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序
裴君永清,早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于1978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余之首届硕士研究生。由此得以相识相知。
裴君敬师重道,有古人风,且天资聪明,颖悟过人。事余有年,刻苦学习,继承余之所学,并以之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见解超人。又以之研究仲景大论,提出之问题,探幽抉微,多有使我刮目以视之处,诚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也。最近裴君以其所著之《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书稿示余,洋洋十数万言,颇多创见,而不落历代注家窠臼,使人阅后耳目为之一新。方今中医事业亟需后继有术之人,如裴君者,实属中医界有为之士也。
故不避说项之嫌,欣然为之序
七十七岁老人 刘渡舟于北京
作者简介
裴永清,1969 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六年。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江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于 1978 年报告北京中医学院刘渡舟教授的研究, 1980 年末硕士研究生毕业。因成绩优异,首届研究生毕业后被留校任教,在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伤寒教研室工作至今。 1991 年被评为副教授, 1996 年被评为正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自 1981 年至今,个人独自发表的论文 50 余篇,均为国家级杂志。著作十余部。其代表作是《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该书已被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在日本翻译出牌,并被收入《伤寒 论研究丛书》。于 1993 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以进步二等奖。 2000 年应中央教育 1 台邀请,在电视台现场直播“乙肝的中医治疗”( 1 小时), 2002 年北京电视台到门诊采访,在电视报导中誉称:“ 京城名医,德高望众”。个人多年注重临床,特别对西医药治疗较棘手的疾病,诸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病毒性心肌炎、丹毒、痛风、湿疹、心血管病、肝胆病,胃肠病、泌尿系疾病,妇科乳腺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包括皮肤湿疹,过敏性皮肤病等等,涉及内、外、妇、儿、皮、诸科疗效满意,有自己成形的治疗经验。因诊务烦忙,患者就诊人多,因此无暇搞动物实验性科研。在疗效上无水分。多年来一直给总参、总装高级首长做医疗工作,以及部分老革命(享受高干待遇)做医疗工作。
图书目录
论用传统方法研究《伤寒论》
论六经和六经辨证
论太阳主表
论病“发于阳”或“发于阴”
论麻黄汤证治
论桂枝汤
论桂枝汤方后注的意义
论阳明主面、治面要取阳明
论“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论营弱卫强与营卫不和之区别
论桂麻合剂与仲景开创合方之法
论仲景用桂枝汤治疗妊娠恶阻
论第39条的大青龙汤证治
论小青龙汤治喘
论小青龙汤不属麻黄汤加减而成
论五苓散证可无表邪
论五苓散的临应用
论白虎汤证原文中的“里有寒”
论脾约
论小柴胡汤证治
论“少阳为半表半里”之说
论大柴胡汤之治偏重于阳明
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无水饮内停
论大黄黄连泻心汤中没有黄芩
论阳明三急下证与少阴三急下证
论真武汤证中的发热
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论“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论调胃承气汤调胃之义在先
论太阴腹满腹痛症
论太阴病下利“宜服四逆辈”之理
论结胸证并非邪结胸中
论所谓“麻黄汤禁例”
论“经方”系列化分析
谈关夏泻心汤证的寒热错杂
谈《伤寒论》中的四逆散证治
论少阴病篇中的吴茱萸汤证
论“阳微结”证不属少阳病
论竹叶石膏汤证
论辨证论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论有一分浮脉便有一分表证
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论“伤寒汗不厌早;温病下不宜迟”
论“衄以代汗”
论冬不用石膏,夏不用麻黄
论“汗出不解,非风即湿”
论风能胜湿
……
附一 临证治验举隅
附二 十四经脉循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