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的病因病机,水肿的中医治疗医案

  • A+
所属分类:中医医案

由于体内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者,称为水肿病。导致水肿的病因病机,不外乎风邪外袭,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而发为水肿;或因居住卑湿,涉水冒雨,水湿浸渍;或饮食不节,湿困脾上,水湿内停,泛于肌肤;或湿热交蒸,小便不利引起水肿;劳倦伤脾,土不制水,或房室不节耗伤肾精,或外邪不解入里伤肾,致使肾之开合失常,水液停积,遂成水肿。因气血津液密切相关,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一旦气血亏虚或失调,便可导致水肿。

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肾炎、各种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时出现的水肿、肝硬化水肿、营养不良性和功能性水肿。这些疾病引起的水肿,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水肿的中医治疗医案

刘XX,男,4岁,范县大角公社人。

传染病房病历摘要:近三个月来,患儿反复浮肿,小便少,面色萎黄,饮食明显减少,大便稀溏,每日五至六次,入院前曾出水痘。检查:血液:白细胞计数26000/mm³,多核粒细胞42%,淋巴细胞53%,嗜伊红细胞5%。大便:稀溏,小便:比重1.026,蛋白(++),红细胞(0~1),白细胞(1~4)、上皮细胞(0~2),管型(o~1),颗粒(0~1)。诊断为“水痘合并肾炎”。

1965年6月8日邀巡会诊。

临床所见,精神面貌较差、饮食尚可。家长代诉,患者常因受凉而反复浮肿,经常怕冷。脉虚弱、手纹无所见。结合传染病房病历及所见,辨证为心、肾、脾三脏机能衰弱,以致水溢皮下,发为水肿,阳衰故形寒怕冷。问题主要在心阳不足而侵及脾、肾。拟用温化。选方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12g,桂枝5g,白术5g,炙甘草3g,黄芪10g,防己6g,五加皮4g。三付。

6月10日复诊:病大见好转,浮肿消失、脉见起色。服药期间,正值阴雨,患儿肿势不但没加重,反见缓减,说明药物对证,心、脾功能见复,肾主五液,心阳得宜,肾阳亦振,坎离互济,理自然也。继用原方六付,诸症消失。乃用金匮肾气丸善后。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