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中医书籍
内容简介
山西平遥县道虎壁王氏妇科,号广济堂,家学源远,累世业医,代代相传,迄今历二十九代,八百余年,为国内较为罕见的世医,其积累了很多妇科治疗经验,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成为独树一帜的妇科流派,2011年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第一章 王氏妇科简介
第一节 引子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三节 杏林轶事
第四节 传说
一、免交沟的由来
二、将赶洪善村
三、“老道”之谓
四、做“人主”
五、传媳不传女
第二章 王氏妇科传人学术介绍
第一节 王氏妇科26代传人王裕宽老中医学术介绍
一、临证善思,用药专一
二、注重脾胃,旗帜鲜明
三、四诊合参,重视脉诊
四、抓主症,强调辨证施治
第二节 王氏妇科27代传人王培昌老中医学术介绍
一、深思熟读,实践创新
二、月经病重在调和养
三、带下病重脾与湿
四、崩漏宜活与涩
五、妊娠重脾肾
六、产后宜养血充津
七、重脾胃,倡导后天之本
八、推崇《傅青主女科》
九、喜用偏方,简便效高
第三节 王氏妇科28代传人王金亮学术介绍
一、学术思想理论特点
二、临床治疗特色及专长
三、妇科病临症“八法辨治”
第三章 应用《傅青主女科》经验
第一节 痛经辨析
一、经水忽来忽断、时痛时止
二、经水未来腹先痛
三、行经后小腹疼痛
四、经水将来脐下先痛
第二节 从带脉论治
一、从带脉论治重脾与湿
二、带脉系于冲任肝肾
三、养气血,通补奇经
第三节 带下病辨析
一、带下重“湿”
二、带脉失约,任脉失固
三、带下重肝脾
第四节 临症治验
一、安奠二天汤
二、益经汤
第四章 王氏妇科学术精要
第一节 王氏家传秘诀摘录
一、六脉大小歌
二、脉诀近径歌
三、调经秘诀
四、带下脉诀
五、妊娠秘诀
六、产后秘诀
第二节 善古述今调和中正
一、顾护正气,补偏归正
二、养血柔肝,和缓致中
三、重视脾胃,配伍适宜
四、补肾图强,相得益彰
第三节 月经病
一、冲任不能独行经
二、调经肝为先
三、月经病重调和养
四、痛经辨治
五、崩漏辨治
六、月经后期辨治
七、青春期月经失调辨治
八、居经、避年辨治
九、闭经辨治
十、案例
十一、验方
第三节 带下病
一、带下重脾与湿
二、案例
三、验方
第四节 妊娠病
一、养血健脾,用药宜清
二、肾主系胞,补肾为先
三、调五脏安胎法
四、逐月安胎法
五、安胎圣药
六、案例
七、验方
第五节 产后病
一、产后特点
二、产后病应审虚实辨治
三、产后调护
四、案例
五、验方
第六节 不孕症
一、辨治
二、案例
三、验方
第七节 妇科杂病
一、妇人腰痛当从脾治
二、阴痒
三、脏躁
四、慢性盆腔炎
五、急性乳腺炎
六、软坚溃积汤
七、排气汤
第八节 妇科急诊论治
一、补气摄血固脱
二、回阳救逆气复
三、清热解毒截邪
四、活血破瘀
五、通腑攻下
第五章 王氏妇科常用药物
第一节 王氏妇科临床用药特色
一、用药特点
二、用药剂量
三、治病与饮药
四、处方与药引
五、饮食与宜忌
第二节 妇科良药
一、妇科良药——当归
二、芍药
三、健脾祛湿——白术
四、药中国老——甘草
五、药中良相——熟地
六、补药之长——黄芪
七、生姜
八、利水渗湿——茯苓
九、补脾良药——山药
十、柴胡
十一、牡蛎
十二、乌贼骨与茜草
十三、木香
十四、亦药亦食——薏苡仁
十五、半夏
第三节 其他常用药物
一、川芎
二、山茱萸
三、枳实、枳壳
四、桂枝
五、药中良将——附子
六、破血利水——水蛭
七、人参
八、酒
九、醋乃良药
十、童便
第六章 王氏常用方剂
第一节 处方用药应详加辨析
一、外感表虚证
二、崩漏证
三、带下证
第二节 四物汤
第三节 四君子汤
一、月经病
二、带下病
三、妊娠病
四、产后病
第四节 和气饮
第五节 少腹逐瘀汤
一、方药分析
二、临诊应用
三、临床加减
第六节 生化汤
一、产后痔疮
二、卵巢囊肿
三、王氏妇科应用活血化瘀法总则
第七节 平胃散
第八节 小柴胡汤
一、产后乳蒸发热
二、剖宫产术后发热
第九节 虫类药治乳核
第十节 保产无忧散
第十一节 温胆汤
一、产后眩晕
二、失眠证
第七章 王氏其他病症经验
第一节 轻可去实
第二节 头痛
一、案例
二、头痛用药
第三节 发热
第四节 活血化瘀治验
一、荨麻疹
二、畏寒症
第五节 治咳
第六节 便秘
第七节 牙痛
一、牙痒痛案
二、牙痛伴牙龈肿痛
三、牙神经痛
第八节 皮肤瘙痒
第九节 脱发
第十节 小儿腹泻
第十一节 咽部异感
后记
封底
2018年10月15日 下午8:38 沙发
没看到哪里可以下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