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澄濂论温病》

  • A+
所属分类:中医书籍

潘澄濂论温病

《潘澄濂论温病》是名老中医潘澄濂先生一生治学、行医、教学、科研生涯的心得体会及经验荟萃。潘澄濂,191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6岁入孟河医派大家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悬壶应诊。拜执教于私立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国医学院。历任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等职。著有《伤寒论新解》、《潘澄濂论医集》、《中医临床家潘澄濂》、《伤寒论通俗讲话》等著作。发表“养阴生津法在温病临床临床上的应用”、“叶天士温病学说的临床应用”、“卫气营血在温热病学上的作用和意义”等学求论文若干篇。《潘澄濂论温病》是其一生治学、行医、科研、授徒生涯的心得体会及经验荟萃。

目录

学然后知不足
临证经验
湿温论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论治
养阴生津法在温病临床上的应用
叶天士温病学说的临床应用
登革热的辨证治疗
卫气营血在温热病学上的作用和意义
紫癜论治
病毒性心肌炎论治
糖尿病论治
慢性胃炎的证治
论热入血室——兼谈癔病的证治
中医对肾炎的认识和辨证论治
震颤麻痹病的证治探讨
《伤寒论》太阴病证治在胃肠道疾病临床中的应用
对《金匮》“痰饮”的认识及“慢支”的证治
传染性肝炎辨证和治疗的体会
传染性肝炎病程中谷丙转氨酶增高中医治疗问题的探讨
肝硬化中医辨治八法
肝炎后肝硬变死亡病例的探讨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举隅
医理阐释
《伤寒论》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
太阳脉症桂枝汤证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二
太阳脉症麻黄汤证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三
太阳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四
太阳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五
阳明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六
阳明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七
阳明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八
少阳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九
太阳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
少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一
少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二
少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三
少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四
厥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五
厥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六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七
《伤寒论》通俗讲话尾语
《伤寒论》的基本精神
《伤寒论》六经指要
略谈《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关系
研究《金匮要略》的体会
开展急症的治疗和研究是当务之急
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关系问题
从中医内科领域探索治疗艾滋病的设想
证候与病理简述
谈诊断与疗效的关系
辨证论治漫谈
荥阳医话
方药解析
徐长卿
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三方的临床应用
竹茹温胆汤对流行性感冒的临床应用
大黄在《伤寒杂病论》诸方中的作用探讨
附子在《伤寒杂病论》诸方中的作用探讨
麻黄在《伤寒杂病论》诸方中的作用探讨
柴胡在《伤寒杂病论》诸方中的作用探讨
桂枝在《伤寒杂病论》诸方中的作用探讨
中医药科研的扬长避短
人参党参科属性能的区别
薪火相传
潘澄濂治疗肺热病经验
潘澄濂运用经方验案举隅
潘澄濂辨治昏迷四则
访潘澄濂研究员

文摘

湿温论治
湿温是温病中的一种,是湿和热交相为患的病变。清代叶天士说,“吾吴湿邪害人最广”,说明湿温在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有着不断的散发或流行。历代医家在长期的防治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明·吴又可的《温疫论》、清·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薛生白的《湿热病篇》等,对湿温证治都有了阐述,到目前尚有参考价值。
一、湿温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传变
吴又可说:“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薛生白说:“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吴氏重视热型的变化,薛氏注意湿热蒙蔽所引起的胸痞舌白、渴不引饮等,两者所描述的症状相互合参,价值更大。
薛生白说:“湿热病属阳明、太阳经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每兼厥阴风木。以少阳、厥阴同司相火,阳明、太阴湿热内郁,郁甚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表里上下充斥肆逆,故是证最易耳聋、干呕、发痉、发厥。而提纲中不言及者,因以上诸证,皆湿热病兼见之变局,而非湿热病必见之正局也。”指出湿热病的病位,是在阳明和太阴二经,而且也含蓄它的病变性质,是热与湿的交相为患。并还指出湿热证的演变,也可引起痉厥等的肝风煽动,邪人心包诸症。这与叶天士所说的“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有其一致的意义。由此可见,湿温证不论偏湿偏热,然其均可热化,浊邪充斥表里上下,导致伤津灼液,发痉发厥。正如吴又可所说:“从外解则顺,从内陷则逆。”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