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脾虚久泻的治疗医案

  • A+
所属分类:中医医案

张X,女,62岁,河南省灵宝县苏村公社人。1965年11月30日初诊。

主诉:腹泻二年余

患病后在当地断续求治,因经济困难及效果不佳拖延至今。现症见颜面、下肢均见浮肿,皮肤失泽,腹胀,乏味,食欲不振,不渴。头眩晕,精神不振,短气,语音低沉,神清,时有喃喃自语。大便一日十数次之多,伴有里急感,便白稠粘,小便时黄时清。

检查:舌淡、苔剥,脉象虚大有力。

诊断:脾虚泻。

分析:久泻伤脾,脾气不充,中阳不振,所以运化之力更弱,泻愈加重。清阳不升,故而出现浮肿,运化失职,浊气不降而现腹胀、纳食不馨。运纳无力,气虚愈甚,故便白粘稠、精神萎靡、短气、乏力等症并见。因久泻伤阴,脾虚气馁,故而脉象虚大有力。

处方:党参12g,山药15g,扁豆9g,乌梅肉9g,陈皮6g,半夏9g,诃子肉9g,砂仁4.5g,生黄芪9g,甘草3g。三剂。

12月3日二诊:药后舒适,自感身体轻舒,大便次数有减,食量有增。舌淡、苔未复,脉象虚大较缓。

处方:党参9g,山药12g,扁豆9g,诃子肉9g,莲子肉9g,补骨脂9g,乌梅肉9g,赤石脂9g,砂仁4.5g,甘草3g。三剂。

12月7日三诊:大便每日三次,已无白粘稠物,腹胀消失,食欲好转,精神较好,头清,面部、下肢浮肿均消,舌淡较鲜,脉象和缓。以温肾阳培脾土为法。

处方:炙党参15g,山药12g,扁豆9g,赤石脂9g,补骨脂9g,乌梅肉9g,吴茱萸4.5g,陈皮6g,砂仁4.5g,甘草3g.

药进三剂,继续好转,能参加轻微劳动,逐日康复。

按:本案久泻致虚,虚甚气馁,虚则补之是为常治之法。本案虽以补虚为主,但药量较轻,虑其久虚之体过用大补之品,往往机体不易接受而反生它弊。故缓补求功为上策。治疗过程中始终是以健脾益气、涩肠和胃为法。选用生黄芪、党参补气;山药、扁豆健脾,诃子肉涩肠;陈皮、半夏、砂仁和胃;用乌梅者,因久泻阴必伤,用以敛阴复阳,是取阴阳互根之意。所以脉虚大而逐日得缓,后以温肾阳培脾土,是遵循脏腑功能的理论,五行生克制化和火能生土的相互关系为依据。以理论指导临床,所以收效甚捷。

结语:对于泄泻的治疗,《医宗必读》提出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此说至今仍有很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本病初起多为实证、热证。

暑湿与内伤生冷所致的上吐下泻证,把握病机,拟二香饮合胃苓汤,可妙手回春也。参考医案:二香饮合胃苓汤加减治疗泄泻医案

如系伤寒表证传入少阳、阳明所作,即《伤寒论》中的热结旁流证。参考医案:大柴胡汤治疗心下硬满,大便溏泻

如因湿邪困脾而致病,以五苓散分别清浊,使湿从小便出,从而体验出经方之妙用也。参考医案:湿热泄泻的中医治疗医案

泄泻日久,肢痛不甚,喜暖喜按者,多为虚证。谓先后天失调之五更泻,在常人习用四神丸的基础上,重用四君子汤加罌粟壳收涩。参考医案:四神汤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肾泻(五更泄)

如纯为脾伤致泻,以缓补脾土、振奋脾阳为上策,涩肠者次之,以阴阳互根为据,意为病久则阴阳均伤,故以乌梅敛阴止泻,一举两得,收效甚捷。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长期泄泻医案,患者五载不痊,细察脉舌、详辨其候,以口干咽燥而不欲饮,舌暗红,脉细数,为病之辨证要点。遵王清任之言,意为瘀血阻滞,阳气下陷,升举无权所致,故以王氏血府逐瘀汤化裁,使瘀祛阳复,脾气健而泄止。此可谓独道哉。

总之,本病初起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固闭邪气,久泻不宜分利太过,恐伤阴液;即是虚证,也应缓补渐增;对香燥之品,以少用为妙,多则损正伤气,又竭阴,易引起气滞,使腹部瞋胀、不思饮食等,弊端丛生。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