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病因病机,腰痛(左肾结石)的中医治疗医案

  • A+
所属分类:中医医案

腰痛是指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若同时兼有脊骨痛或连及下肢疼痛的则称为腰脊痛或腰腿痛。腰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腰痛之病多起于外感、内伤及跌仆损伤。由于坐卧冷湿之地,涉水冒雨,身劳汗出,衣着湿冷,感受寒湿之邪,寒主收引,湿性重者,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引起腰痛。若跌仆损伤或久病体虚,气血失和,气滞血瘀,经脉阻塞,肾府失养也可致腰痛。另有一部分腰痛是因禀赋不足,房室不节,久病体虚,年老肾亏,经脉失之濡养而发生的。外邪入侵与肾精虚损可互为因果。临床上可以出现表里同病,虚实并见,标本同病的复杂证候。正如《证治准绳》所指出的“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说明外邪是腰痛发病的主要因素,而肾虚确是本病发生的关键。

现代医学中的肾脏疾病、腰椎骨质增生、肥大性脊椎炎、风湿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所出现的腰痛,大抵属于中医“腰痛”的范畴。因此可以参照本病的辨证治疗。

腰痛的中医治疗医案

陈xx,男,46岁,农民。于1983年7月10日就诊。

患者昨晚突然发生左侧腰痛,伴剧烈腹痛,腰屈不能伸,小便艰涩,头晕,恶心。

检查:屈腰抱腹,痛苦表情,左侧腹部明显压痛,左侧肾区扣击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沉滑而紧。实验室检查血象:血细胞计数7000/mm³,嗜中性粒细胞80%。尿常规:红细胞(+++),蛋白(+)。X线腹部平片检查,发现左肾区内有0.7x5cm不透明阴影,提示:“左肾结石"。

诊断:腰痛(左肾结石)。

辨证:下焦湿热蕴结,气机不畅。

治法:清利湿热,理气排石。

方药:金钱草30g,海金沙30g,滑石30g,木通10g,石韦20g,天葵子10g,萹蓄15g,丹皮10g,小蓟15g,川牛膝10g,川楝子12g,木香3g,甘草梢10g。水煎服。

二诊(7月13日):服上方三剂,腰腹疼痛已止,左肾区扣击仍痛。守上方继服。

三诊(7月18日):服上方三剂,昨天左下腹疼痛,连及会阴。X线腹平片检查,发现耻骨联合处左侧有一形状如前述之阴影,结石已有下达之势。守上方加车前子30g,以增通利之力。

四诊(7月17日):在服第二剂药的晚饭后吃西瓜较多,当晚小便中排出如黄豆大一块结石。腹痛消失,小便通利,至今未发。

按:本例肾结石,根据临床症状征和X线摄片,与祖国医学中之“石淋”、“砂淋”、“血淋”、“腰痛”相似。多因湿热蕴结下焦,肾和膀胱气化不利,尿液受其煎熬,结成砂石。病久可导致肾虚。此例病程较短,诸症虽剧,尚不致虚。故投以尿路排石汤,最为中肯,加之食以西瓜,结石即下。李时珍有:“西瓜宽中下气,利小水”之论。下焦湿热得除,病获痊愈。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