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的功效与作用

  • A+
所属分类:中药良方

方剂名称: 苓桂术甘汤

药物组成: 茯苓四两(12克) 桂枝去皮三两(9克) 白术二两(6克) 甘草炙二两(6克)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1200毫升),煮取三升(600毫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 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病症分析:

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

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 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可消痰散水。

3. 现代运用 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证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此外有利于改善体位性低血压。

4. 使用注意 若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用药禁忌:本方药性偏温,对中医辨证属阴虚,津液不足者,用之宜慎。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原为《伤寒论》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及伤寒吐后,心下逆满,气上冲心,起则头眩,脉沉紧者。笔者以此方治疗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所致诸症,亦获显效,今举例几则如下,证明苓桂术甘汤的功效与作用。

1 手足皲裂症

刘某,女,27 岁,农民,因手足皲裂 2 a,于 2010 年 4 月 5日初诊。患者 2 a 前因外感咳嗽,久治不愈,2 个月后手足干燥,脱屑,手足逐渐皲裂,3 个月时因裂口深时而出血,影响干农活,四处求医,曾用抗生素、B 族维生素类口服,局部外涂尿素维 E 膏、达克宁膏类,中药或清热解毒泻火,或滋阴养血,进 20 余剂未效。经人介绍前来就诊。刻诊: 形体瘦弱,面色少华,皮肤欠润多皱,双手双足皲裂,裂口深浅不一,多处活动后渗出鲜血。伴腰酸体倦,纳呆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肾阳虚,肺失宣降,气不化津,津不荣四肢末梢。治拟温阳化气升津,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处方: 茯苓 40 g,白术、党参各 30 g,桂枝、炙甘 草 各10 g,水煎服,日 1 剂。5 剂后病情好转,10 剂后手足皲裂愈合,纳呆便溏症状消失,精神可,为巩固疗效,又进 5 剂康复。

按: 《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曰: “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本例乃外感而致肺气壅塞,经久不愈,肺气失宣,导致通调水道失职,而影响脾气散精,脾主肌肉四肢,脾阳久虚,肾阳受损,而致脾肾阳虚,阳虚气不化津,津液不布,手足失于荣润而干裂,皮肤失于润养则多皱,脾失健运则纳呆便溏。方中茯苓健脾渗湿利水,桂枝通阳化气,温化水饮,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补脾益气,党参补中益气,诸药合用,温阳化气,健脾渗湿,故顽疾获愈。

2 餐后困顿症

刘某,男,32 岁,农民,于 2010 年 10 月 7 日初诊。患者为农民,干搬运工作,平时嗜饮冰镇啤酒,干活后天气炎热,每天饮大量冰镇啤酒,8 月 10 日干活饮冰镇啤酒后,出现腹痛、泄泻、大便呈水样,一日数次,口服氟哌酸胶囊及环丙沙星片后,腹痛消失,腹泻渐止,随后逐渐出现餐后困倦,思睡但又不能入寐,每日发作约持续 0. 5 h 后自行缓解,每日因困顿而影响干活,曾四处求医,中药多是补中益气、燥湿化痰之类,进 10 余剂未效,现患者精神可,食欲不振,餐后困倦欲眠,夜寐差,舌质淡胖,脉弦,四诊合参,诊为脾阳不振,痰浊上蒙,治以温阳健脾,化痰降浊,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10 g,桂枝、法半夏、白术、陈皮各 10 g,炙甘草 6 g,日 1 剂,5剂后复诊,困倦明显减轻,睡意若失,上方再服 5 剂,随访 1 a未复发。

按: 《景岳全书·泄泻》说: “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餐后之谷气,赖脾阳以运化消导,今患者嗜饮冰镇啤酒,脾阳被遏,清阳难升,清窍不利,故困顿欲眠,此非脾阳亏虚,而为脾阳被遏,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气,使清阳升,痰饮化,则清窍利。方中茯苓健脾渗湿利水,白术健脾燥湿,桂枝通阳化气,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 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相伍,邪祛正安,故收全功。

3、肾积水

赵某,男,30 岁,个体经营者,2008 年 4 月 20 日以腰痛 1周余就诊。患者诉腰痛酸软,喜按,卧则减轻,面色白光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舌淡,脉沉细。在兰考县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右肾积水”,查 CT 提示: 右肾盂及肾盂输尿管移行处扩张,采用西药治疗无效。转求中医治疗,中医诊断: 腰痛,证属肾阳虚弱,治以温阳健脾,化气行水,药用苓桂术甘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茯苓 20 g,桂枝 15 g,白术 20 g,黄芪 20 g,川续断 12 g,泽泻 12 g,防己 10 g,乌药 10 g,杜仲 12 g,菟丝子12 g,甘草 3 g。服药 5 剂,诸症好转,加减继服 20 剂,诸症消失,复查 B 超: 双肾未见异常。

按: 中医认为“肾积水”属“腰痛”范畴,现代医学认为由多种原因所致,如: 肾结石、输尿管狭窄等,本案患者虽然年纪较轻,但劳累有加,伤及肾气,不能化水行气,而发病。应以温阳健脾,化气行水之法,苓桂术甘汤正合此证,故疗效较佳。

  4 、肥胖症

温某,男,29 岁,2006 年 4 月 16 日就诊。其人家庭殷实,应酬频多。自述月赴宴 20 余次,酒肉丰盛,车来车往,纵欲愉悦。身高 165 cm,1 a 间体质量由 50 kg 增至 74 kg,腰围102 cm。形体肥胖,神疲嗜卧,全身乏力,面色苍白,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昼少夜频,动辄大汗淋漓。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此属脾肾阳虚,拟温阳消胖法: 茯苓 20 g,桂枝15 g,白术 20 g,制附子( 先煎) 15 g,人参 10 g,黄芪 30 g,仙茅 12 g,益智仁 10 g,甘草 3 g。水煎服。服 20 剂而精神振,神疲嗜卧,全身乏力,面色苍白,腰腿酸软,畏寒肢冷诸症好转,体质量减轻 1 kg。继服 30 剂,并嘱多步行运动,体质量减至 68 kg,腰围 85 cm。改以金匮肾气丸善后。

按: 患者肥胖症多由过食肥甘,损伤脾胃,再者少运劳作,脾气虚弱,运化失司,精微不布,湿浊内停,加之纵欲伤肾,阳虚阴寒内生,湿浊由生,形成肥胖,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利水之功效,阳气盛,阴寒消,脾健痰湿祛,无肥胖形成机制,疗效较佳。

  5、血管神经性头痛

李某,女,48 岁,教师,2001 年 5 月 22 日以反复头痛 10 a余,加重 1 周为主诉就诊。症见头痛目眩,呕恶痰涎,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濡; 查经颅多普勒超声示: 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不对称; 体检未见阳性体征。中医诊断: 头痛,证属痰阻中焦,清阳不升,治以温化痰饮,宣通阳气,药用茯苓 20 g,桂枝 15 g,白术 20 g,半夏 12 g,当归 12 g,苍术 15 g,细辛 3 g,川芎 10 g,白芷 10 g,甘草 3 g,服药 10 剂,诸症好转,加减服用 30 余剂,头痛消失,随访 1 a,除因情志不畅引起一次发作,但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外,其他时间未再发作。

按: 中医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病程长,内伤头痛较多;本患者病程日久,损及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停聚,痰湿内生,致清阳不升而发病,苓桂术甘汤可温阳健脾化水,温阳有利阳气舒展、升发,脾健水湿运化之功正常,痰化水消,再者久病多虚、多瘀,加用活血之剂,以促进血运通畅,神经血管的异常得到缓解,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病情恢复。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