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养生修仙谈

  • A+
所属分类:道家思想

有人询问说:如果神仙一定能够学到,圣人早已修成了,然而周孔不去修仙,说明世上就没有神仙,已经是很明白的事了。

抱朴子回答说:圣人不一定都是神仙,而成仙得道的人也不 一定都是圣人,圣人的使命,不是寻求长生之道的。只是为了除暴安良,制礼作乐,依法治国,移风易俗,匡正扶危,刊刻诗书,撰 著经典,和调雅颂,训化童蒙,如此等等。他们怎么能关闭智慧, 掩盖光明,内视返听,呼吸导引,心斋长洁,人室炼形,登山采药, 调息凝神,辟谷清肠呢?至于求仙的人,惟有笃志诚信,勤苦不 怠,恬淡清静,就可以修炼仙道,不需要有太多的才能。有在世俗 之中为社会做事的高人,他们的修行却被俗务牵累,如果能合炼 丹药,通晓抱元守一保养精神的要领,就会达到长生久视。况且 世俗所谓圣人,都是一些治理社会的人,并不是说成仙得道的圣 人,得道的圣人就是指黄帝和老子这样的人。而治理社会的圣 人,指的就是周公和孔子。黄帝先治理社会而后才成仙,这是偶 然有能兼顾的人才。

世人有人的优点长处,而众人又不能做到的方面,便称为圣。 所以擅长围棋而又无与伦比的人,就叫他棋圣。像严子卿、马绥 明,至今有棋圣之名。擅长历史作文超越当时的,就称他为书圣, 而皇象、胡昭至今有书圣之名。擅长书画过于他人的就称为画 圣,所以卫协、张墨至今有画圣之名。擅长巧妙的雕刻就称为木 圣,所以张衡、马钧至今有木圣之名。所以孟子和伯夷,是清廉的 圣人;柳下恵,是和事的圣人;伊尹,是职场中的圣人。我试着推 演论述,圣人不只是代表一个方面的事情,比如鲁班,是机械的圣 人;扁鹊、医和、医缓,是治疗疾病的圣人;子韦、甘钧,是占候的圣人;史苏、辛廖,是卜筮的圣人;夏育、杜回,是筋力的圣人;荆轲、 聂政,是勇敢的圣人;飞廉、夸父,是轻速的圣人;子野、延州,是知 音的圣人;孙膑、吴起、韩信、白起,是用兵的圣人。圣人是人事之 中极其少有的名称,不只局限在文章才学方面,庄周说:盗贼也有 圣人之道的五个方面,能窥测到别人藏匿东西的地方的,这是聪 明智慧的人;冲锋在前而不迟疑的,这是勇敢的人;能保护别人, 自己殿后而又不畏惧的,这是义气的人;知道可否成功的人,这是 明智的人;分配财物均同的,这是仁德的人。如果没有这些素质 就想成为天下大义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易经》上说:鉴别圣人,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以交谈为职业 的,就善于言辞;以处世为职业的,就善于应变;以制作器皿为职 业的,就善于取类比象;以卜筮为职业的,就善于爻占。这就是圣 人之道可以分类的明显方面。为什么善行道德以达到成为神仙 的,唯独不能称为得道之圣。假若没有得道之圣,那么周公、孔子 就不能算作是治世之圣了。

道家把仙法道术作为秘密珍宝,弟子之中尤且择选载道之 器,至精诚很久,然后传授要诀。更何况世俗人中,既不用心,又 不信不求,怎么又能勉强告诉他们呢?既然不能感化让他们去信 仰,恐怕还能招来蔑视和诽谤。因此得道之士,所以会与世人异 路而行,异处而居,言谈不想和他们交流,身体不想和他们杂处。

即使相隔千里,犹且恐怕还不足以远离烦恼劳碌的围攻;断绝行 踪,犹且恐怕还不足以免除毁谤侮辱的恶语。高官显贵不能诱惑 他,金钱富有不能改变他,还能因为什么肯显耀在世人面前,说我 有仙法道术呢?这大概就是周公、孔子他们之所以无缘看见修道 成仙的原因。

周公、孔子不信仙道,这就好似是说:日月有所不照的地方, 圣人也就有所不明白的事情。怎么能够说,圣人所不为,便说是 天下没有神仙呢?这和责备日月星三光为什么不照亮覆盆之内 是一样的道理。

人贵有恒

有人询问说:古代仙人都是由学习而成的,还是本身禀受异 常气质呢?抱朴子说:这话要怎么说呢?他们没有不是背负竹 箧,跟随老师勤苦用功,经霜冒雪,栉风沐雨,并且躬亲洒扫,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才表现出诚信的行为,还要继续在危困中考验是 否心性纯真,行为贞洁,心无旁骛,这才能够达到升堂人室之时。 或者因为怠慢厌烦而被中止,或者因为埋怨悔恨而退却,或者因 为被荣华利禄诱惑而又回到世俗之中,或者因为被歪理邪说败坏 而丢失了淡泊之志,或者因急功近利,朝为而望夕成,或者心思急 迫,坐下就想看到效果。如果看到钱财美色而内心不动,听到世 俗的言论而意志不变的,万人之中有一个人就是多的了。所以 说:修道如牛毛,而成道如麟角。制作劲弩的,是心力用在发箭 上;跋涉山川的,心思是用在平安上。水井不远离泉流就不会去 挖掘,一步未走到,就不再行动了。修饰墙壁的劳动,并不是像轻 松地移动日晷就能做到的;千仓万箱的储存,并非是耕种一次所 获得的;凌上云霄的高耸,并非是铲一锨土的积累;参天的大树, 并不是十天就能长成的;深不可测的渊潭,起始于小的积水;陶朱 的资财,必定是由无数个百千形成的。如果别人退却而自己前 进,这就是阴长生之所以通达至道的缘由,也是始终礼敬羡门高 之所以乘龙人云的原因。

抱朴子说:俗人既然不能使生命长生,却又营务害生。有终结的东西,不能够让它没完没了地消耗,江河的流水,也不能装满 无底的器皿。凡是利益较少而投资较多的事情,人们是不会干 的。何况没有一点收获,却要付出百千的资财呢?人们无论年少 年长,没有不会生病的,只是病情轻重的差别罢了。然而人生禀 受天地父母的精气各有多少不同,禀受多的生命终结得比较慢, 禀受少的,生命竭绝比较快。那些通晓养生之道的人,就懂得补 救,一定先要恢复肌体功能,然后才可以适当增益。如果让他们 服食十天,就会肉身腾飞,再加上导引舒展,就能长出参差的羽 翼,如此一来,那么世间就没有不信道的人了。大都忧愁一升一 勺的利益还未得到,却要花费一钟一石的功用,修行的根基尚未 扎实,然而像冰霜一样的外邪却竞相交攻。不明白过错在于自 己,反说修道是无益的,因此捐弃丸散又放弃吐纳,所以说,并不 是寻求长生艰难,是明白修行艰难;也不是明白修行艰难,而是施 行起来艰难;也不是施行起来艰难,而是让人达到目的地很艰难。 高明的匠人能教人规矩,却不能使人们巧妙。明师只能传授人们 方法和书籍,却不能让人们一定能够成功。所以说:修身养性,务 要谨慎严密,不可以因为小的益处而不去修为,也不可以因为是 小的损伤而不予防治。大都是聚小就能成大,积累一就能达到 亿。如果能够从微小做起,就会成就显著,就几乎接近大道了。

未然防患

有人询问说:彭祖八百岁,安期三千岁,这是长寿之中无法想象的过人案例,如果确实有不死之道,他们为什么不直接成仙呢? 难道他们并非是成仙的气质,或者是生命禀赋自有长短,而他们 道偶然得到多的方面,按道理并不可能长寿,因此也免不了凋谢陨 ^ 落呢?抱朴子回答说:按《彭祖经》说,他从帝喾开始至辅佐尧 % 帝,又经历夏代至殷商都是朝中大夫,殷王派遣采女跟他学习房 中之术,殷王试验后果然有效,就想杀害彭祖,让他的房中术绝 迹,彭祖察觉后就逃跑了。离开的时候有七百多岁了,并不是死 了。《黄石公记》里说:彭祖离去之后七十多年,他的弟子在流沙 之西又见到他了,并没有死,这里已经说明了。还有彭祖的弟子, 如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白兔公子、离娄公、太足君、高丘子、 不肯来有七八人,都活了几百岁,在殷代都各自成仙而去,况且是 彭祖,他怎么肯去死呢?还有刘向撰载的《列仙传》,也说彭祖是 仙人。

另外说的安期先生,他是在海边卖药的人,琅琊一带的人世 世代代都见过他,估计已有上千岁了。秦始皇请他说话,谈了三 天三夜。他的言论高雅,用意深远,知识渊博而有证验,始皇听后 感到很诧异,就赐他一些黄金、璧玉,大概价值几千万钱,安期接 受之后放在阜乡亭,又回赠一块红色璧玉为报,并且留下书信说: 再等几千年,到蓬莱山找我。如此看来,他见始皇时已经有上千 岁了,也并非已死。至于始皇询问安期长生之事,安期回答得妥 当,始皇醒悟,坚信世间必有修仙之道,所以馈赠甚厚,又因为自 己甘心修学,苦于没有明师指点,而又被卢生、徐福之辈愚弄,所以始终不能学得。假若安期先生说话没有根据,三天三夜的时 间,总会有理屈辞穷的时候,那么依始皇的性情必将会把他屠杀 烹煮的。灾祸是免不了的,他的那些丰厚的馈赠又怎可得到呢? 有人询问说:世间有服食药物,行气导引,还是免不了要死 亡,这是为什么呢?抱朴子回答说:如果得不到金丹,只是服食草 木药物以及修炼一些小方术,可以达到延年益#,只是能推迟死 亡罢了,不会成仙的。或者只是知道服食草药,而不懂得返老还 童的深奥道术,就始终没有长生的道理。或者又不明白携带神 符,施行严格的规戒,意想身中之神,保守真一之气,这样只可以 让内疾不起,风湿不犯罢了。如果突然有恶鬼强邪,山精水毒侵 害,就会很快死亡。或者得不到进山修行的要领,让山神给你带 来灾祸,那么那些妖鬼就会侵犯,猛兽也会伤害,山溪中的毒虫就 会攻击,被蛇蝎螫伤等等,致人死亡的事情有很多方面,并非是简 单的事情。或者修道到了晚年,自己首先损伤已深,难以修补恢 复。而且修复补益的方法也没有根据无法掌握,然而疾病随时反 复发生,鉴于这些克伐之事,又有什么缘由能得道长生呢?有年 老修道而成仙的,有年少修道而不成的,这是为什么呢?那人虽 然年纪衰老却禀受正气较多,禀受正气多的就伤损较少,伤损少 的就容易调养,容易调养的所以也易得道成仙。那人虽然年少而 禀受正气较少,禀受正气较少的就伤损较深,伤损较深就难以挽 救,难以挽救就不会成仙。

自然界的木槿杨柳,截断根茎也会再生,倒着横着都会再生, 容易生长的没有超越这种木材的。然而掩埋较浅,且时间又不 长,或者摇动,或者力拔,即使是壅堆肥土,浇水滋润,仍然不免于 枯萎,这是因为它的根本不固,还没等到吐露萌芽,津液就不足以供养它的生机了。人的身体容易受伤而难以保养,与两种木材比 较就相差很远了,然而侵犯毁伤它的,却过于刻薄,比起摇动力拔 还要有过之而不及。培补它的少,损毁它的多,它的死亡就很容 易了。养生法中吐故纳新是因气而长气,然而元气大衰的人就很 难再长起来了。服食药物是因血以培补血,然而血液快要竭绝的 人,就很难再培补了。人们奔跑就会气逆喘促,或者咳嗽或者胸 通闷,运用体力劳动就很快表现出气短乏力的,说明是气力损伤的症候。如果出现面色无光,皮肤枯燥,唇干脉空,腠理枯萎僬悴的 现象,就是血液衰减的症状。气血衰弱的现象已经表现于外,那 么人身内的灵性元气也就自然凋敝了。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上 品药材,就不能施救了。但凡修行不成,养生而又死亡的人,并非 是他自身没有气血,然而身中之所以因为气因为血的缘故,是他 根源已经败坏,只是剩下枝叶末流罢了。

譬如说炭火洒水,火虽灭而烟气不会断绝,已经斩断的树木 枝叶还可以再生。这两者并非是不会有烟气,也不是不会有枝 叶,然而之所以有烟气有枝叶是因为它们的根本已经死亡了。世 上的人们把觉察身体不适的那一天,才开始当作有病之日,尤其 又把气息断绝的那天,作为命丧的时候。平常只是埋怨风冷暑 湿,却不知道风冷暑湿不能伤害壮实之人。只是体质虚弱中气不 足的人,就不能承受了,所以才被这些外邪所侵害。怎样比较呢? 假设有几个人,年纪大小、身体强弱都相同,饮食之物、衣服厚薄 也都一样。全都行走在沙漠之地,并且感受严寒之夜,大雪坠落 在身上,寒冰冻结在地下,寒风刺骨使人战栗。咳吐之物,凝固于 唇吻,那么这些人之中就会有受到寒冷伤害的,但不一定全都生 病,并不是风冷对人偏心,大概是人的体质就有不能耐受的。所以说:都吃一种食物,就有人因此而生病的,并非这些食物对人有 心伤害。用同样的器皿饮酒,然而也有醉酒和清醒的,并不是酒 力对人区分彼此。一同触冒酷暑,然而有人会因中暑而死亡的, 并不是天气炎热对人分别为公为私。一起服用一样的药物,就有 昏迷失明,心胸烦闷的,并不是药物的毒烈之性能够区分爱憎。 所以说:大风刮来,树木原先已枯槁的易被摧折;波涛汹涌,凌犯 堤岸,而有裂缝的却首先颓废;烈火燎原,而干燥的草木总要先前 焚烧;陶瓷坠地,而脆薄的自破。由此看来,人们若不善于养生, 加上身体平素有病,再感受风寒暑湿的就会引发重病。假使能让 正气不衰,形神相护,就没有能伤害他们的了。凡是修道的人,常 常是忧虑晚年,却不在早年就防患于未然。依恃年纪少壮,体力 正盛,自寻过错,等到百病缠身,命如朝露,又不得大药,只是服用 草木之药,也可以比常人好些,但不能延长超过人生的大限年纪。 所以《仙经》上说:养生以不伤为本。这是很重要的话。神农说: 百病不愈,安得长生?这话的确可信。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