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撷英—李志湘疑难杂症医案》

  • A+
所属分类:中医书籍

杏林撷英—李志湘疑难杂症医案

《杏林撷英:李志湘疑难杂症医案》作者李志湘医师在医疗中精于辨证论治,对每一个病症都能认真地分析、辨别疾病的症候,根据辩证的结果,才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灵活组方。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他救人无数。那一面面“妙手回春”“医术精湛”的锦旗是对他的医术的无声赞扬与肯定。他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找出了一些疾病的诱因和发展规律,苦心研制出了“抗癌灵”、“活血安胎丸”、“益气降浊汤”。其“抗癌灵”对癌痛的止痛率达80%;“活血安胎丸”对习惯性流产的有效率达90%;“益气降浊汤”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有效率达85%。
李志湘医师《杏林撷英:李志湘疑难杂症医案》的面世,对医者,是打开疑难病症结的“钥匙”,对习中医者可能是照亮他通向中医学殿堂的一盏“明灯”。

作者简介

李志湘,1933年出生于江苏沭阳,共产党员,主任医师。60年代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1983—1984年到北京中医研究院进修,在进修期间得到陈可冀、对振声、李祥国三位教授指点,1987年被江苏省卫生厅表彰为有贡献的老中医。他精心研究内科各种疑难杂证,临床重视辨病,精于辨证,组方灵活,自成一格。曾在《江苏中医》及全国串医药学术交流会上发表10多篇论文,获得广泛赞誉。

目录

一、医案
1.心肌梗塞
2.房颤消融并发深层静脉炎及血栓治验案
3.心悸(病窦)
4.重症感染(化脓性心包炎)
5.脑积水案
6.气血辩证治疗失眠案
7.多寐证
8.老年性痴呆
9.眩晕
10.耳源性眩晕
11.顽固性头痛
12.胁痛(肝血管瘤)
13.胁痛
14.肝源性糖尿病
15.肝性胸水
16.肝硬化腹水阴虚证治验案
17.肝硬化腹水气虚证治验案
18.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19.重症肝炎
20.乙肝邪入营血
21.胆道出血
22.郁症
23.胰腺假囊肿
24.慢性浅表性胃炎
25.慢性胃炎(懊(忄农)证)
26.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7.慢性胃炎(一)
28.慢性胃炎(二)
29.慢性胃炎(三)
30.“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
31.胃脘痛
32.胃癌术后厌食症
33.胰腺癌
34.乳癌术后胸壁转移
35.食道癌并发肝肿瘤
36.腹胀(功能性胃肠病)
37.腰痛、腹胀(神经功能症)
38.克罗恩病
39.咽源性咳嗽
40.咳嗽不止于肺
41.咳嗽(肺癌术后残端炎症)
42.气胸治验案
43.糖尿病并发肺结核
44.风温(左下肺炎)
45.秋燥案
46.秋燥厌食症
47.小青龙汤治慢支伴发肺癌咳喘症
48.阳强治验案
49.阳缩案
50.蓄水证
51.肾下垂致全身水肿案
52.大面积溃疡治验案
53.尿浊伴热淋
54.习惯性流产
55.经行乳胀痛案
56.经行呕吐案
57.经期目赤肿痛案
58.经前口糜乳痛案
59.老年性阴道炎
60.闭经(席汉氏综合征)案
61.丹毒案
62.丹毒、丝虫热反复发作案
63.糖尿病、神经官能症
64.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
65.盗汗
66.口干案
67.气虚腹痛
68.内伤发热治验案
69.羚羊角粉对急重症治验3例
70.人参麝香汤治疗乙脑呼吸衰竭的经验
71.颈椎病治验案
72.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案
73.外伤性腰腿痛治验案
74.慢性化脓性关节炎
75.痒疹
76.三陷证(脓毒性败血症)
77.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脱疽)
78.附骨疽(化脓骨髓炎)
79.足跟溃疡
80.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
81.凝视(外伤性)
82.尿潴留(气虚型)
83.前列腺癌骨转移案
84.小儿无发症
85.食道癌治验案
86.急性盆腔性腹膜炎

二、临床体会
87.肝硬化腹水辨证论治的体会
88.论补法在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89.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的体会
90.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91.益肾排石汤治疗肾输尿管结石30例
92.对慢性胃病的认识和治疗体会
93.痛风性关节炎解毒六法
94.自拟益气降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95.从脾论治糖尿病30例的体会
96.抗癌灵对40例癌痛治疗的临床观察
97.对盆腔炎辨证治疗的认识和体会

三、其他
98.自拟补气活血安胎丸
99.臁疮外治验方
100.治有头疽验方
后记

序言

李志湘医师的《杏林撷英——李志湘疑难杂症医案》即将问世,它给祖国传统医学注进了新的活力。在李志湘的医案中,中医对那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在临床上起到了西医所不能替代的疗效,由此证明了祖国医学是一个瑰宝。它的问世不知能减轻多少患者的疾苦,也不知能挽救多少生命。
在50多年的中医生涯中,李志湘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为了搞好本职工作,他刻苦学习,不断补充自身的能量。他认识到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能指导正确的实践。因此在沭阳卫校任教期间,不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他数年如一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古典医籍,博览精思,在那浩瀚的丛书中寻“经”觅宝。调到沭阳中医院后,他又结合临床悉心研究内科、妇科,不断总结经验,写下了20多万字的笔札。
李志湘医师勤奋好学,而且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紧紧抓住深造的机会给自己充电。1974年他参加了南京新医学院进修,1982-1983年又赴北京,参加中国中医研讨进修学习,在进修期间他得到了陈可冀、方药中、李祥国等老一辈专家教授的传授与指点,大大丰富了他的理论知识,拓宽了他的视野。继而又参加了国外学术会议,更扩大了他的视野,使他悟出了祖国医学在防病、治病理论方面的深刻内涵。他积累的较为丰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其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记

我自高校毕业以后即走上了医疗工作岗位,迄今已有50个春秋,一生酷爱自己的事业,爱岗敬业50年如一日。
退休后,卸下了繁重的工作包袱,如释千斤。回顾工作历程,我心潮澎湃,感到昔日在繁忙的工作中,忽视了对临床经验的总结。在这绮丽的夕阳里,我进一步认识到,中医药对那些疑难杂症所起的奇效是西医所不能代替的。从几十年的临床中,我悟出了在用中医诊治疾病时,必须以中医理论作指导,结合病史检查,遵循“有证必信,无证不信”的原则,为诊断提供依据。有了正确的诊断,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有了正确的治疗方案,才能灵活组合处方,对症下药,直达病所,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本书所总结的临床经验都属中医治疗效果,没有中西医合诊的病例。
我虽然年逾古稀,但仍然心红似火,想在有生之年,借夕照余辉,将从医的临床经验写出来,奉献给社会,给临床学增添一丝光彩。如今第一集出版了,第二、第三集也将相继问世。力争做到:“生命不息,奋笔不止。”
我有四个子女,均从事医务工作。其中,三女儿李翠红为沭阳中医院的针灸医师,她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商玮参与了本书的审稿工作,对书稿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编写中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