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声音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关于中医,网上一直有两种对比鲜明的声音:

一、在职行医的专业中医(大多数)不行

二、业余自学中医很容易

而这两种声音通常都出自同一类人,但从道理上,似乎讲不通。如果专业中医不太行,要么是人不行,要么是学的方向、方法、方式不对劲。

一般中医都是本科毕业以上,不算人中龙凤,起码也是中人之资。如果是学的方向、方法、方式不对劲,为什么弊端、漏洞这么明显,还在沿用,难道全国这么多中医专家没一个有眼光。

如果业余自学中医很容易,那说明方向、方法和方式都很对路。既然如此,专业中医再按此学一轮,不就能变行了吗?

毕竟按照合理的逻辑,专业中医都想不断提高医术,声名远扬,早日登上人生巅峰。没必要尸位素餐,治不好病人,又名声不好,还挣不到钱。总之,稍微有些追求的中医,都不会允许自己医术烂透顶。

现在确实很多人抱怨中医看不好病,但我联想到许多家长也抱怨老师教不好孩子,根源是老师不行,却没想过自己平时的言行习惯是对孩子最大的祸害。

人就是这样,把责任推给别人很容易,反思自己太难。这年头,由于知识和信息过于泛滥,人们对专家已经不如从前敬畏了。只要你做的事情与别人有关,看病也好,写文章分享也好,别人就很容易以专家口吻对你评头品足。

我上次分享自己自学中医的事,就有人说错了。

有大佬愿意指教,我肯定要听,但一周了还没等到回复。所以我可以认为他不懂自学中医,也没有成功经验,只是想当然的评价。

因为我的自学思路和目标不同,选择先攻最难的,是要看自己与中医的缘分,适合钻研与否。如果不是很匹配,就没必要浪费时间,我该在别的领域发光发热。结果我发现与中医没啥缘分,反倒比较适合研究文言文和古代经典,在这块似乎有点不寻常的天赋。

如果只是当混子,没有较高的目标,我就没兴趣了。我的习惯一向是,决定了要做,那就一定要做好,做出水平来。所以就是简单的第八套广播体操,我也做了很多研究,反复实践、优化、总结,最终才写出《筋膜健身塑造优雅体态》。

这个做学问的态度,既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做人,不能自欺欺人。

健身都要如此慎重,更何况是中医呢。如果随便在网上看点视频、文章、看几本书,却没有写下几本厚厚的笔记,亲身验证过多种治疗方式,思考总结出来理论或技术操作的体系,就能算自学中医,那自学成才的门槛和难度也太低了。

其实我们不怕一点都不会的谦卑,反而要怕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自负。

事实上,厉害的人在评价专业之外的事情,特别是没有把握时,通常都很中肯、保守、谦虚。因为他们很在乎自己的信用,如果犯低级失误,很快就没有信用可言了。反之,没有真才实学之人更喜欢偏执、粗暴、夸张地评价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人、事、物。

在不了解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度信服的模样,一旦没有满意的结果就翻脸不认人。上述说“名老中医都不行“的,就是一例。

站在我的角度,名老中医看个简单的咳嗽有痰半年还不见好,撞豆腐死算了。或许是病人病情严重,病根深重,咳嗽有痰只是表象,需要长期调理,才会多加宽慰吧。西医住院十几天才能不咳嗽的病人,大概身体也比较不好。或许前面半年的调理,也为之后的不咳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病人眼中,在你这里看的时候没看好,就是你不行。时过境迁,人都是非常善变的,特别是那些没有深思熟虑就很热情的人,最容易变脸。

这个时代,客观、合理的想法始终是难能可贵的。希望专业中医们不要因为不客观、不合理的评价而气馁,要继续不断磨炼、提高医术,也把注意力放在帮助真正的有缘人上。

对的事情,无论遭遇怎样的误解,哪怕结果暂时不对,也要坚持下去。

就如我营销第八套广播体操,如今还不被大多数人接受,但几年以来,也是阻力变得越来越小了。

毕竟,有多大的口碑,取决于有多大的功绩。功绩还小,不谈认同,不谈回报。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