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 A+
所属分类:中医养生

《内经》洋洋20多万字,大则天地,小则动植飞潜,特别是对人体生命的起源、本质,生命的生长、繁殖、发育、运动形式、思维等生命现象有着极为丰富的论述。

  (1)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所谓“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就是说,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更具体地说,生命的起源,其实是源于天地与日月,其中主要源于太阳的火和地球的水。因为天地的水火是生命发生发展的物质根源。另外天地春、夏、秋、冬四时自然气候的变化,也与人的生命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人体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来维持生命活动。如果逆四时的规律而动,生命必会受到损伤。

阴阳是生命之源

  (2)阴阳是生命之源

《内经》明确提出,自然界的生命,源于天地阴阳的运动变化。《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自有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数十亿年前,天地未开之时,宇宙是一个混沌状态,其中阴阳二气相混,但运动不止。随着时间的推移,阴气逐渐下降,凝而成地;阳气逐渐上升,聚而成天。天地成而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的气候变化。此时,便具备了产生生命的环境条件。但生命的产生又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关于这种漫长、复杂的生命起源,《内经》解释为“天地形气相感”,也就是说,天地之气相互感应后而形成生命形态,这是对生命起源高度而合理的概括。历史上有众多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但都不如《内经》论述得这么客观、合理。

  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体要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理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

  阴阳是生命之源

生命源于天地阴阳的运动变化,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由天地之气相互感应而后形成的。

  精气是生命的核心

气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力的强弱,是后天所生的;而精却是与生俱来的,禀受于先天,为生命的起源物质。

  名词解释

  精

精是生命的基础,人的生成必从精始,由精而后生成身形五脏、皮肉筋骨脉。

  气

气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精气与自然界的精气。它就如同为人遮风挡雨的房屋,一旦崩塌,生命就有夭折的危险。

  (3)精气是生命的核心

东汉哲学家王充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他认为,人禀受了元气中的精微部分,即“精气”;气不仅是物质的,而且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人之所以有生命,就是因为构成人体的“气”具有生命力。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就在于“精气”的盛衰存亡。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的生命动力。

不仅气是生命的核心,“精”同样也是生命的核心,《内经》认为“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精”是自然界天地之气的精华。只有一种精是不能产生生命的,必须在两种不同性的精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生命,如阴阳两精、雌雄两精、父母两精。由此可见,精气为维持人体生命机能所必需。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