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

  • A+
所属分类:经方论治

导读:本文收集了桂枝附子汤原文,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之前本站还发布两篇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运用经验。大家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阅读:

延伸阅读:

1、桂枝加附子汤汗证治验

2、仝小林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

【桂枝加附子汤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组成】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炮附子6g 生姜10g 红枣12枚

【煎服方法】
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
太阳病,发汗过多,汗漏不止,恶风寒,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脉象微弱者。

【禁忌】
1.口干、口苦、思饮、思冷者,忌之。
2. 无脉微、恶风寒者,忌之。

【类方】
1. 芍药甘草附子汤:皆可治汗后恶寒。不同者,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表证已罢,阴阳两虚,故不发热,仅恶寒。本证因表邪未解,阳气损伤,故仍有发热。

2.桂枝新加汤:同可治汗后发热、恶风、身疼痛。不同者,桂枝新加汤证,气阴两虚,脉见沉迟。本证汗出过多,阳气损伤。以汗漏不止、脉象微弱为主要症状。

【临床运用】
1.贫血体质、老人衰弱、产妇等汗出过多,而有失水倾向者;神经痛、偻麻质斯、足腓肠肌痉挛等。(《古方临床之运用》)

2. 外感后行房,致汗多如雨,恶寒,脉浮涩者。(《三部六病精义》)

3. 治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身体拘急。(《针术秘要》)

4. 鼻衄。症见脉微细迟,口淡,苔白,清便自调,投寒凉止血剂不效。(《浙江中医》1958;10:34)

5. 乳漏。兼乳汁色清,神疲嗜睡,畏寒喜温,脉沉缓。(《浙江中医杂志》1987;11:499)

6. 麻疹出而不透。伴疹色淡白,四末不温,舌淡,神倦嗜睡。(《新中医》1985;4:41)

【桂枝加附子汤方解】

此治太阳少阴同病之方,具有调和营卫,温阳固表,敛液止汗之能。临床用于汗漏不止,恶风寒,四肢拘急,脉微或浮而无力者。

本证汗不如法,汗出太过,表证未解,反致阳气损伤。《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阳虚不固,则阴不内守而汗漏不止;汗多津伤则小便难;筋脉失于濡养,则四肢酸痛,屈伸不利。临床伴有面色咣白,倦怠神疲,嗜睡懒言,畏寒喜温,其汗多凉,肌肤、四末不温,小便清白,舌质淡,苔白多津,脉微、或浮而无力等症状。阳虚不固之证,其表证不因汗出而解,发热不为汗出而减。单纯用桂枝汤非所宜也,须加附子以益阳固表。阳气复,表固密,漏汗自止。若大汗不止,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亡阳之证,急当用参附剂救治;若大汗淋漓,发热肢温,脉大而乱,为气阴虚脱之证,宜大剂生脉散或山萸肉救治之。由此可见,用药取汗,以微汗出,遍身漐漐恰到好处为宜,剂量失当,或服不如法,如水流漓,则有伤津损阳之虑。

汗漏不止,不仅阳气损伤,津液亦因之而亏,何不滋救阴液,而仅加附子温补阳气?先贤认为“有形之津不能速生,无形之气需当急固”,《伤寒论今释》云:“津伤而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阳亡而津不伤者,其津亦无后继。是以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故首须温补阳气,阳气复,则津自生。且方中芍药甘草汤酸甘益阴,非不顾阴,乃施治用药之首次也。

涕、唾、泪、乳、血、带、尿、便,与汗一样,同属水谷津液所化,皆为机体分泌、代谢物。阳气虚弱,固摄无权之多涕、多尿、乳溢、流泪不止、二便失禁、带下绵绵、经水淋漓、便血、尿血、鼻衄,皆可类比为汗漏不止。然诸出血证,属热证多、阴虚证多,故辨证确属阳气虚弱,不能统血者方可使用。否则,以热治热,不啻火上浇油,必致“血流如注”矣。

同理,凡属阳气虚弱、筋脉失养之腰背疼痛,四肢酸困,手足不温,阴冷,阳痿,痛经,不孕,皆可用本方治疗。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

1. 乳汁不足
高某,28岁。产后月余,乳汁甚少,服催乳片不见其增,婴儿不时饥啼,夫妇甚忧,邀余诊之。

某面色咣白,眉间驻愁,舌质淡嫩,苔白厚腻。胃口索然,强食后心下沉闷,嘈杂难化,大便溏稀,日一二行。肩背、腿踝疼痛,畏风,饮水进食,则便汗水津津,减衣即寒,添衣即汗。诊其脉,沉而细缓。

脉证观之,此气血两亏,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营卫二气不相偕也,岂仅缺乳哉。《傅青主女科·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篇云:“世人不知大补气血之妙,而一味通乳,岂知无气则乳无以化,无血则乳无以生。不几向饥人而乞食,贫人而索金乎?”且血、汗、乳同源,汗多,则乳少也。故调和营卫,温补阳气为本案治疗大法,待气充血沛,乳汁自如泉涌。拟:

桂枝10g 白芍10g 炙草6g 附子10g 黄芪30g 生姜五片 红枣5枚 三剂

二诊:汗出恶风、骨节疼痛皆减。纳食仍差,故乳汁仍不见增,脉舌如前。
上方加白术15g 三剂

三诊:汗出恶风止,进食日渐有增,大便成形,舌淡红,腻苔变薄,乳仍不多,缘气血亏虚也,守方续服五剂。

四诊:乳汁虽不能令儿饱腹,然已明显增多,效不更方,嘱更服五剂。

2. 崩漏
李某,女,40岁,芝郡人。素日形体消瘦,虚弱多病,今年妊娠五月行引产手术,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半月方止,亦未及时调补。术后36日,复见红,量多色淡,微有血块,少腹不痛。自认为月经,未予重视,七日血不减,始就医。先用消炎、止血剂不效,后又行刮宫术,量虽减,犹未止。逶延月余,虚衰益甚。头晕目眩,体倦无力,昼不思食,夜不得寐,心悸筑筑,汗出津津。近复因食水果而泄泻,日三四行,恶心嗳逆,肠鸣后重。本属至虚之体,复遭创伤、伤食之苦,真乃“船破偏遇顶头风,屋漏反遭连夜雨。”询知自引产后,时发热、自汗出,汗后恶寒一直附身。口不干,不思饮。视其面色萎黄,爪甲少红,舌淡白,苔薄白。切诊脉象沉缓无力,腹直肌紧张,无压痛。

观其脉症,知其气血两虚,营卫不和,阳气失秘,故崩漏、自汗、下利诸症一时并见,治当调和营卫,补阳益气。拟桂枝加附子汤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 炙草6g 附子6g 白术15g 黄芪15g 生姜10片 红枣5枚 二剂

二诊:崩漏停,下利止,知饥思食。发热汗出,心悸失眠亦轻。仍恶寒,脉象弱。拟:

原方二剂。

三诊:发热汗出止,恶寒不再,诸症悉轻,嘱服归脾丸善后。

按:桂枝证加阳虚液脱者,本方之证也,不必限于发汗与否。本案久漏不止,即阳虚液脱之因,亦遂漏不止之“红汗”也,故投桂枝加附子汤以治。可见伤寒方非囿于治伤寒也。

相关文章如下: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医案,加减运用

桂枝加桂汤原文,桂枝加桂汤医案

桂枝甘草汤原文,桂枝甘草汤功效,加减运用医案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