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健委官网关于乡村医生政策解读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1969年,县里最早的一批“赤脚医生”经过简单培训后,成了“半农半医”的卫生员。过去,农村缺医少药,老百姓生病也治不起,小病硬扛,大病等死。尽管偶有医疗队下乡,可根本顶不了多大用。当时,正赶上“六二六指示”,“赤脚医生”在大江南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放下药箱下地,背起药箱出诊,一根银针、一包草药,农民生了病,无论早晚还是晴雨,村医随叫随到,成了村里最有威望的人。尽管后来,“赤脚医生”不复存在,与其共存共生的合作医疗也随之解体,但这支队伍曾立下的汗马功劳,谁都无法磨灭。

乡村医生带有浓厚的中国标签,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经过国家号召或认定的乡村基本医疗实施主体,无论是上世纪60年代的赤脚医生,还是1985年卫生部将其整改重新命名为乡村医生,他们一直承担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村医作为一支近百万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网底的重要构成部分,关系着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保障我国近6亿(国家统计局截至2017年末统计数据)农村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村医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1990年颁布《执业医师法》以来,很长一段时间数以百万计的乡村医生们陷入了非法行医的尴尬境地。不考虑农村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及乡村医生的实际执业情况,统一门槛,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对待乡村医生和普通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显然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2003年国务院颁发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其中对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认定做了不同的要求,并在法律层面规范了乡村医生的从业范围、执业内容、执业地点等内容,同时指出: “本条例适用于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乡村医生仍保留着半医半农的身份特征。新医改以后,村医面对的职业内容和绩效考核越来越繁多,国家不断强调村医的重要性,却始终没有明确指示如何改善村医身份定位。一边是“能中会西”的“赤脚医生”加速退出舞台,另一边则是青黄不接、人才断档的尴尬境地。对于百姓而言,村医或许无需多高学历、多高技能,但必须是“万金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

2022年8月2日国家卫健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聚焦基层中医药政策和服务能力提升,为村医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放开村医考证限制,降低了村医行医的门槛。考取《医师资格证书》对于民间中医来说难度较大,国家为民间中医专门发放《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和《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考核难度较低,适合文化水平较低、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人员。

2022年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为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提供了更多利好的政策。

有政策支持,传承中医药文化,可以采取“师带徒”,快捷又实用,为没有医学背景之人,取得执业资格提供了通道。拿到《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这类人,可从事中医服务。同时有了“出师证”,实习一年后,就能报考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这意味着,就能提供更多的诊疗服务。

目前已有不少村医通过考核获取资格。“我挺佩服这帮村医的,坦率讲,由于缺乏系统的培养,他们的医学基础或许不够牢固,但他们真的很刻苦,过程也很认真。”一位“师父”说道,也因此,自己格外关照两位徒弟,比带全日制的本科和研究生,显然要花更多心思和时间。让“师父们”没有失望,这帮村医很争气。参加出师考,实践和理论考两门都顺利通过,拿到了“出师证”,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