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用药经验:善用豨莶草治疗黄疸型肝炎

  • A+
所属分类:中药良方

慢性肝炎活动期,乃由湿热疫毒蕴结肝胆,肝郁气滞,脾胃运化失健而致。治疗一般采用清热利湿和疏肝运脾的大法。凡迭治不愈者,多与血瘀有关,故有“久病多瘀”之说。常于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重用豨莶草等,临床恒获比较满意的效果。

根据实践体会,豨莶草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与慢性肝炎活动期,对改善临床症状,降低黄疸指数、转氨酶及各项絮状试验,有显著而稳定的效果

豨莶草

豨莶草有祛风湿,平肝阳之作用,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肝阳上亢等证,众所周知。至于用治肝炎,则甚少论及。由于其性味苦寒,入肝、脾、肾三经,《唐本草》谓其“主热,烦满不能食”。《本草图经》:“服之补虚,安五脏,生毛发。”《本草经疏》:“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分类草药性》:“明目,黑发,滋阴养血。”《中国医学大辞典》更明确指出它“秉少阳升发之气,能升能降,祛风湿,活血化瘀”。是则本品不仅能祛风除湿,还有清热活血、补虚安中、调节肝胆功能之效,移治肝炎,宜其获效。因为既然病邪为湿热,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肝郁气滞,脾运失健,血瘀凝结,重用本品是符合辨治原则的、是治疗黄疸比较理想的药物之一。朱老治急慢性肝炎常以此为主药,随证配伍,每收佳效。

病例:徐某,女,43岁,患慢性肝炎已久,肝功能反复不正常,经常发热,口干而苦,脘腹痞闷,肝区胀痛,纳差,舌质红、苔薄、边衬紫,脉弦细。反复给予疏肝理气,健脾培中或养益肝阴,清化湿热之剂,病情时剧时缓,迁延不愈。目前因发热,食欲显减,身目黄染。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51u,胆红素935umol/L,锌浊18u,麝油18u,谷丙转氨酶284u。疫毒伤肝,湿热逗留,蕴阻脾胃则运化无权,熏蒸肝胆则疏泄失常,缠绵反复,诸象迭起。此次因外邪引动宿疾,病情加剧,经治发热已除,湿热疫毒之邪,缠稽不解。“久病多瘀”,除清化湿热,调理脾胃肝胆外,应着重活血化瘀,以去其瘀结所在

处方:豨莶草45g,田基黄30g,丹参18g,芒硝3g(分冲〉,石见穿30g,生麦芽30g,麸炒枳壳8g,糯稻根30g,生甘草45g。10剂。

药服10剂后,黄疸消退,症状缓解,食欲增加;又自服10剂,病情明显好转。肝功复查:黄疸指数10u,锌浊12u,麝浊10.7u,谷丙转氨酶72u。一般情况均好,基本稳定,继续调理巩固。随访,已早恢复工作。

病例2:南通市传染病院一女性病员陈某,患慢性肝炎,反复出现黄疸,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肝功能反复不正常,舌质暗红、苔腻,脉弦细,迭经中西药物治疗,收效不著。邀约会诊,给予豨莶草为主的汤药服之,病情有所缓解,1周后复诊,一般情况良好,黄疸已渐消退,腻苔趋化,纳食亦增。又守方续服,症情逐趋稳定(保肝之西药,仍同时并用)。

朱老运用豨莶草治疗黄疸型肝炎,屡屡应手。朱老认为,黄疸型肝炎多系湿热搏于血分所致,若迁移时日,瘀热胶结难解,一般利湿退黄之剂,殊难中的,必须凉血活血、解毒护肝始为合拍。凡黄疸缠绵不退,湿热疫毒稽留,朱老每从血分取法,以豨莶草30—45g配合丹参、田基黄、石见穿等,多能应验。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