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碰撞与融合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营养师认为:每100克红枣含铁量平均只有2毫克,而每100克猪肝含铁量5毫克以上,所以他认为用红枣补血只是以讹传讹。但是中医则认为:所谓补,是提高脏腑消化吸收的能力,不是因为人体缺什么就多吃什么。

这是一段中西思维的典型对话。一个看物质,一个看疗效。一个研究细致入微,一个注重整体观念。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学理念,产生了不一样的医学体系。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碰撞,让“红枣到底补不补血”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中西医也能吵翻天。那么中医和西医两者的思维理念到底是什么呢?

西医思维

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指出:要研究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西医思维也是如此,将人体结构分解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八个系统,一个医生只研究人体的某一个系统,这样他就可以在所研究的系统中无限深入,成为专一系统的专家。

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领域越分越细,很多医生穷极一生只硏究人体某一系统的一小部分中的某一小方面,最后也会成为专家。在这种治学方法下,西医建立了一套以生理、病理为基础的庞大的医学体系。

工分明

以一个普通肺炎病人为案例阐述一下这个体系的特点:病人首先会被导医分诊到呼吸系统的专家去诊疗,如果病人还兼有胃肠疾病还需请消化系统专家会诊,因为呼吸科专家一般不负责胃肠病。呼吸系统的专家见到咳嗽病人,首先思考的是咳嗽的病理:咳嗽是肺的排异反应。那么为何会有这种反应呢?

我们需要进行辅助检査胸片、血常规,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不是因为气管内的细菌引起的炎性剌激,然后通过痰培养可以确定细菌的性质,选择对该细菌有特效的抗生素,处方用药。

中医思维

古人很清楚天地万物纷繁复杂,而且事物越细致越复杂,所以古人没有在具体细节上下功夫,而是找到了这些事物的共同属性,用一个大纲贯穿了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并且将这种规律运用在医学上,产生了经典的中医思维。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并且扩大到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人文环境的整体统一性,其格局之大,外人难以参悟也。

观整体,治未病

《难经.七十七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见肝病,先治脾,未病先治,从整体去看待,以预防为做法。未病先防,欲病先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这就是中医思维的治病理念。

虽然西医提倡以质量提高变化,但是当你缺钙的时候,却不会让你补大量的钙,而是会让你补充维生素D和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因为人体吸收钙是需要维生素D作为桥梁,所以缺钙补的是维生素D,这是不是跟中医的理念相似?

“红枣到底补不补血”也是如此,中医认为血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在脾胃中运化的水谷精气,脾胃在血的生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有“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的说法。而红枣可以健脾养胃,自然就可以起到促进血生成的效果了。

所以说中医和西医看待疾病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是治疗思路却是大同小异。学术研究不是辩论赛,不能只说明对自己有利的“辩词”,口中大喊红枣含铁量低不能补血的人,却无视其对脾胃的作用,眼界未必有点过于狭隘了。每间房子打的地基都不一样,你说中医的房子不够暖,因为他没有足够暖风机,其实人家只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装满了地暖。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