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失眠是现代人难以逾越一道坎,工作压力大、暴饮暴食、拥挤的环境都可能引起失眠,但是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尤其是安眠药过量服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但是生活常常起起落落,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失眠,这时候,请放下手中的奶茶、咖啡,来看一看中医对于失眠的食物治疗。
失眠的诊断:中西医的观点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提出“失眠并不是病,而是一个多因素所致的综合征”,这些因素包括情感及躯体障碍和药物使用。不管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出现失眠,常伴发于情感障碍如激动、焦虑、抑郁或恐惧。有时人们难于入睡仅仅是由于脑及身体尚未疲乏——也就是说没有充分的累,很显然这与体力活动的减少有关,现代人大多上楼靠楼梯、出行靠车辆、工作时都是久坐,从而难以获得足够的运动量,也许脑力已经疲乏,但是体力依然没有得到适当的消耗。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该手册特别提出,早醒类型在老年人中较常见。一些人可正常入睡,但几小时后即醒且不能再次入睡。有时他们会时睡时醒睡眠不满意。任何年龄出现的早醒都可能提示抑郁。
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失眠是因为倒时差引起的,笔者曾经经历过一次5个小时的倒时差生活,虽然在国外能勉强适应,但是回国后花了2周才调整过来,可见“生物钟”是非常强大的。
《中医内科学》在失眠的章节提到——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在《内经》中“失眠”被称为“目不瞑”,字面意思也就是眼睛合不上,从病因上,《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素问·逆调论》还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是指“阳明逆不得从其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说明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吃的太多会导致失眠的这个现象。
失眠的另一个中医特色描述是不寐,《难经》最早提出“不寐”的病名,《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通俗的说也就是把血管脉道想象成水管一般,不通顺了也就难以输送精气,所以难以藏纳精气,也就难以入眠了。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也是我们后面提到的食疗的内容。
失眠的中医食疗方案
方案A:化裁《医学心悟》酸枣仁汤,原方治汗下后,虚烦不得眠。主要成分有枣仁、甘草、知母、麦冬、茯苓、 干姜,这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方案。这里的核心用药是酸枣仁,《别录》记载其:"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当然很多人看到这最后四个字也许忍俊不禁,这不是让人长胖嘛?依稀记得有个词叫做“过劳肥”,也就是说不怎么睡觉的人会变得更胖,那么使用这个酸枣仁方案是真的让人变胖的嘛?这里我们就要回顾一下上面说的病因病机了,正是因为精气输布的障碍导致水湿、痰湿凝聚,而这就是过劳肥的成因之一。此外,这里的肥健是一种健康的体现,是气血输布正常才能获得的体型。而这个方案里的干姜才是针对过劳肥而设的,《日华子本草》记载干姜可以:"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即针对了上述的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情况。
方案B:化裁《中国药典》杞菊地黄丸,以枸杞子、 菊花、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为主要成分,原方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针对肝肾阴虚型失眠,而设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梦遗滑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案C:化裁《医林纂要》补心丹,仍含有酸枣仁,加柏子仁,五味子,麦门冬,天门冬,桔梗,远志,茯神,丹参,黄连。这个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心力憔悴之人的失眠。原方中枣、柏二仁为补心主药,而君以生地黄则补阴生血,佐以当归及丹、元二参,引之以远志、茯神,则皆引肾水以交于心,而节其过,且滋血以供其用,非直以补心也;至用五味、二冬、桔梗,以敛肺清金,而下生肾水,又佐以人参,泄以黄连,则一恐壮火之食气,一恐阴血之难滋,而保金以生水,亦以节火之过炽,而均之以适其平也。特别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黄连用法,是一味典型的药引子——《本草新编》认为:黄连,入心与胞络,最泻火,亦能入肝,大约同引经之药,俱能入之,而入心尤专任也。所以针对心力憔悴而设。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