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中医:走进中医的世界》

  • A+
所属分类:中医书籍

身在中医:走进中医的世界

《身在中医:走进中医的世界》内容简介: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与西医药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要使命,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作为我国原创的医药科学,是我国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作为有效防治疾病的手段,其对疾病的认知方法和治疗理念顺应了当今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医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顺应了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

李灿东,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64年6月出生,1979年考入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

目录

引言
初闻中医
草根树皮就是中医?
阳痿患者的尴尬
救命的人参
究竟什么是中医?

一、医即仁术
救人比治病更重要
“治病”的代价
缘份中医
“师带徒”的另一层涵义
欲成“名医”,先为“良医”
共筑医患和谐

二、医者易也
天人合
被遗忘的整体观念
《黄帝内经》的启示
此“胆”非彼“胆”
个性中医
真的“无症可辨”?
现代人的“亚健康”情结
酒香还需客来品
公鸡与母鸭的差别

三、用药如兵
西医“开药”,中医“开方”
打蚊子的智慧
老外的疑惑
科学指导下的“不科学”结果
妙在“少许”
寻访回归的路

四、司外揣内
中医是个好瓜农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而知之谓之巧
脉诊探秘
在心易了,指下难明
“现代化”的中医思维

五、殊途同归
“墙”与“缝”的关系
不倒的比萨斜塔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
中医教育的思考

六、曲尽其妙
中医是个“箍桶匠”
木桶原理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辨证”与“辨病
“传药不传量”的奥秘
被肢解的整体观念

七、水到渠成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效不更方
现代人的“健康生活”

八、返璞归真
墙内开花墙外香
是药三分毒
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中医疗效的判断
“替身”演员
简、便、廉、验

九、柳暗花明
国宝级中医
失传的绝技
暂时说不明白的道理
爱上中医
优势中医
当老虎变成“猫”

十、继往开来
中医的人生观
需要中医
生活处处有中医
相信中医
郑人买履
回归中医
后记

序言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贡献。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中医药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特别是运用整体观和系统论作为指导中医药认识健康、辨证论治、预防保健“治未病”的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其整体观、系统论及辨证施治等理念和思维方式,充分显示了中医药所具有的超前性和有效性。因此,它不仅是一门医学科学,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与西医药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要使命,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作为我国原创的医药科学,是我国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作为有效防治疾病的手段,其对疾病的认知方法和治疗理念顺应了当今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医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顺应了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后记

中医自古有“登堂、入室”之说,从我开始学习中医起,我就知道,此生便是“中医人”了。既然身在中医,至少要知道什么是中医,因为只有了解中医,才能爱中医。医生如此,非医生也是如此。我之所以把这本小册子叫做《身在中医》,是因为我现在还只够这一点水平。毛主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当然,我也非常希望有一天还能写一本《心在中医》。
因为我想写中医是什么?所以,从我写第一个字开始,就不停地请教人家。茶余饭后,每当有人提起“中医”,我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地听,并且记在心里!究竟中医是什么?老百姓说:“中医就是祖传的或者是中医学院毕业的会开草药、扎针灸的医生。”老师说:“中医就是每天背着书包到教室去听中医课的学生。”院长说:“中医就是写病历、写文章会引用几句《内经》、《伤寒论》原文的医生。”专家说:“中医就是搞科研能沾上几个草药名的学者。”有人说:“中医就是……”
我尽量用非中医的语言去写一本父老乡亲们都看得明白的有关中医的书,之所以写得如此“草根”,一是因为自己的水平有限,写不出有点文采的东西;更主要的原因是现在有关中医的书实在太多,不管是理论性或系统性我都无以复加。我寻思着,不管怎么努力也写不出更有水平的文章了。书是写出来了,但自己还是不放心,这并不是因为连这点起码的自信都没有,而是因为“懂中医”的人实在太多。我知道,看了这本小册子,有人可能会说“学了30年就学成这样”?的确不应该!可我又实在想不起还有什么比这更通俗的语言了。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