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 六腑之间的关系,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是以“传化物”为其生理特点的,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密切配合。 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和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通过小肠的进一步...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五脏之间的关系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它是由脏腑、经络等许多组织器官所构成的。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不是独立的,而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而且...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经络的作用,十二经络走向图和流注次序 经络的作用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从针灸、推拿、气功等各个方面积累了经验,并结合...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奇经八脉的作用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由于它们的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同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 08月0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书籍 《中医基础课程笔记图解:方剂学笔记图解》 编辑推荐 《方剂学笔记图解》是课程学习的必备参考考前准备的应试宝典教学实践的良好借鉴。运用形象直观图表,深度解析教材内容;归纳整理繁杂知识,便于记忆理解掌握。 内容简介 《方剂学笔记图解》根据... 08月02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六淫风为首,风邪和寒邪的致病特点 导读: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风为首,本文详细介绍了风邪和寒邪的致病特点,引起疾病的原因。 1. 风 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都有风,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 07月2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暑邪和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导读:凡立夏之后,小暑之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本文详细介绍了暑邪和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暑 暑为夏季的主气,是火热所化。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重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以前... 07月2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燥邪和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燥 燥为秋季主气。以其天气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因而出现秋凉而经急干燥的气候。燥邪感染途经,多从口鼻而入,侵犯肺卫。燥邪为病又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有夏热之余气,燥与温热结合而侵犯人体,... 07月2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七情致病的特点 七情内伤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为“... 07月2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饮食、劳逸及外伤是怎样致病的 1. 饮食不节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饮食失宜,饮食不洁,或饮食偏嗜,则又常为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饮食物靠脾胃消化,故饮食不节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又可... 07月2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痰饮是什么意思,痰饮和瘀血的成因及致病特点 痰饮和瘀血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以后,又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发生多种病证,故又属于致病因素之一。 1. 痰饮 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 07月2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学中的致病因素和发病原理 发病原理 疾病与健康是相对而言的。 一、邪正与发病 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简称为“正”。所谓邪气,则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邪”。疾病的发生和... 07月2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治病原则,中医标本兼治的理论和法则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治则与治法不同,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因此,任何具体的治... 07月2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中医治未病,中医预防疾病的方法 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末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篇》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07月2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扶正与祛邪的概念及关系,调整阴阳的理论简介 疾病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而治疗疾病,就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 06月29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五脏六腑是什么?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 在中医里,我们把人体最为重要的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其中脏有五个,包括脾、肺、肾、肝、心,即我们常说的五脏,其为人体贮藏精气;腑有六个,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即我们常说的六腑,其功能则为... 06月29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为什么会体湿?体湿的原因和症状,体湿的调理方法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人体内湿气大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从而使得机体内的水分代谢功能失常,水分排不出去,长此以往,体外邪气与体内湿气相互作用,形成湿邪,影响人体... 06月29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养生 胆的功能与作用是什么?论述胆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有云: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其不仅说明胆气与人的免疫力相关,还说明胆气与人的气魄、决断密切联系,即胆有多清,脑便有多清。作为六腑之一,胆不仅与肝相通,还关乎... 06月29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什么是肾阳虚,肾阳虚的症状有哪些? 在中医临床上,很多患者经常会听到肾阳虚、肾阴虚等词,对此,很多患者都是云里雾里。另外,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肾虚,然后就开始补肾,岂料越补越虚,这就是因为不懂肾阳虚与肾阴虚的区别,非对症下药。人体如同烧水,... 06月29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中医基础 膀胱的作用与功效,何谓津液,何谓气化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提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所谓州都之官,即是负责一州首府的官员,而津液即为尿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膀胱为人体储尿之器官,其与肾共同协作,通过气化作用将尿液... 06月29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