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酒(米醋)的功效与作用

  • A+
所属分类:中药大全

苦酒是以米、麦、高粱或酒、酒糟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又名“米醋”。苦酒在仲景书中,《伤寒论》入2方次,《金匮要略》入1方次。

【药性特点】苦酒酸甘,微苦。入肝、脾、胃、大肠经。功能清热利咽,泻湿退黄。主治少阴病,厥阴病,水气病等。

苦酒

  【苦酒的临床应用】

  (一)治少阴病

少阴经脉证

苦酒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半夏条)。

苦酒在苦酒汤中,性味酸甘微苦,消肿敛疮。

  (二)治厥阴病

厥阴病本证

厥阴寒热错杂证

乌梅丸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乌梅条)。

苦酒在乌梅丸中,以其浸泡乌梅,取其味酸安蛔,且收敛耗散之正气。

乌梅丸证,还见于《金匮要略》中的蛔虫病之蛔厥证,属异病同治之例。

  (三)治水气病

黄汗证

黄芪芍桂苦酒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黄芪条)。

苦酒在黄芪芍桂苦酒汤中,入血分,散瘀祛湿,协芍药摄阴益阴,增强其泄热之力。

  【苦酒的用量用法】

1.用量 常用量5—15毫升。

仲景用量1升(70毫升),如芪芍桂酒汤。

2.用法 汤剂,丸剂。

按:苦酒即米醋,酸苦涌泄,具降火解毒之用,如治咽疮;又有泻湿退黄之功,如黄汗;还有制蛔驱蛔之效,如治蛔厥。

  【文献摘要】

《本草纲目》引《名医别录》:“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本草汇言》:“解热毒,消痈肿。”

《本草纲目》:“散瘀血,治黄疸,黄汗。”

  【参考资料】

1.据化学分析 苦酒含浸膏质、灰分、挥发酸、不挥发酸和还原糖。主要含乙酸、琥珀酸、草酸、髙级醇类、三羟基丁酮、二羟基丙酮、酪醇、乙醛、甲醛、乙缩醛及山梨糖等。

2.据现代临床 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髄膜炎,胆道蛔虫,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伴炎,急性腮腺炎,内分泌失调等。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