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 A+
所属分类:经方论治

【组成】大黄酒洗,四两(12g)厚朴去皮,炙,半斤(24g)枳实炙,五枚(12g)芒硝三合(9g)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现代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解】本方为治阳明腑实证的主方。系由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燥尿乃成,邪热与肠中燥尿互结成实所致。前人将本方证的证候特点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所谓“痞”,即自觉胸脘闷塞不通,有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肠中燥屎干结不下;“实”,是实热内结,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痛不减,以及潮热谵语、脉实等。

“热结旁流”证,乃燥屎坚结于里,逼迫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所致。热厥、痉病、发狂等,皆因实热内结,阳气受遏,不能外达于四肢;或热盛伤津劫液,筋脉失养而挛急;或热扰心神,神明昏乱等所造成。证候表现虽然各异,然其病机则同,皆是里热结实之重证,法当峻下热结,急下存阴,釜底抽薪。

方中大黄苦寒通降,荡涤胃肠实热积滞,是为君药。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用以为臣。实热内阻,腑气不行,故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四药相合,泻下与行气并用,共奏峻下热结之功。本方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故名“大承气”。

本方煎服方法为先煎枳、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因大黄生用、后下则泻下之力峻,久煎则泻下之力缓,正如《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所说:“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

  【大承气汤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痞、满、燥、实四症,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用方要点。

2.临床加减 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蝈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幽门梗阻,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

粘连性肠梗阻常加赤芍桃仁黄芩以活血清热止痛;呕吐者加竹茹半夏以清热和胃止呕;发热者加金银花蒲公英以清热解毒;腹胀者加厚朴、降香以行气消胀除满。急性胰腺炎加黄芩、黄柏柴胡、银花、连翘,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清热解毒。急性阑尾炎加用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红藤、虎杖丹参、桃仁,以泻热破瘀、凉血解毒。

3.典型医案 某男,64岁,2018年7月25日初诊。该患者大便5~6天甚至10余日一行,无腹痛、腹胀,时有便意,每次临厕仅有恶臭清水流出。现症:不大便伴自利清水1周,每因噫气夜间醒来,伴烦躁不安,自觉胃中灼热,渴喜冷饮,食欲尚可,小便少赤,舌红苔黄厚腻而乏津,脉沉弦。查体:脐周轻度压痛,未见肌紧张及反跳动。既往脑血栓病史3年,现肢体活动自如,但略显迟缓。诊断为热结旁流证,治以泻热散结、燥湿祛痰、降逆止呃,方用大承气汤加味:酒大黄10g,枳实15g,厚朴15g,姜半夏15g,竹茹25g,旋覆花10g,代赭石20g,荷梗15g,焦栀子10g,淡豆豉10g,连翘10g,黄芩15g,芒硝5g(冲服)。3剂,水煎服,嘱中病即止。服药后大便先干后稀,排便量较多,臭秽熏鼻。颜色较暗,便后顿感神清气爽,胸腹通畅,烦躁大减。[刘森,庞立健,吕晓东,等.急下存阴救阳明,结者散之疗腑实——白长川教授运用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证经验.中国中医急症,2019,28(8):1485-1487.]

【使用注意】本方为泻下峻剂,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孕妇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大黄饮片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其中生大黄清热泻下、凉血解毒之力强;酒大黄泻中有散,善清上焦血分热毒,亦用于目赤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血者。

【附方】

1.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酒洗,四两(12g)厚朴去皮,炙,二两(6g)枳实炙,大者三枚(9g)。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功用: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症见谵语,便秘,潮热,胸腹痞满,舌老黄,脉滑而疾;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等。

2.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大黄去皮,清酒洗,四两(12g)甘草炙,二两(6g)芒硝半升(12g)。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二三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症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舌苔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方并称“三承气汤”。其中大承气汤里大黄生用后下,以泻热除实;芒硝溶服,软坚润燥;且加枳实、厚朴行气除痞满,故攻下之力最为峻猛,主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腑实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具有轻下热结的功用,主治痞、满、实而燥证不明显的阳明腑实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仅用硝、黄,芒硝虽后下,但大黄与甘草同煮,甘草又有甘缓的作用,故本方攻下之力比大、小承气汤都要缓和,具有缓下热结的功用,主治阳明燥实内结而无痞满之证。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