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的道医特色与成就

  • A+
所属分类:国医大师

华佗年轻时曾游学徐州,兼通数经,通晓养性之术,据史书记载,他年近半百, 相貌却如壮年。他性情爽朗刚强,淡于功名利禄,曾先后拒绝太尉黄琬征召他出任做 官和谢绝沛相陈珪举他当孝廉的请求,只愿作一个平凡的民间医生,以自己的医术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他乐于接近群众,足迹遍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深得群 众的信仰和爱戴。

一、大医医相

华佗由于治学得法,医术迅速提高,名震远近。正当华佗热心在民间奉献自己的 精湛医术时,崛起于中原动乱中的曹操,闻而相召。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 病,每次发作均头痛难忍。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效。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曹操 就请他医治。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头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发,就强要华佗留 在许昌做自己的侍医,供他个人使唤。华佗禀性清高,不慕功利,不愿做这种形同仆 役的侍医。曹操几次写信要他回来,又派地方官吏去催。华佗又推说妻子病得厉害, 不肯回来。曹操为此大发雷霆,不久,华佗被抓到许昌,为曹操治病。华佗诊断之 后,说:“丞相的病巳经很严重,不是针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还是给你服麻沸散, 然后剖开头颅,施行手术,这才能除去病根。”曹操一听,勃然大怒,认为华佗要谋 害他,就把这位在中国医学上有杰出贡献的医生杀害了。华佗遇害前曾将他珍贵的书 稿托付给狱吏,狱吏不敢收,华佗也不介意,只好将书稿付之一炬。华佗被害至今巳 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 里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镑千秋。”

二、大隐隐于市

在封建社会里,读书人大多以出仕做官为荣。而华佗则不然,他选择了一条完全 不同的人生道路,终身以医为业,矢志不移。他青少年时期,正值东汉桓帝、灵帝之 际,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纲不正,政出私门,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对百姓敲骨吸 髓,疯狂榨取,人民陷人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华佗目睹官场之腐败和苍生之苦难,决 心弃绝仕途,以医济世。当时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很为赏 识,太尉黄琬要征辟他为官,华佗谢绝了,沛相也荐举华佗为孝廉,对此他也婉言谢 绝了。这充分表明了华佗志向的坚定和品德的高尚。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三国志》的 这段记载,描绘了华佗的不愿出仕的“隐士”形象。不过他并不穷居荒山,而是悬 壶济世行迹满天下,算得上“隐于市”的人物。并且华佗“恃能,厌食事”,相信自 己可以靠医术生活,不乐意做拿俸禄的医官。中年以后,华佗因中原动乱而“游学 徐土”。徐州是江淮重地,下辖六十二个城、邑’人口二百佘万,首府为彭城(今江 苏徐州)。民间传说他就住在彭城附近的沛国(今江苏沛县)。其实华佗的行医足迹, 遍及当时的徐州、豫州、青州、兖州各地。根据他医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 城为中心,东起甘陵(今山东临清)、盐读(今江苏盐城),西到朝歌(今河南淇 县),南抵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南直至燋县(今安徽亳县),即今江苏、山东、河 南、安徽等省广大地区,方圆达数百平方公里。在行医的同时,为了采药他还先后到 过朝歌、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彭城卧牛山、鲁南山区和微山湖。由于行踪地 域广阔,又深入民间,华佗成了我国历史上民间传说众多的医家。

三、情志疗法

华佗还善于应用情志疗法治病。某郡守患疑难症,百医无效,其子来请华佗,陈 述病情,苦求救治。华佗来到病人居室,问讯中言语轻慢,态度狂傲,索酬甚巨,却 不予治疗而去,还留书谩骂。郡守原巳强忍再三,至此大怒,派人追杀,踪迹全无。 愤怒之下,吐黑血数升,沉疴顿愈。原来这是华佗使用的一种情志疗法,利用喜、 怒、忧、思等情志活动的生化制克机理调理机体,以愈其疾。

四、灵、便、验的民间医术

华佗除系统地接受古代的医疗经验外,还能很好地重视和应用民间的医疗经验。 他一生游历了不少地方,到处采集草药,向群众学习医药知识。在向民间找药的同 时,还从民间搜集了不少单方,经常用这些单方来治病。

有一次,华佗在路上遇见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吃不下东西,正乘车去医治。 病人呻吟着十分痛苦。华佗走上前去仔细诊视了病人,就对他说:“你向路旁卖饼人 家要三两萍產,加半碗酸醋,调好后吃下去病自然会好。”病人按他的话,吃了萍窗 和醋,立即吐出一条象蛇那样的寄生虫,病也就真的好了。病人把虫挂在车边去找华 佗道谢。华佗的孩子恰好在门前玩耍,一眼看见,就说:“那一定是我爸爸治好的病 人。”那病人走进华佗家里,见墙上正挂着几十条同类的虫。华佗用这个民间单方, 早已治好了不少病人。

又有一次,黄疸病流传较广,他花了三年时间对菌陈蒿的药效作了反复试验,决 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三月 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华佗还以温汤 热敷,治疗蝎子螫痛,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用蒜齑大酢治虫病;用紫 苏治食鱼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黄精补虚劳。如此等等,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 速。

五、决死生

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他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一 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 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 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又有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 疫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 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虞。”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 望。当夜,顿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后果病发身亡。另一患者徐某,因病卧床,华佗 前往探视,徐说:“自昨天请医针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心烦而不得安卧。”华佗 诊察后,说:“误矣,针刺未及胃管,误中肝脏,若日后饮食渐少,五日后恐不测。” 后果如所言而亡。

六、养生大师

华佗是养生运动的最早倡导者。广陵人吴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华佗学过医。吴 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 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 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因此以前修仙养道的人常做“气功”之 类的锻炼,他们摹仿熊攀挂树枝和鸱鹰转颈顾盼,舒腰展体,活动关节,用来求得延 年益寿。我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 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 功”。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其中一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 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了。”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活到九十多 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牙齿也完整牢固。

华佗还精通服食术。樊阿向华佗讨教可以服用而且对人体有好处的药方,华佗便 拿“漆叶青黏散”教给他。药方用漆叶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两,按这个比例 配制,说是长期服用此药能打掉三种寄生虫,对五脏有利,使身体轻便,使人的头发 不会变白。樊阿遵照他的话去做,活到一百多岁。漆叶到处都有,青黏据说生长在 丰、沛、彭城和朝歌一带。

七、外科鼻祖

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 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 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 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 的创举。这种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在中国已经进人“尊儒”时代,在儒家的“身体 发肤,受之父母”的主张之下,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

中医外科并不是不存在,而且远在汉代,就曾经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但随着时 间的推移和中医学在理论和实践方法上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大 规模的发展起来。由于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药物等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效 果,所以痛苦大、损伤重、伤经断络的外科方法就渐渐被更加“文明”和“简便” 的内治法取代了,这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中医的缺陷。相反,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造 就的文明,中国特殊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中医学的特殊研究方法,在这种条件下,中医 学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其它医学只能使用外科方法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却可以 使用内治的方法达到同样的效果,不得不承认它超越的科学性和其理论的精妙深远。同时,这也是中医学一直以其理论凌驾于其他医学,经久不衰的根源所在。

八、全科能手

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华佗的医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熟练地掌握了养 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 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 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 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 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 ‘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4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 (“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 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从 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 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

华佗与方士医学

华佗起初是一名“晓养性之术”的方士,“又精方药”而兼行医术,并非以医为 业;因其医术精湛,普救众人,应接不暇,后脱离方士行列,而专于医业。他的医学 卓著成就即肇始于方士医学。

方士是方术之士的简称,亦称术士。秦汉时指求仙、炼丹、注重养生以求长生不 老之人。最初兴起在燕、齐近海一带,成为当时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后泛指医、 卜、星、相等方术。方士组成情况复杂,或为神仙养生,或作黄白长生之术,或以医 术救人,其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主要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守静养生。秦汉时 期,自然科学门类的笃行者大都加入方士行列,医学也大都掌握在方士手中;方士中 有相当部分是医生,他们专于修炼养性,研讨医药,或兼行医术,极大地丰富了防病 治病的方法;扩展并提高了医学理论,成为独具特色的方士医学。华佗当初即为一名 方士医生。

华佗早年读书治学,“兼通数经”,具有深湛的经学功底,因此受到陈珪、黄琬 之举荐;而华佗深受道家思想之影响,则脱离荣势竟逐之地,终不就仕。曾遁迹于方 士行列,专于修炼养性,潜心探讨医学,而以医术救人。据晋?张华《博物志》记 载,曹操“又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谵郡华佗、甘陵甘 始、阳城郄俭无不毕至。”曹操招引方士,一是出于谋划和养生咨询之需,二是出于 控制,免得聚众谋反。曹植《辩道论》也反映这一事实,“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 致。……卒所以集之于魏国者,诚恐世人之徒,接奸宄以聚众,行妖慝以惑民。…… 自家王与太子及余兄弟,咸以为调笑,不信之矣。”范哗《后汉书?华佗传》文末记 载:“汉世异术之士甚众,虽云不经,而亦有不可诬,故简其美者列于传末:泠寿 光、唐虞、鲁女生三人者,皆与华佗同时。寿光年可百五六十岁,行容成公御妇人 法,常屈颈息,须发尽白,而遥望如三四十时,死于江陵。”并言华佗“晓养性之术 ……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均证明华佗乃一名方术之士。

方士文化影响医学甚深,是早期道医的代表。不少重要的医学著述和著名医家都 与方士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华佗医学成就之所以能够卓绝于世,均呈现了方士医学的 本色。其发明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处方与研制过程可能源于方士医学。考之于《神 农本草》中,大凡有麻醉作用的药物,多系方士神仙养生家服食以求神仙不老之品, 麻醉术的秘密传人也多系方士。华佗熟悉人体解剖,开展剖腹手术,与其作为一名方 士医生,深受道家方士文化的影响,敢于冲破儒家礼教的羁绊,也不无关系。

所创五禽戏,乃为方士养性导引之术。据《魏书·华佗传》记载:“佗语普曰: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 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 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日虎,二日鹿,三日熊,四曰猿,五日鸟,亦以除疾,并利 蹄足,以当导引。”所言“古之仙者”,是华佗尊崇的古代方士,五禽戏显然是受方 士的启发而创编的。《道藏》收有华佗授广陵吴普之《太上老君养生诀》,内容包括 《五禽戏第一》、《服气吐纳六气第二》、《养生真诀第三》和《服气诀》,全为方士养 生之术,具有鲜明的方士文化特色,广为后代道士所推崇。

樊阿“从佗求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斤,青黏屑十四 两,以是为率,_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 岁。”裴松之注引《华佗别传》又云:“青黏者,一名地节,一名黄芝,主理五脏, 益精气。本出于迷人山者,见仙人服之,以告佗。”毫无疑问,该方出自方士,乃方 士服食以求长生之方。

华佗修炼养生除导引、服食之外,还重视辟疫。除毒消邪,辟却邪恶,以利长 生。著名的辟疫饮屠苏酒法千余年来在全国广为流传,巳成为民俗民风,即为华佗所 创。据神仙养生炼丹家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卷八,治百病备急丸散膏诸要方第七 十》记载:“屠苏酒法,令人不病温疫。大黄五分,川椒五分,木桂各三分,桔梗四 分,乌头一分,荸荠二分,七物细切,以绢囊贮之。十二月晦日正中时悬置井中至 泥。正晓拜庆前出之,正旦取药置酒中,屠苏饮之,于东向,药置井中,能迎岁,可 世无此病。此华佗法。武帝有方验中,从小至大,少随所堪,一人饮一家无患,饮药 三朝。一方有防风一两。”该方是一种较早的群体预防温疫之方,其中具有浓厚的方 土文化气息。

《神农本草经》总论言“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天神仙,遨游上下,役使万灵。 体生毛羽。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 辟。”所述药物功能多如“轻身延年”、“神仙不老”、“炼饵服之,轻身神仙”,当出 自方士之手。该书经华佗弟子吴普整理流传后世,其与华佗系一名方士医生有一定关 系。吴普除整理《神农本草经》之外,还著有《吴普本草》,华佗的另一弟子李当之 著有《李当之药录》,也证明华佗对本草深有造诣并足以影响其弟子。

曾被王叔和《脉经》收集有部分内容的华佗遗著《中藏经》及《内照图》,具有 鲜明的方士医学特色。如《中藏经?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曰:“阴常易损,阳常易 盈;居之中者,阴阳匀停,是以阳中之阳,天仙赐号;阴中之阴,下鬼持名。顺阴者 多消灭,顺阳者多长生,逢斯妙趣,无所不灵。”《中藏经*疗诸病药方六十道》关 于“万应圆”的制法云“用度谨具如左。合时须在一净室中,先严洁,斋心涤虑, 焚香精诚,恳诸方圣者,以助药力,尤效速也。”其成书与方士医学有密切关系。 《中藏经》学宗《内经》、《难经》与《周易》等,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的发展过程 中第一次以脉证为中心分述脏腑寒热虚实生死逆顺病证,把脏腑辨证的理论系统化; 其学术内容可能得之于方士医学实践,部分内容或为后人所增益,并非出自一时一人 之手,然必多华佗遗意。

华佗《内照图》是我国第一部内脏解剖图谱,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遥遥领先的, 其学术地位不容低估。其解剖学成就可能得益于华佗本系一名方士医生,能够摆脱儒 家礼教的束缚,敢于开展人体解剖,并进行剖腹手术。该著载有《内丹要诀》,并有 “又识会阴阳之体,行年本命,旺相生气,祸害绝命,福德天医,病之浅深,量而制 也,是良医知病与药”(《内照图?明脏腑应五脏药名之第五》)之训,显然系方士医 学之作。

华佗方士医学造诣颇深,在当时巳名震天下。他乐于做一名以医术救人的方士, 其治病救人不计名利,无论贵贱,普同一等。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华佗曾于路 途中遇一平民患者,“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并处以食疗单方“蒜齑”;“一郡守 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皆不药而愈。达官显宦也常慕名求医,如太祖曹操、太 守陈登、府吏倪寻、县吏尹世、军吏李成等,多获奇效。这在客观上已形成了华佗专 于医业的条件,但他内心不愿离开方士修炼养性的清高境地,仅存一念而巳。故陈寿 《魏书?华佗传》云“晓养性之术,……又精方药,……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 常自悔。”这是华佗这位伟大的医学天才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为了治病救人而放弃 修炼养性的方士境地,其献身医学的敬业精神和病人至上的高尚医德为后世树一楷 模,其方士医学的卓绝成就在祖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史上都享有重要地位。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