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配方,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 A+
所属分类:中药良方

二陈汤出自《和剂局方》,组成配方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中药,专为咳嗽痰多,头晕恶心而为,设计精巧,已为临床所广泛应用。其中加用紫苏前胡杏仁枳壳为杏苏散,主治风寒型咳嗽;加用木香砂仁党参白术为香砂六君子汤,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胃腹胀满等;加用白术、天麻生姜大枣为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痰湿上蒙型眩晕。二陈汤系列较多,应用各异,妙趣横生,关于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举例如下

1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赵某,男,78 岁,1998 年 3 月就诊,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史已10 多年,平时经常咳嗽咯痰。本次于 1 月前受寒着凉,咳嗽痰症状加重,咯痰呈白色泡沫状,咳甚则气急,未发热胸痛及痰血,体温 37°C,两肺呼吸音粗糙,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肺气肿征象,血常规正常,曾给予氨茶碱、头孢呋辛钠等补液治疗乏效。中医:咳嗽频频,病程匝月,咯痰稀白,迭经治疗,缠绵难愈,察其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带紧。辨证为风寒之邪侵袭肺系,肺不宣通。治当宣肺散寒,止咳化痰。方以杏苏散加味,半夏 12g,陈皮 12g,茯苓15g,紫苏叶 12g,前胡 12g,桔梗 10g,杏仁 12g,枳壳 10g,炙麻黄10g,远志 10g,甘草 6g,水煎 400ml,分两次温服,每日 1 剂,7 剂后症状减半,进食增加,守方出入续用,三周后已基本痊愈。

2 胃脘痛(慢性胃炎)张某,女,42 岁,1998 年 5 月就诊。患者于半年前饮食不慎,反复中上腹部不适隐痛,嗳酸纳差,劳累及睡眠差时症状加重。体检巩膜不黄,中上腹部轻压痛,莫非氏征阴性,B 超示胆囊壁毛糙,考虑慢性胃炎,曾服用奥美拉唑、三九胃泰颗粒、阿莫西林等无效。顷诊:胃脘隐痛,留恋半载、喜温喜按、嗳意频作、纳食不馨、精神倦怠、苔少质淡、脉象细缓。中医辨证为中焦脾胃虚寒。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处方:炒党参 20g,炒白术 12g,茯苓 15g,广木香 10g,砂仁 5g,半夏 12g,陈皮 10g,吴萸 6g,淡干姜 10g,九香虫 6g,焦山楂 12g,炙甘草 6g,炒白芍 12g,水煎 400ml,分两次温服,服用 7 剂后症状有所缓解,三周后症状十去其七,继续增减二周后痊愈,嗣后随访,诸恙未作。

3 眩晕(高血压)左某,男,43 岁,2005 年 10 月就诊。肥胖病史 10 多年,高血压史 5 年,近三月来经常性头晕头重,血压 146/96mmHg,B 超示肝细胞脂肪浸润,血甘油三酯 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 4.1mmol/L。

顷诊:周身肥胖,头晕不适,头重如蒙,舌苔白腻,质淡,脉细。中医辨证为痰湿之体,清阳蒙蔽,气机不利。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处方:半夏 12g,陈皮 12g,茯苓 12g,天麻 12g,生白术 12g,石菖蒲 12g,莱菔子 10g,蔓荆子 12g,焦山楂 12g,丹参 15g,白蒺藜12g,石决明 30g,生甘草 6g,水煎 400ml,分二次温服,每日 1 剂,2周后症状减轻,继续增减 2 月后血压平稳,另嘱其忌辛辣油腻,加强运动,适当减肥。

4 讨 论 二陈汤专为咳嗽病症而设,咳嗽又为肺系主要表现,《医学三字经、咳嗽》,篇曰:“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张景岳有“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之说,认为以风邪挟寒者为多。

例 1 患者为多年慢阻肺(COPD)病人,肺气亏虚,正气不足,每遇外邪极易犯肺,据观察 90%是由于气候变化而诱发 [1] 。本例显然感受外来风寒之邪,肺系受病,上逆为咳,二陈汤健脾化痰,加用紫苏、麻黄防风疏风散寒,前胡、桔梗、杏仁加强宣肺化痰之功,组方紧凑,切中病机,故收效显着。

总之,拓展二陈汤的应用范围及宽广领域,还在于二陈汤的优化及随症组方,香砂六君子汤就是在这理论基础之上的一个组合。例 2 病例病程绵长,久病体虚,故脾胃虚寒十分常见 [2] 。本例在脾胃虚弱基础上还兼有中焦虚寒表现,寒为阴邪,得温则舒。故再配合吴萸、干姜,易温中散寒止痛。真正起到了补脾胃不足,散中焦虚寒作用,当然事半功倍。眩晕有虚实之分,虚者气血,肝脾肾不足,治则以本为主,宜补养气血,滋养肝肾;实者乃风、火、痰之患,治则以标为之,宜平肝熄风,清火化痰等。例三病例为痰湿上蒙型眩晕,《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云:“痰多者必理阳明、消痰如竹沥、菖蒲、桔红、二陈汤之类”。《丹溪心法》就有“无痰不作眩”的说法,提出辨证治疗当以治痰为先的原则,本例痰湿缠体,头身如裹,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平肝熄风正切中要害,另加菖蒲、莱菔子、山楂化湿降脂,石决明、白蒺藜、蔓荆子祛风止痛平肝,丹参活血扩血管,共奏化痰祛脂、平肝降压的理想疗效。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