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其实艾灸这种方法是有偏重的,不是说谁都直接拿来用就行的。所以做艾灸,在自己不懂的情况下,一定要找一家中医馆一样专业的养生机构来调理自己的身体。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了艾灸的一些误区、补泻手法和艾灸上火相关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再给大家介绍艾灸适合什么样的人做:
艾灸适合什么样的人做
艾灸是利用艾绒燃烧时的温热作用,达到温阳补虚,益气通络的效果。除了穴位的选择,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艾条的温热之性,我们建议可以经常艾灸的人,多是有虚象表现的,如脾胃虚弱、劳累气虚、阳虚体寒、各种疼痛等等,这些情况除了要按照疗程艾灸,缓解后也可以时常隔几天艾灸来保持。下面我们分别说说这几种情况:
1、脾胃虚弱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位于中焦,起到承接上焦,联系下焦的作用。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生活、饮食习惯的原因,脾胃难免有所损伤,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不适,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等,有上述征症状的,是适合选择长期艾灸的。
但如果说,是有口气,嘴里经常有溃疡,总觉得饿吃不饱却还消瘦,大便秘结等等,这种是胃热导致的,就不适合用艾灸来调理。
2、劳累气虚
现在由于生活压力大、起居失常等原因,过度劳累,耗伤气血,出现以劳累乏力为主,总觉得困倦,四肢酸痛等表现。这类的人如果不及时调整,任其自然发展,日久就会有更大的问题了,艾灸能益气补虚,也是很适合这类人用来调理身体的。
3、阳虚体寒
现在阳虚的人是比较多的,这与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贪凉饮冷,穿衣追求美丽而忽视保暖等等,都会伤及体内的阳气。这些行为,往往当时并不会有太大的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受损伤的阳气得不到补充,阳气虚弱的症状就表现出来了,如四肢凉,怕冷喜温,口唇色淡,大便长期不成形等等。上面说的都是指的虚寒的情况,适合用艾灸来补益。
4、各种疼痛
中医理论中,痛疼的原因主要是分两类:“不通痛”和“不荣则痛”。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经络气血畅通,经脉通畅,疼痛也随之缓解;阳气不足,无力推动,筋脉肌肉不得濡养,故而出现疼痛。艾灸对于这两方面的疼痛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例如颈椎病、腰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
艾灸适合的人群,从大方面来说就是这几种,适合大家在家中操作调理身体,也是安全有益的。
而对于艾灸治疗疾病,建议大家有一定基础后再操作,不要说听到一种方法就觉得自己跟描述的内容相符合,就想艾灸。艾灸一定是要根据自身情况,考虑判断后再行动的,切不可盲目“跟风”。
当然不是啦~上面介绍的是适合经常艾灸的人群。如果像突然感受寒湿、风寒邪气,而出现了相应的症状,也是可以选用艾灸治的。
做艾灸需要注意什么
初识艾灸的人都担心艾灸有没有副作用?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方法,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只要掌握好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要点,要想轻轻松松在家中自己艾灸,不是一个难题。
1、避免伤及阴津
因为艾灸为火热之法,最主要的是要避免伤及体内阴津。经常艾灸的人,可以在艾灸时,配合服用一些中药汤剂,既可以帮助治疗,也能够补充消耗,避免出现伤阴的状况。
对于急性的症状,短时间艾灸就能够解决;而慢性的疾病,病不是一天得的,也不是一天就能好的,治疗的时间也会长一些。所以,最好是采用中药汤剂和艾灸相配合的方法。
2、节气灸也要根据自身体质选择
对于节气灸,主要是“三伏”和“三九”。中医理论中,体内之气的运行是和自然界相同应的,“三伏”和“三九”是一年之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三伏灸是借助此时外界阳热之性,帮助补益体内受损的阳气;三九灸是因为在最冷的时候,阳气潜藏于体内,人体容易受到阴寒邪气而诱发疾病,所以在此时艾灸,有一定的预防疾病发作的作用。
还有在节气交替时,是提倡艾灸的,这里所说的多指立秋或者立冬。这时体内阳气逐渐开始潜藏,外界是阴寒为主的,可以用艾灸来扶助体内阳气,帮助抵御外邪。
3、艾灸穴位顺序
“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清楚的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那人体各部位又是如何分阴阳的呢?作为农耕大国,古代先民一般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都是: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在日常保健艾灸时,按照以上方法艾灸,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很多病症调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一般是以先缓解症状为先,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
4、艾灸最佳时间
据《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按照具体时间来分便是:
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针对阳虚、气虚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温,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灸,养肾在下午5-7点灸,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一般艾灸养生保健一般为:上午10-11点;下午2—4点为宜。
5、从年来说,节气灸、夏冬季灸最好
以季节来说夏季、冬季艾灸疗效最好。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为一年中阳气最旺之时,此时人体阳气最旺,新陈代谢旺盛。天阳下济,地热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汇,此时人体最应该顺应天序,养好阳。
此时艾灸不仅可以抵抗夏季的暑、湿不生病,还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让冬天有足够的阳气对抗阴寒之气,提高抗病能力,一整年都少生病。
对于节气灸,主要是“三伏”和“三九”。中医理论中,体内之气的运行是和自然界相同应的,“三伏”和“三九”是一年之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三伏灸是借助此时外界阳热之性,帮助补益体内受损的阳气;三九灸是因为在最冷的时候,阳气潜藏于体内,人体容易受到阴寒邪气而诱发疾病,所以在此时艾灸,有一定的预防疾病发作的作用。
以一年来说节气艾灸效果最好。人感天地之气而生,必然受天地之气影响。节气时天地气机变化剧烈。春夏属阳,春温而夏热,温热为同类,从春变为夏即从升变为浮,升已自然浮;秋冬皆属阴,秋凉而冬寒,凉寒为同类,从秋变为冬即从敛变为藏,敛已自然藏。
自然界有阴阳的升降变化,阳升阴降,升极而降,降极而升,故二至(夏至与冬至)是大的节点;升降平衡,阴阳均等,二分(春分与秋分)亦是重要的节点;再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为大的节点。六气变化亦有六个节点,包括大寒、春分、小满、大暑、秋分、小雪。以上这些都是比较大的节点,也是最需要枢机发挥作用的时候。
逢节气之时,人气亦变化剧烈,气机必滞塞难行,体虚之人即容易生病,甚至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要想顺利通过,需要用火来枢转。艾灸用的是纯阳之火,所以说,24节气前后的一星期左右是用艾灸防病、调病的好日子,不可错过。建议大家在节气之时,多艾灸中脘、神阙、关元穴来保健养生,有降阴浊泄风气、扶阳固本之功。
6、从每个月来说,月初八灸最好
月初8天是阳之升的8天,从朔月至眉月,再到上弦月。
朔月,月相尚未出,但阳机已动,非为晦月之月终可比。彼为阳之终,此为阳之始。虽未明见,但其阳机则完全不同。
此时可以坤卦配之,但为坤末,阳动之初。眉月,阳气始升,月相将明,故以阳气始生之震卦配之。值此时,当助阳以促阳之升。
上弦月,也就是阴历的初八,月相半暗半明,阴阳相当,然其时月相虽明而犹亏,故以阴阳相搏之阴卦离卦配之。离卦从阴阳里讲,既是阴阳各半,也是阳之旺极之象,这是后天八卦的理解。
因此,从坤到离,是少阳始升之时,这个时间段里,正好是农历的初一到初八,一个月之里用灸法最妙。
7、从每天来说,午时前后灸最好
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值得注意的是晚上11点后,除非是急症,否则就不能再灸了。
中午11点—1点是午时,是心经工作的时间,心在五行中属火,古人有“子午觉,卯酉功”之说,所以,午时也不适合艾灸,如果午时艾灸,很容易引起上火。一天中艾灸养生保健一般为:上午10-11点;下午2—4点效果最佳。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
这和十二经络的运行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一昼夜是24个小时,古代是12个时辰,这12个时辰分别为十二经络所主,就是说每一个时辰有一条经络主要工作,在身体里起主要作用。
12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时是晚上11点——凌晨1点、丑时是凌晨1点——3点、寅时是3——5点、卯时是5点——7点……亥时是晚上9点——晚上11点,正好一昼夜。
子时是胆经工作、丑时是肝经工作、寅时是肺经工作、卯时是大肠经工作、辰时是胃经工作、巳时是脾经工作、午时是心经工作、未时是小肠经工作、申时是膀胱经工作、酉时是肾经工作、戌时是心包经工作、亥时是三焦经工作。
比如这里又有问题了,肺不好,总不能大半夜不睡觉起来艾灸吧,这时候就要用到表里两条经络,或同名的两条经络的关系了。比如,肺经和大肠经是一对表里经的关系,就像夫妻关系,但是大肠经是早上5点——7点工作,也不合适艾灸。
肺经是手太阴经,足太阴经是脾经,肺经和脾经就是同名的关系,就像兄弟关系,脾经是早上9点——11点工作,这时候艾灸,治疗和肺有关系的问题,效果就好。
肺在五行中属金,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土是生金的,金是生水的,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如果肺实热,可以在下午5-7点肾经工作的时候艾灸,因为肾属水。
其他的都是一样的原则,可以举一反三。其实这不存在早上灸好,还是晚上灸好的问题,关键是看你解决什么问题。
大家在艾灸前,应该先考虑考虑,看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艾灸,这样给自己或者给家人艾灸调理身体,才能有相应的效果。等操作错了再想方法补救,倒不如提前思考一下,避免错误,这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健康认真负责的态度。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