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的概述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道医源起于上古时期的“巫医”,亦称“古仙学”。自东周末年后,巫教逐渐转变为“道家”,至东汉末年正式形成“道教”。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医”亦是“道医”的一支余脉。

我们所熟知的“黄帝内经”亦是道医的一部著作。而今天所有学习中医的学生“黄帝内经”是必学之读物。

道医不同于普通的医学,跟现代社会的“中医”和“西医”都有本质的不同。

道医源起于上古时期的“巫医”,亦称“古仙学”。自东周末年后,巫教逐渐转变为“道家”,至东汉末年正式形成“道教”。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医”亦是“道医”的一支余脉。

我们所熟知的“黄帝内经”亦是道医的一部著作。而今天所有学习中医的学生“黄帝内经”是必学之读物。

道医不同于普通的医学,跟现代社会的“中医”和“西医”都有本质的不同。

道医,以“道”为主,讲求“天人合一”以及“契合自然”,达到此两点者,百病消除,长生久视。

道医注重“三因”。即是“内因、外因、本因”。

道医的在“调理、祛病、养生”这三项上,更多的是侧重于“练气术、内丹术、药食方、导引术”。

道医同时还注重“阴阳兼济”,排毒与进补同时进行,因为人在排毒之后,身体会出现虚弱的症状,身体也会比较羸弱,因此同时进补,可以避免“外因”侵体。

道医注重“三因”。即是“内因、外因、本因”。

道医的在“调理、祛病、养生”这三项上,更多的是侧重于“练气术、内丹术、药食方、导引术”。

道医同时还注重“阴阳兼济”,排毒与进补同时进行,因为人在排毒之后,身体会出现虚弱的症状,身体也会比较羸弱,因此同时进补,可以避免“外因”侵体。

道医学共分为十二个部分:

1、道医概论与内涵;2、道医哲理;3、道医的生命科学基础;4、道医门类与道医发展史;5、道医查病、诊病的特异方法;6、道医治病的特殊方法;7、道医临床经验;8、本世纪道医传播的主要途径及检测手段;9、道医科研方法;10、道医管理;11、道医培训方法;12、道医典型医案及案例分析。

道医概论,这一部分包括三个内容:1、道医概念与内涵;2、道医与中医、西医的主要区别;3、道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发展前景。

一、道医概念与内涵

道医是用生物的特异功能和有别于中西医的特殊方法进行诊治疾病的医学。

道医的主体是特异功能在医疗上的应用。这一部分即是古时称之的“神医”。同时道医又包容吸收了中、西医以外的各类行之有效的特殊医疗方法,诸如:管理科学中的情绪发泄法,东方的气功疗法,养生学中的食疗法,医家的震击疗法,少数民族的病灶转移法,指甲诊病法,现代的场疗法,心理疗法,自然疗法,电疗法,沙浴疗法,辟食疗法,音乐疗法、佛家和道家的一些特别疗法等。

道医的哲理认为:万物皆可疾,万物皆为医,一切以时空、条件为转移。法无定法,因异择法,辨证施治。

二、道医与中、西医的主要区别

道医与中、西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对疾病的分类方法;2、诊病方法;3、治病手段;4、治病范围;5、医务人才培养方面;6、临床实践与方法论。

1、对疾病分类的区别

西医和中医将疾病大致分为五类:

(1)传染性疾病;(2)功能障碍性疾病;(3)心因性疾病;(4)精神病;(5)神经病。

道医则将疾病分为十大类,除了中、西医划分的五类以外,还有五大类:

(1)医疗手段致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40亿左右人口中有十分之一的人由于注射青链霉素而导致耳聋、耳鸣或哑巴,尤其是耳鸣的特别多。还有许多五脏六腑的病,按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就必须手术,象肿瘤、结石等等。这种破坏性的治疗,虽然病好了,器官部位和皮肤却留下了疤痕。还有一些病在中、西医看来不做手术而病人的腿或胳膊就保不住,甚至连生命也保不住,必须通过手术去掉病体残废局部或截除局部,我们把上述病例都归为医疗手段致病。

(2)养生不当致病:有人练气功不得法,或没有明白人指点,练功之后出偏,甚至发生跳楼、摔伤、精神失常等问题。尽管有人说那不叫出偏,是练功的一个阶段,是功态现象,可这种现象时间很长,给个人、家庭、单位、社会带来很多麻烦和痛苦,而且中、西医处理不了,有时包括气功本身,处理起来难度都很大。这一类型的,我们归为养生不当致病或致残。那么用现代养生方法出不出问题呢?也有。搞田径投掷运动的,有的人由于用力不当,肌肉拉伤,胳膊腿摔折,或五脏六腑受伤。这一类,我们都把它们归到养生不当致病里去。

(3)行为因果性疾病:了解疾病的发展原因,如果只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下手,有相当一部分疑难病就无法医治。

道医先贤在长期的道医实践中发现,有少数人的疾病是和人的行为因果有密切联系的,这类行为因果,有些是他自身的所作所为引起的,有的则是他的长辈或亲属所引起的。这类疾病大致可分为十类。每类都有相应的症状。比如经常偷盗的人,往往在心脏、肝脏、神经方面出问题。你以为他是睡眠不足,让他吃安眠药,也难治愈。不找到根就治不好病,因为他偷东西总提心吊胆,心、肝、神经经常处于异常状态,就容易得这方面的病。也有的杀人犯杀人比较多,在他的系统内(不一定是他自己)往往在眼睛上有所反应,这是肝开窍于目的反映。还有的人过于淫乱,其疾病在肾上,反映腰病,性功能不全,如果只从生理上根本治不了,必须从行为上加以约束。

(4)系统病:有好多人家就是这样,家里老是保持一个“常数”,这个病人刚好那个又病了,那个刚治好这个又病了,或者同时病两个三个,一窝子一窝子病。这个窝子病,用现代语言讲叫系统病,这种病往往与因果性原因有一定联系。所以治这类系统病时,要考虑因果因素。这个因果未必全是社会原因,还有居住条件。住的房子下边的地磁场、方向以及地下的东西,对地上的部分生物都有影响。那么考虑致病因素时,就要把这些考虑到。系统病有相应的一整套治疗方法,如果看到一家人总有病,就要先考虑他们家庭的人是什么职业的,本人是干什么职业的,再看其居住环境,所居住房子的情况,与周围房子搭配组合的情况,都要考虑进去,才有可能把那个“因”找到,把那个“根”除掉。

(5)疑难病:老百姓管它叫“邪病”。那就要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特殊治疗,而且一旦运用了这种特殊的方法进行治疗后,疗效是明显的。

2、查病、诊病方法的区别

中医诊病是望、闻、问、切。西医的诊病方法则比较细腻,手段比较多,尤其是运用许多现代的诊病仪器,如物理化学的手段等等。

道医的诊断方法则与西医和中医不同。道医的诊病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初级、中级、高级、特级。

(1)初级手法包括手感探病、手诊、体感探病、面感探病、耳感探病、脚感探病等。手感探病是在不接触病人情况下,用手去感应对方什么部位有不正常的地方。体感探病是通过身体这部生物仪器,去接收对方的病理信息,然后得出结论。手诊是在实践中摸索出人体不同部位在手上的反应点,然后通过这些反应点去感应对方什么部位有病。面感、耳感、脚感的原理与手诊完全一样,只是接收和感觉的部位不同。

道医的手诊、面诊、耳诊、脚诊,都属于遥诊的方法,在不接触对方的身体、甚至根本不用看对方的情况下,就可断其疾病。

(2)中级层次的道医诊病方法主要是透视、看光(看气)、遥视(遥诊)、通过这些手段来感应对方,了解对方的疾病情况。

(3)高级层次的道医方法是指可以追其疾病的原因,预测和判知未来的趋势,属慧眼层次。

(4)特级(超高级)层次指明心见性,随口功。不用手感、手诊或透视、遥视的方法,这就是在下意识状态下,查病、诊断,并能把以前、以后的事全部查出来。这种功能叫随口功。

上述这些诊病方法,都是通过人体这部最精密的生物仪器来感知了解病人的状况或通过特殊方法来查病、诊病的。它没有借助五官延伸以外的工具去分析、判断或者化验。但是用功能去感知对方病情时,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往往受其自身这部生物仪器运行情况的影响,作息不好,精神状态不好,身体不适或紧张、或有人干扰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诊断都可能失误,这就不象现代医学那些物理仪器和化学手段不受人体状况的影响。但其优点是可以知道病因和发展趋势以及潜在的疾病,以前的病、现有的病、将要出现的病,都可以查到。所以我们说,各种医疗手段都各有优势和局限。

3、治病手段的区别

中医的治病手段主要是吃药、针灸、点穴、按摩、整骨、贴膏药、手术、气功导引等。西医的治病手段则比中医多一些。除了吃药、打针、外敷、手术外,还有牵引、理疗、化疗、磁疗、电疗、破碎、心理疗法等。中、西医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借助外物或自身器官延伸以外的工具来调治患者的疾病,这是中医和西医在治病上的特点。

道医在治病上有何特征呢?它基本上不借助于药物,不借助于针灸、点穴、按摩、手术、理疗、化疗等手法。而是通过生物本身的特异功能,靠自身的心能力量,在功态中使对方受益,使对方的疾病好转或痊愈。进入古典导引时,则开始运用定力、慧力、灵力治病,在导引功法中秘传部分,要介绍近八十种道医治病的手段,这些手段越来越简单,大道无形,大道自然,简单到让人觉得“这可能吗”?

道医中超高层次的治病手段是法力的运用。无论是念力、定力还是慧力、灵力、法力都是心能力的不同层次,都是运用心能力量济世活人。这种行为方式和效果,古代被称为“神仙术”,亦称为“神医”,其实,神医就是特异功能在医学上的运用。

道医在治疗上除了运用特异功能外,有时还因病择法,采用导引疗法、念号疗法、忏悔法、祈祷法、食疗法、辟食法、情绪发泄法、风疗法、、场疗法、自然疗法、电疗法、音乐疗法、震击疗法、病灶转移法等。只要选择得法,均可以收到神奇的疗效。

4、治疗范围的区别

简单地说,如低血压、干燥综合症、类风湿、糖尿病、产后风、癌症、各类肿瘤、各类结石、股骨头坏死、帕金森氏综合症、美尼尔氏综合症、药物致聋、致哑、致鸣、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眼、弱视、白血病等等都是道医的可治范围。如各类“邪病”亦是道医可治范围。对一般慢性病,凡是中医能治的,道医也都能治。还有因果病、系统病、养生不当致病的、医疗手段致病的,这些都在道医治疗范围之内,而且显效率都比较高。

但对有些病,则不如中、西医疗效显著,比如重感冒,可能扎一下针或吃点药就好,而用道医施治未必能赶上西医一针下去来得快。有些急性胃肠炎,可能吃点黄莲素、穿心莲一类的药很快就好,而用道医不见得立即见效。尤其对传染性疾病,道医就显得不如西医。

中医、西医、道医各有自己的治疗优势,谁也不能包治百病,如能取长补短、综合使用,它带来的就不仅是患者们的福音,而且还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5、医务人才培养方面的区别

中、西医的人才培养,只要被培养人员有正常人的条件、且热爱医学,大多数人都可以培养出来,一般所需的时间较长。西医本科需五年时间,中医则最多得七年左右。

道医的初级人才培养与中、西医接近。一般来讲,若文化程度在高中毕业水平,只需三个月的时间将道医哲理、道医生命科学基础以及人体生理解剖学、经络学说、脏腑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化理论、道医对疾病的分类方面、道医诊病、治病的方法、道医治疗范围、道医临床经验、道医方法论、并用三个月时间实习,就可以独立作业。如果还想有更大的造诣,则继续学习、练功、实践。但道医的中、高级人才则必须是具有较高能量的特异功能者,由自身的慧根和量级决定他最终进入哪个层次。

6、临床实践与方法论的区别

(1)治疗对象选择方面的区别。从医疗的角度讲,在诊断之前,对中、西医来说,没有可拒绝的对象。而对道医的门诊来说,就有将近10%的人不适合在道医门诊治疗。这10%的人是什么人呢?用道医的行话来说,就是气感无反应的人。这部分人接受道医治疗的效果不如接受中、西医的治疗效果好,相比之下,这部分人用打针、吃药或手术的方法,疗效明显,道医在对上百万名患者的医疗实践中找到了符合社会管理部门要求的有效率达标的途径,这就是接收病人时,先进行气感测试,把不适合道医治疗的患者介绍到中、西医那儿去,而剩下的患者,只要有气感,就能立即体会到用心能力治病的效果。

(2)医患配合要求上的区别。中、西医在施治之前,往往也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引导患者要配合治疗,然后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道医则十分重视患者的配合,他们把医患配合放到了关系自身生存发展的位置上。道医治疗在医患配合的要求上,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心诚则灵”。过去一提到“灵”,就采取回避态度,其实这里的“灵”,无非是谈效果问题。为什么“诚则灵”呢?道医认为:①人体本身就是一部最精密、最完整的仪器,这部仪器既有接收装置,又有发射装置。②人体生物接收系统接收人的心能信号也象无线电台接收信号一样,仍有一个调台、调频、调波长的问题。对准一个人去接就是调台,仔细体会就是调频、调波长。③人体接收系统中有信号变级放大装置,“心诚”状态就是开启了变级放大装置。所以尽管施治的能源都是同一个人,但效果好坏还要看接收台是否对准你的生物发射台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是否把自身的变级放大开关打开了。条件都具备,才会有最佳的接收效果——心诚则灵。

(3)因人施治上的区别。西医使用青霉素时,先要试患者是否过敏,然后决定处方。进行放疗、化疗时,也要看对方的身体状况。中医在治病时则要通过望、闻、问、切之后,决定下药的剂量,这些都是因人施治。道医犹其注意因人施治。具体到某一病变部位时,又可以根据手感或人体透视的诊断结果按其病情轻重,施用不同的道医疗法。

(4)身心并重方面的区别。道医治病非常注意身心并重。治病先辨病,如是“心病”则以调心为主、调身为辅,点化患者,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他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对其它类型的患者亦注意治身的同时治心,对治疗各类肿块、癌症、各类结石、糖尿病、高血压、脑溢血等都十分注意调整、纠正患者的心态。

(5)外部治疗和自身锻炼结合上的区别。任何一种医疗方法都比较注意治疗和锻炼的配合,各种方式却依医疗体系而异。而道医则是根据患者的病类、传授其相应的导引养生方法和自我道医疗法,且一病一功或数功,针对性很强。

(6)不拘一格、综合治疗的区别。在道医看来,任何一种医疗体系和方法,都是人类对生命奥秘探索的结果,都是济世活人、为人类造福的手段。各医疗体系都有自已人优势和劣势,如能取其长、避其短,综合使用,将更有力地造福社会,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只要对病人的病情好转有利,就不要计较用的是什么体系、什么方法,我们把病人当成自己,体系偏见就会云开雾散。

(7)方法论上的区别。西医处理问题多采用解剖、实证、微观的方法,把问题分到不能再细的程度然后再处理。中医处理问题则多采取整体的、宏观的、系统的、天人合一的方法。道医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与中医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道医把问题全部简化了。比如诊治病时,道医只须找到异常部位,然后就可以在这个部位施治,把堵滞的不同气化形态(如结石、肿快、肿瘤等)气化还原。道医施治时,有时是在病灶处施功,有时是对整体施治,有时还将患者的经历及社会环境综合考虑,身心并治。虽然都是在讲整体观、系统论、天人合一,具体实践时却有方法和层次上的区别。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