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好处与禁忌

  • A+
所属分类:中医养生

刮痧疗法又称“砭法”,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关于传统中医的治疗手段,古书中记载便是“砭、针、灸、药”四种方法。“砭”指刮痧和按摩的物理治疗方法,由于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材料,只需要双手或者刮痧板,懂得医理和经络,就能随时随地为人们治病,是最方便的治疗手段,因此被古人列为四法之首。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刮痧的好处与禁忌。

刮痧的好处与禁忌

刮痧的好处

人体的毒素可以透过刮痧疗法排出体外,同时有助清热去湿。不过刮痧排毒不一定能减肥减肥,光靠刮痧减磅数,效果并非最好,但刮痧有去水肿、通经络的作用,同时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在外观上,肌肉会变得结实,身形亦会较苗条,所以刮痧对修身较有效。

刮痧部位不同功效各异

刮眼周——能明目

先用刮痧板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

刮颈部——活血舒筋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业病”,刮痧可以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气血淤滞的状态。方法很简单,即由后发际中点向大椎穴以及由后发际两个外角上缘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

刮胸骨——宽胸理气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劳累后,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可用刮痧板的单角自上而下缓慢刮拭下半段胸骨,这个位置上有膻中穴,刺激这个穴位有宽胸理气的作用。

刮手脚——行气通络

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建议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待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10次,能行气通络。同理可运用于刮拭双脚。

刮胁肋——疏肝解郁

中医认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而肝脏能疏通气机,因此能调节情志。由于人体两侧的胁肋主要有肝经分布,刮拭这个区域能疏肝解郁。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刮腹部——能通便

长期便秘不仅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应由下向上刮拭。

刮脚底——改善失眠

经常失眠的人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刮拭脚底,有助于促进睡眠,缓解头痛。

刮痧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刮痧与按摩的原理一样,即使身体无病痛,都可以透过刮痧疏通经络,帮助气血循环,提升免疫力。基本上成人和小孩都可以刮痧,但皮肤有感染、溃疡、外伤或有肿瘤的部位不能刮,若年龄两岁以下,中医师也不建议进行刮痧,而为小朋友刮痧时,力度亦要较轻。另外,孕妇刮痧时,要注意腹部、腰部切勿刮痧,否则容易引起流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或全身重度浮肿等患者,绝不能刮痧,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而患有白血病、血小板低等出血性疾病,以及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刮痧必须加倍谨慎,最好还是听从中医师的意见。

 痧疗后能洗澡吗?

很多人刮痧后觉得背上油腻腻的,很不舒服,就想洗个澡,但是刮痧之后能马上洗澡吗?隔多久才可以洗呢?

众所周知,皮肤毛孔相当于人体的大门,刮痧时,皮肤局部汗孔开泄,相当于打开了人体的大门,这便于使毒邪排出体外,但痧疗后立刻洗澡易使身体遭受风寒之邪,邪风会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进入身体。所以,刮痧后不宜马上洗澡,须待皮肤毛孔闭合、完全恢复后方可,具体间隔时间要根据痧象及受术者的体质来辨证分析。

轻度痧象

痧象较轻,抵抗力较好的,由于其刮痧程度较轻,痧象、罐印减退较快,如果自身免疫力也够强,可以在刮痧2小时后洗浴。

中度痧象

受术者抵抗力一般的,若中度出痧,由于皮肤表面出现了些许痧斑,建议在痧疗4小时后,等体表大部分痧象消退后再洗浴。

  禁忌症

患有出血倾向性疾病者,如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不宜选择刮痧疗法。

危重病人、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急性期、各种急腹症者应慎用刮痧疗法。

新发生的骨折部位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周边用痧疗补法;外科手术疤痕处在两个月以后方可接受局部刮痧疗法。

恶性肿瘤部位禁止刮痧;恶性肿瘤手术后所形成的皮肤疤痕局部应慎用刮痧疗法。

若患有传染性皮肤病、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包块等,不宜直接在病灶部位刮痧。

年老体弱者、空腹、女性面部禁用泻法大面积刮拭。对痧疗恐惧或过敏者,禁用本法。

孕妇、妇女经期禁止刮拭下腹部及三阴交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且在其他部位刮拭时手法宜轻,可采用补法。

重度痧象

重度出痧或身体抵抗力较差的,应尽量避免治疗当天洗浴。一般临床上不建议采用重度刮痧疗法,若确有必要,或采用刺络放血,则应在刮痧当天或放血前做好皮肤清洁消毒的工作。治疗结束后,当天不宜洗浴。对于一些年老体弱或抵抗力较差的受术者,在接受痧疗后,也应在第二天洗浴,当天可以用热毛巾擦拭皮肤。

  一般不建议重度出痧

由于痧疗操作简便,效果明显,许多人对其十分热衷,同时认为,出痧越重,毒邪排出越多,对身体就越好,其实不然。采用较重手法,形成重度痧象,不仅受术者可能体验不好,而且容易损伤皮肤,严重者甚至会形成医疗事故,如急性肾衰竭等,所以一般不建议暴力刮拭,重度出痧。对大多数人而言,应以轻中度出痧为度(轻度者表现为皮肤潮红,感觉背部微微发热;中度者则皮肤表面出现少许痧斑)。因体质原因,不易出痧者,则建议轻度出痧。

避风寒   饮温水

刮痧后应该饮用温水一杯(约200毫升)。刮痧过程中,汗水排泄,邪气外排,会消耗体内部分津液,所以在刮痧后需饮用温水。如此不仅可以补充消耗的津液,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注意避风寒和保暖。刮痧应当选择在温暖的室内进行,避免受风寒。在夏季,即使高温时也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如此不但影响刮痧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而引发新的疾病。

刮痧期间,饮食一定要清淡,避免过多食用油腻厚重的食物,还要有针对性地调理脏腑营养。刮痧后,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刮痧多了,会不会导致身体虚?

补刮是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机能恢复旺盛的方法。补刮法刮拭按压力小,作用浅表,速度慢,动作轻柔,刮痧范围较小,出痧要求色淡红而少,刺激时间稍短,或顺经脉运行方向刮拭。

泻刮是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的方法。泻刮法刮拭按压力大,作用深透,速度快,动作重猛,刮痧范围较大,出痧要求色暗红而多,刺激时间稍长,或逆经脉运行方向刮拭。

出痧过程能排毒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刮痧是损伤毛细血管造成的皮下出血,那么为什么有的地方不出痧呢?为什么每刮一次,出痧都会减少呢?

中医认为,刮痧时体内致病因素由经脉、络脉溢出脉外,积聚皮下,出现形状如沙粒,或散在,或密集,或成片,或融合的“痧”,也称“痧毒”。痧是渗出于脉外含有大量毒素的离经之血,出痧的过程是排毒的过程。

西医学认为,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细菌病毒的侵害,产生毒素、毒性物质,或当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发生疾病时,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体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潴留,成为危害机体健康的内毒素,这些毒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以致黏膜、肌肤之下充血或出现充血点,与中医认识不谋而合。

临床观察发现,健康人一般刮拭后不出痧,一些自我感觉良好而有潜伏病变的人刮拭后会出痧。患者一般会因病变部位、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不同,出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也不同。同一种病症出痧的部位、颜色、形态又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与经脉循行、全息穴区的分布及脏腑器官、经络的病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刮痧不一定会出痧

有些人认为,刮痧就一定要刮出痧才可以。真是这样吗?是不是出痧越多越好呢?刮痧时我们要求“徐而和”的手法,操作时通过透皮入骨的手法,平和、渗透力强,从而达到临床效果。切忌使用暴力强行出痧,但也忌讳不使用向下的按力,仅仅在皮肤表面刮拭。这样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会因为反复摩擦,形成表皮水肿、皮肤破损,使患者受到伤害。正确的刮拭手法应始终保持按压力,每次刮拭都应速度均匀、力度平稳,不要忽轻忽重、头轻尾重或头重尾轻的现象。

在临床上,一些肥胖、肌肉发达或气血不足者不易出痧,腹部头面部等部位也不易出痧,因此切不可盲目暴力刮痧。现在美容院的所谓仪器刮痧,刮拭后全身通红,每个部位的痧斑都是一模一样的,且在刮拭过程中未做到辨证、循经,这都是不可取的。刮痧有个原则,就是根据每个人皮肤的耐受度,以不刮伤为宜。

  正确刮痧不伤阳气

刮痧以后,很多人会觉得累,睡眠相当好,就觉得这是伤阳的表现。其实这种看是不正确的。刮痧疗法以调动自身阳气以达到扶正祛邪为目的。打个比方,你跑1000米后把全身气血都调动起来了,你也会觉得很累,难道这也是伤阳气了吗?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刮痧治疗的过程中,它的落脚点就是放在“疏通”二字上。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大禹治水的智慧就是采用疏通的方法让水有归舍和出处,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人体是由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淋巴系统等系统组成,因为各种淤堵而造成各种疾病。如果能做到经络通,血管通,淋巴通,神经通,全身所有的通道都打通了,疾病自然能够化解。

  哪些部位不能刮痧

刮痧疗法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如危重症患者,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都是禁止刮痧的。妊娠妇女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刮痧的。醉酒、过饱、过饥、过度疲劳的状态也不适合刮痧,以免出现晕刮现象。乳头、阴部禁止刮痧。小儿囟门未关闭时,头颈部禁止刮痧。

 刮痧力度越大越好?

刮痧可以根据针灸学上的补泻手法,“补”即补充身体不足,“泻”即将身体有害物质带走。一般来说,顺着经络的行进为补刮,逆着经络则为泻刮。刮痧工具可用边缘圆滑的物品,如匙羹,但若作长期治疗,用刮痧板会较为适合,刮痧前,若怕疼痛,可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而为防止刮损皮肤,须涂上香油或润肤乳,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力度方面,若是要清热去湿或治疗肌肉痛,力度要强一些,相反若只打算纾缓不适,力度可稍轻,不必强出痧;使用补泻手法进行刮痧,泻刮每个部位一般要3-5分钟,补刮则要5-10分钟。

刮痧要注重保暖?

因刮痧时会打通经络,加上气血运行较快,此时一旦感染风邪,病情会较为严重,故刮痧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冬天,夏天刮痧时,则应避免风扇或冷气直接吹向刮痧位置,出痧后30分钟内亦忌用冷水洗澡。刮痧后,宜饮用暖水,并休息15至20分钟,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排出毒素,出痧后三日内,忌冻饮及进食会诱发皮肤敏感的食物,如虾、蟹、鸭、鹅、辛辣及煎炸等食物,毕竟刮痧是透过触及皮肤来进行,避免增加患湿疹等皮肤病的机会。此外,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刮痧,再次刮痧时间约需相隔3至6天。

 刮痧后皮肤一定会红肿?

中医认为“痧”是形成诸多疾病和加速人体衰老的有害毒素,其会阻碍气血运行及新陈代谢,引发身体组织器官病变,故中医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刮痧时会将致病物质伴随着红细胞挤压出来,因而形成皮下瘀血,这个过程称为“出痧”。即使健康的人,刮痧均会令皮肤出现暗红、红色、紫红色斑点或斑块,病重者“痧”会出得多而且颜色较深,相反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一般情况下,“痧”会在3至5天内逐渐消退,皮肤会回复正常,甚至因为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会令人的气息变好。

相关文章:

《实用美容美体刮痧术》PDF电子书

《易学实用—刮痧、拔罐、针灸》

捏捏小手百病消:儿童对症经络按摩刮痧速查全书 PDF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