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国汤液经方伤寒论传真(上部)》是《中国汤液经方》的再版。《中国汤液经方》体现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的主要成果,其研究重视对《伤寒杂病论》原文注解,分为《伤寒论传真》和《金匮要略传真》两部,更便于读者学习和研究。《中国汤液经方伤寒论传真(上部)》在原书基础上,增加了胡老后期的研究成果,尤其对半表半里的研究,同时增加了作者新的认识和体会,体现了继承和弘扬精神。此书紧密结合临床,更容易解读《伤寒论》、经方。《中国汤液经方伤寒论传真(上部)》适合中医临床者、爱好者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冯世纶,主任医师、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任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师承于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著名老中医,专注于经方研究。整理总结了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成果,并考证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出版《经方传真》、《经方传灯》、《中国汤液经方》、《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等书。在继承胡希恕先生六经实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厥阴病的概念,明确了厥阴病、少阳病方证;在继承胡希恕先生以方类证、以病位类证的基础上,探讨了六经类证,撰写《解读张伸景医学》、《胡希恕病位类方解》等书。
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提要
再版前言
序一
序二
第一版前言
目录页
上篇 《伤寒论》导读
第1章 认识《伤寒论》理论体系
第2章 《伤寒论》书名出自谁手
第3章 杨绍伊研究经方成绩斐然
第4章 《伤寒论》的阳气解读
第5章 《伤寒论》的科学内涵
第6章 《伤寒论》第148条方证考
第7章 师承胡希恕先生学经方
第8章 怎样学好《伤寒论》
下篇 原文解读
第1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前11条小结
桂枝汤方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白虎加人参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干姜汤方
芍药甘草汤方
调胃承气汤方
四逆汤方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后19条小结
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葛根汤方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麻黄汤方
小柴胡汤方
大青龙汤方
小青龙汤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干姜附子汤方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桂枝甘草汤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茯苓四逆汤方
五苓散方
茯苓甘草汤方
栀子豉汤方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干姜汤方
真武汤方
小建中汤方
大柴胡汤方
柴胡加芒硝汤方
桃核承气汤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抵当汤方
抵当丸方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小结
第3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大陷胸丸方
大陷胸汤方
小陷胸汤方
文蛤汤方
白散方
柴胡桂枝汤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
十枣汤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附子泻心汤方
生姜泻心汤方
甘草泻心汤方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旋覆代赭汤方
桂枝人参汤方
瓜蒂散方
黄芩汤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连汤方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
甘草附子汤方
白虎汤方
炙甘草汤方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小结
太阳病证治结要
第4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前28条小结
调胃承气汤方
大承气汤方
小承气汤方
猪苓汤方
蜜煎导方
茵陈蒿汤方
吴茱萸汤方
麻子仁丸方
栀子蘖皮汤方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后56条小结
阳明病证治结要
第5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结要
第6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加大黄汤方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结要
第7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前20条小结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黄连阿胶汤方
附子汤方
桃花汤方
吴茱萸汤方
猪肤汤方
甘草汤方
桔梗汤方
苦酒汤方
半夏散及汤方
白通汤方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方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真武汤方
通脉四逆汤方
四逆散方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结要
第8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乌梅丸方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麻黄升麻汤方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论厥小结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白头翁汤方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证治小结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结要
第9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四逆加人参汤方
理中丸方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第10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烧裈散方
枳实栀子豉汤方
栀子大黄汤方
牡蛎泽泻散方
竹叶石膏汤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