同。症状纷杂病程长,早多实热后虚寒。湿热毒邪感儿体,余邪不尽毒伏里。蕴郁不解袭肺体,下注膀胱侵小肠。各种症状不一现,遂成肾炎... 08月1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儿科病时的闻诊与切诊 小儿四诊是中医儿科病诊断和治疗用药的基础和依据。所以在儿科常见疾病之前对此作以介绍和叙述,这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无疑是会有裨益的。 一、闻诊 1、听声音 哭声高实低为虚,躁哭为热惕为惊。哭声尖... 08月04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时如何对小儿进行问诊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寝,七问听聋八问渴。九问胸腹和病因,十问旧病和接种。 注:小儿虽然不会自诉病状,问诊往往是间接的,但是,问诊还是必要的。 小儿外感病居多,所以应特别注意问寒... 08月04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小儿望诊之看二便 健康小儿无病症,大便色黄润适中。乳儿大便均较软,大便燥结内热征。便稀挟有白凝块,内伤乳食腹寒疼。大便稀薄黄秽臭,湿热内蕴菌痢生。果酱色便乳幼儿,哭吵须防肠套迭。正常小便淡黄清,黄赤短涩湿热征。小便混浊...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小儿望诊之察指纹、望形态 一、察指纹 虎口三关察指纹,食指桡侧浅静脉。浮主表症沉主里,色淡为虚滞为实。紫黑为热青主惊,红色为寒白疳积。色浅病轻色深重,青紫食积黑病危。 注:察指纹即观察食指外侧(食指的拇指侧)桡静脉之小血管。以...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小儿望诊之审苗窍 小儿望诊审苗窍,口舌耳鼻目二阴。透过苗窍观五脏,辨别寒热与虚实。口唇属脾红紫热,红肿角糜胃热积。唇色淡白气血虚,唇干焦裂热伤津。唇色青紫多血瘀,青紫又作寒症医。齿多主肾与脾胃,齿燥而干胃伤津。齿缝出血...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小儿望诊之望五色 小儿不会诉病状,间接问诊须分析。看病惊怕常哭闹,惊则气乱脉不清。闻诊面小太狭窄,只有望诊较可依。望儿之病望五色,面赤为热首当知。潮红阳明热在里,滞热颊红连耳根。阴虚内热两颧红,阳郁热深紫红色。青色主痛...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