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角度看,啥东西真能补血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中医有以形补形的理论,类似的说法比如吃猪肺可以“清补肺经”;吃猪肚可以“温中和胃”。

自古这个说法就有争议,苏东坡也还嘲笑过滥用以形补行的概念。

但是的确有些是灵验的,很难解释,补血这个事情上就很典型。

贫血很常见,世卫组织统计:全世界约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尤其女性。中医认为红枣是补血圣品,但其实红枣铁含量少,糖分含量很高,站在中医角度,是补气大于补血。

它也可以缓解焦虑、紧张、抑郁、失眠等症状,是个好东西,但是补血真的没那么神。

中医认为吃什么补血?
1,吃肝补血:
中医认为肝藏血,宋代就用猪肝羹来养血。唐容川在《血证论 吐血》 中指出:“肝为藏血之脏.司主血海,冲、任 带三脉又为肝所属,故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
按照中医逻辑,吃肝补肝补血看来是没得跑了。

偏巧,西医也这么看。

尤其猪肝,西医发现每100克猪肝铁含量高达30mg,非常丰富,动物食物的铁更易吸收。不过西医研究来、研究去,又发现:治疗恶性贫血不是因为有铁,而是因为富含的维生素B12。

为此这项研究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要说和中医碰上了纯属巧合,我也没办法。

关注我要良方订阅号,有更多方剂。

2,吃血补血:
动物血是很好的补血来源之一,每百克鸭血中高达30.5mg的铁、每百克鸡血中高达25mg的铁,血都是红色的,之前也都说过以形补形不靠谱,但从补铁上来看,动物血确实是很好的补血食材,大家别误会。
也许又是巧合吧,这类红色的真能补血。
3,花生衣补血:
花生衣也红色,补血还特别厉害。
花生外面那层薄薄的红衣能够补脾胃之气,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血,气虚的人就容易出血,所以能够达到养血止血的作用,在中医上叫做补气之血。
西医也认为,花生衣能够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含量,改善血小板的质量,改善凝血因子的缺陷,加强毛細血管的收缩机能,促进骨髓的造血机能。
所以对于各种出血及出血引超的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有明显的效果,女性朋友尤其是处于经期、孕期、产后和哺乳期的女性更应该常吃多吃。因为这个时期的女性的失血和消耗营养比较多。花生衣对她们养血补血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花生衣还有生发、乌发的效果。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发者血之余,脱发白发是因为血亏,发不得滋养所致。而花生衣能够养血、补血,所以能使人的头发更加乌黑靓丽。
这次又巧合,碰上了。

有个不符合的案例是红枣。

中医认为这个是补血圣品,但其实红枣铁含量少,糖分含量很高,站在中医角度,是补气大于补血。

红枣可以缓解焦虑、紧张、抑郁、失眠等症状,是个好东西,从西医角度这个补血是不行的。但是中医的血和西医的血又不完全是同一个东西,你不能简单拿西医说的补血概念来衡量效果。

中医补血经典方剂

除了上述中西医公认的补血药、食材,中医常用的补血方剂其实在很多西医也得到认可,都认为对改善代谢、恢复体能有很好的效果。

最常用的有以下几个:

归脾丸,宋,严用和《济生方》

党参80g,白术(炒)160g,炙黄芪80g,炙甘草40g,当归160g,茯苓160g,远志(制)160g,酸枣仁(炒)80g,龙眼肉160g,木香40g,大枣(去核)40g。

制成水蜜丸口服。

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3次。

广泛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所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四物汤,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熟地黄12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8g。

水煎服。

被誉为“妇科第一方”,是补血方剂之首。月经不调,血下不止。

关注我要良方订阅号,有更多方剂。

圣愈汤,元,李杲《兰室秘藏》

生地20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川芎8克,人参(一般用潞党参20克),当归15克,黄芪18克。

水煎服。

治疗诸恶疮血出过多、心烦不安、不得睡眠,月经提前,四肢乏力等等。

当归补血汤,元,李杲,《内外伤辨惑论》

黄芪30g,当归6g。

水煎服。

主要治疗血虚阳浮发热证。

表现是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八珍汤,

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炙)各30g。

水煎服。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我要良方看到,民间的调补更加花样繁多,什么枸杞乌鸡,当归羊肉之类的不再一一赘述了。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