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
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如眼区周围的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醪等经穴均能治疗眼疾;胃脘部周围的中脘。
2.远治作用
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揄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日还有远治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干四肢时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证,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体现。
3.特殊作用
特殊作用,是指有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所谓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通便;内关可治心动过缓,又可治心动过速。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主要指十四经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1.分经主治规律 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古代医家在论述针灸治疗时,往往只选取有关经脉而不列举具体穴名,即所谓"定经不定穴。"
2.分部主治规律 分部主治,是指处干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脸穴的位置特点关系密切,如位干头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躯干部腌穴均可治疗相应、邻近脏腑疾病等。腧穴的分部主治规律与气街、四海的功能相关。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