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血栓性脉管炎的中医治疗经验

  • A+
所属分类:中药良方

益西朗杰,男,50岁,藏族干部。1969年下肢骨节开始疼痛、红肿,趾节尤甚。延至1971年初,双膝肿大变形,下肢瘫痪不用,曾到内地治疗3次,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血栓性脉管炎。经中西医药及针灸治疗,有所好转。1980年5月,因爱人病逝,哀伤过度,加之劳累受凉,病复发,从病足掣引腰臀剧痛,彻夜难眠,发热不退,再次转来成都求治。

初诊:1980年10月24日。患者瘫痪,身半以下麻木疼痛,肌肉萎缩;耳郭、膝部及左手中指均有硬结小核,按之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右下肢尤剧,足触地则痛引股膝;天阴加重,如针刺火灼,需毛毡厚裹,他人背负就诊;面红目赤,白睛血丝满布,唇色暗红;发热无汗,口干渴,不思饮食;小便短赤热痛,大便干结,日2~3次,解便时肛门灼热;舌质深红,苔厚腻,脉弦大而数。脉症合参,乃湿热蕴毒,深入筋骨,瘀阻血分,滞塞经络所致。先予大剂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薏苡仁

银花藤30g 连翘12g 茜草根15g 红花10g 桃仁10g 赤芍10g 茵陈18g 薏苡仁24g 防己10g 怀牛膝10g 松节10g 桑枝24g 丝瓜络15g 蚕沙10g 滑石(先煎)18g 茅根30g

二诊:10月27日。服4剂后,足心微汗,诸症有减。前方去桃仁、赤芍、怀牛膝、丝瓜络、茅根,加海风藤15g,黄豆卷18g,丹皮10g,苍术10g,黄柏10g,木瓜10g。

三诊:10月30日。服4剂后,由于气候转变,收效不显。于前方中,加生石膏30g,三七粉6g,冲服,增强清透之力,骨节烧灼掣痛微有减轻。深思此症乃湿热蕴毒深入血分,蟠踞经隧,浸淫筋骨,故清解气分过量,反有凝滞湿邪之虑,而一般除湿通络之剂,难入经隧而达筋骨,乃改用入络清透重剂,深入营血筋骨,直捣邪气蕴伏之所,选千金犀角散、当归拈痛汤二方随证施用。先以千金犀角散加减。

犀角3g 羚羊角1.5g(二药锉末先煎1小时) 山栀12g 大黄10g 茜根10g 升麻6g 苍术6g 黄柏10g 银花藤30g 桑枝24g 滑石(先煎)18g

张石顽说:“遍身骨节疼痛,肢节如槌,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乃痛风之甚也。必饮酒当风,汗出入水,遂成斯疾。”《张氏医通》用千金犀角汤、当归拈痛汤加味治疗热毒流入四肢之历节疼痛。犀角、羚羊角凉血解毒,佐升麻散发伏郁之邪,佐大黄通下血分实热,伍栀子茯苓、银花、茜草、滑石等清解透达络脉中之湿热邪毒。

四诊:11月10日。服上方4剂后,泻溏热大便数日,潮热消除,掣痛大减,脉象数大有减。再于原方加茵陈、苦参、防己各10g。

五诊:服上方4剂后,骨节肿大减退,皮下结节变软,黄腻厚苔转薄,病情明显好转。继续清透余邪,以防复萌,拟当归拈痛汤加减,清解阴分余毒、透利关节湿热,以奏全功。

粉葛18g 升麻6g 羌活4.5g 独活4.5g 当归10g 知母10g 茵陈12g 白术18g 苦参15g 寒水石10g 红花10g 薏苡仁24g 泽泻10g 豆卷24g 怀牛膝10g 桑枝18g 猪苓10g

六诊:11月23日。服上方12剂,下肢疼痛消除,诸症若失,仅双足略感麻木强硬。改用通经络、利关节,佐以养血活血、蠲痹除湿之品,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生地黄15g 苍术10g 薏苡仁18g 豆卷24g 松节10g 木瓜20g 怀牛膝10g 红花10g 独活10g

七诊:11月28日。服上方8剂后,历节之症基本消除,只于气候剧变、天气阴沉时,肢体略感强硬麻胀。舌苔微腻,脉濡数无力。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活络效灵丹化裁,补气血、活经络,以图善后。

黄芪24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怀牛膝10g 防己10g 红花10g 丹参18g 乳香10g 木瓜10g 甘草6g服上方至1981年3月,已可单独行走,惟步履迟缓、灵活度较差。后经运动锻炼痊愈。

按:本例湿热蕴毒,早期不可误用滋补,但久病络虚,未有不伤及气血者,故于后期邪少正虚时,攻补兼施、扶正祛邪。《景岳全书》指出:“痛痹之症,多有昼轻而夜重者,邪犯阴分也;得暖遇热而甚者,湿热伤阴之火症,有火者宜从清凉;若筋脉拘滞,伸张不利者,此血虚血燥也,非养血养气不可。”故从六诊起,酌减清利而增养血益气之品以收功。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