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康复理疗又称为康复物理治疗,是集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拔罐、按摩于一体的综合性治疗室。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从日常生活活动,休闲活动,工作或劳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以恢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的治疗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康复治疗手法:
一、保健疗法
针灸
中医重要的组成部分,针灸是利用经络和腧穴采用不同的刺激手段来治疗疾病的方式。
作用:疏通经络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的治疗作用;选择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调和阴阳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扶正祛邪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
刮痧
中医认为,刮痧可调动营卫之气,起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消肿;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对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痛等都有立竿见影之效。同时,刮痧可提高身体免疫力,对疾病的预防和病后防复有一定的帮助。
保健刮痧处方:大椎穴、肩井穴、曲池穴、足三里穴、太冲穴。
作用:大椎穴疏通督脉,宣发阳气;肩井穴清泻肝火、宣发肝气;曲池穴清肺宣肺;足三里穴健脾养胃;太冲穴清肝平肝解郁。总体达到健脾养胃、清肺疏肝的作用,提高人体抵抗力,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预防功效。
平素易怒、闷闷不乐、烦躁的朋友,每天可坚持轻刮太冲穴疏肝理气。
刮痧手法:以轻为主,每穴每次36下。局部皮肤泛红少许出痧即可。
摩腹
睡前围绕肚脐一圈顺时针摩腹5-10分钟,可以促进肠道蠕动,调理三焦。
艾灸
推荐脐灸以及足三里麦粒灸。
肚脐又叫神阙穴,为十二经络之枢纽,经气所汇总之处,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脐灸强调小火温补,可加温阳驱寒中药粉,通调任督二脉,治病强身,可以使很多以“寒”、“湿”、“虚”为主要病因的疾病得到痊愈。艾灸神阙,调五脏六腑之经气,温中补虚,理气散寒。
足三里穴位胃经的下合穴,尤其补脾胃之气的作用非常强。足三里麦粒灸可温脾胃之阳,补脾胃之气,使人体阳气充足,能够抵抗外邪。
按摩推拿
捏项背及颈部:先捏项背,再搓鼻周,后捏颈,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二十分钟。
按揉足三里及太冲穴,每穴每次5分钟,一天1-2次。
小儿捏脊:沿脊柱两侧腰骶部从下往上提捏至肩颈部3遍,每天一次,若有发热不适,配合清天河水、推六腑。
二、情志调养
今年木运太过,中医认为,肝属木,主升发、调达,恶抑郁。肝藏血,主疏泄,对全身功能起调节作用。若肝气宣发太过或肝气郁结,容易导致气机逆乱、气滞等,则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两胁疼痛、乳房胀痛等疾病。《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恬淡自如,病安从来”,首先大家要有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保持心情舒畅,不急不躁,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建议可以在家练习简易呼吸吐纳法:
1、舒适的体位:坐位或盘腿坐位;
2、全身放松,凝神定气,气沉丹田;
3、慢慢的吸气,慢慢的呼气。
可每天两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三、运动调理
适量运动可促进气血的运行,提高抵抗力,建议大家在家做广播体操、八段锦或太极拳等运动,尽量避免剧烈及大汗淋漓运动。
四、作息规律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遵循自然规律,应睡子午觉,调养五脏,做到午觉小睡三四十分钟,晚上十一点前入睡。
中医治未病,流感重预防。然而”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因个人体质不同,感受外邪后产生的证候也不一,若已出现明显上呼吸道疾病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