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代表人物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在先前的文章《传统中医的现代化:承淡安与现代针灸(一)》之中,我们介绍了传统针灸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承淡安先生的故事,而承先生所隶属的澄江针灸学派和其他针灸流派又有哪些故事?道医网小编为您走近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澄江针灸学派

代代相传的承门针灸薪火,逐渐铸成了众口称誉的学术丰碑,令中外学界引颈而望,形成了中医针灸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地域特征的现代学术流派。江阴古称“澄江”,则海内外弟子门生共同将本学派名之曰“澄江针灸学派”,并逐渐得到学界认同。

承淡安先生以弘扬针灸学术为毕生的追求,一生桃李遍天下:北京赵尔康、杨甲三、程莘农;南京邱茂良、杨长森、杨兆民、肖少卿;福建陈应龙、留章杰;广东曾天治;广西罗兆琚,河南邵经明,浙江高镇五,安徽陆善仲、孔昭遐,山西谢锡亮,湖南詹永康等,无不以师出承门为荣。

更有诸多承门传人,如香港卢觉愚、谢永光、邓昆明;新加坡何敬慈、邓颂如、刘致中;菲律宾高达三、关飞雄,以及被誉为“美国针灸之父”的苏天佑等,追寻承淡安先生遗训,将针灸广泛传播至东南亚及至欧美。

苏天佑:美国针灸之父

2011年,NESA为纪念苏天佑百年诞辰举行集会,并邀请澄江针灸学派传人张永树教授出席,承门嫡传弟子谢锡亮为苏天佑赋诗:“承门翘楚推苏公,厚积医德学术精。谨尊师志传海外,慈心博爱普世情。”这是对苏天佑一生最好的概括,而这与苏先生在推进针灸于美国的传播付出的努力息息相关。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随行记者中的詹姆斯·罗斯顿(Jame Reston)患阑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展阑尾切除术迅速治疗,其间应用针灸疗法消除术后疼痛,取得成功。

在华期间,美国记者詹姆斯还参观了针刺麻醉,回国后即在7月2日《纽约时报》撰写有关报道,以大幅醒目标题刊于头版,在美引起了轰动效应,从而促使国立卫生院(NIH)更加关注中国的针灸疗法。

美国政府批准的首家针灸诊所于1973年7月在华盛顿成立,澄江学派传人苏天佑被聘为这家诊所针灸治疗的主持人——苏天佑原名苏佐仁。1911年生于广东阳江县,幼年随父到香港受教育,后来受业于曾天治(师从承淡安)学习针灸。

苏天佑先生能在针灸教育中有所建树,与他早年在香港的经历有关——战后返港到六十年代初这十多年时间,是苏天佑在香港著书立说、设诊办学、培育针灸人才的黄金时期,历任香港王道中医学院、菁华中医学院、中国针灸学院等教员。

他先是为针灸专科学院编撰教材《香港针灸专科学院讲义》,以油印的方式出版,到1960年,重新增订再编,改用铅字排印,作为其上课教材;同时整理出版了个人医案《针灸医案搜奇录》、《艾灸防痨》等书。从1975年创立学校到1982年间,苏氏已在NESA培养超过400个学生,不少学生毕业后在各州开设诊所和针灸学校,成为美国早年针灸开拓性的人才。

1986年3月22日,麻省针灸学会举行第6届会员大会,为表彰苏天佑执业针灸40多年,在美国创办针灸学校,授徒过百,贡献卓著,给予苏天佑颁发奖状,尊称其为“美国针灸之父”(The Father of American Acupuncture)。

程莘农:现代针灸学教材的奠基人之一

1921年8月24日,程莘农在淮安的一家书香门第中诞生,程父——程序生为清朝末期科举秀才。10岁时,父亲教程莘农学习《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内经》、《难经》等中医书籍。

50多年来,经程莘农针灸治疗过病人有数十万人次之多。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每天诊治的病人均达七八十人次。他不断对自己的针法改进和完善,创造了“程式三才进针法“,针灸疗效显著提高。这一针法克服了“针刺耐受性”,即在进针引发一定疼痛后进一步增加深度而使得气感增强。

1959年,程莘农编写《简明针灸学》,成为我国第一本规范系统的针灸学专业读本。196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针灸学讲义(中医高等院校教本)》。196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针灸学概要(国际针灸培训教材)》中英文本。1985年,印度有关机构内部印刷发行了程莘农主编的《针灸讲义(英文本)》。

特别是在198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针灸学》中英文读本和繁体字本后,中国针灸技术在世界快速传播。直到现在,《中国针灸学》仍是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国针灸医师资格考试的出题依据和评判范本。20多年来,《中国针灸学》再版20多次,成为国内中医药高校的必选教材。

由上述两位名家的经历和事迹来看,勤于学习实践、积累经验后著书立说推动针灸传播是其共同特点,这也是澄江学派代表性人物承淡安先生一生耕耘的余晖。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