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回顾性中医医术实践资料,这篇文章将教你如何准备!
(须提供5例病案记录,按病案模板格式提交)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联系电话 | 所患疾病 | 工作单位或住址 |
1 | 陈炜智 | 男 | 35 | 13068509xxx | 痹症 | |
2 | 邓州颖 | 女 | 31 | 17376899xxx | 痹症 | |
3 | 邓金桦 | 男 | 70 | 18813375xxx | 痹症 | |
4 | 陈灿 | 女 | 45 | 13450124xxx | 痹症 | |
5 | 郑燕 | 女 | 43 | 18666831xxx | 痹症 |
注:应确保本表资料真实可信,资料审查期间中医药主管部门将对提供信息进行核实。并将详细病案记录附后。
病案一
患者姓名:陈炜智 性别:35 出生日期:1983-05
职业:自由职业
工作单位:
就诊时间:2018-01
问诊:
主诉:一周前因用力抬货物,体位不当,突然出现腰痛,且伴有左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步履艰难,左下肢发射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
病史:以前有过间断性的腰疼,程度不大,没有特别处理
望、闻、切诊:左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左拇趾曲肌力下降,舌质紫暗,苔黄厚,脉沉涩有力,拍片显示脊柱右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腰5骶1向左突出,神经根充血水肿增粗。
辨症分析: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痹症(气滞血淤)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25g、川芎15g、鸡血藤30g、丹参30g、泽泻30g、木瓜30g、川牛膝20g、制香附20g、弦胡15g、赤芍15g、郁金15g、全蝎5g、桃仁10g。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外用海桐皮汤熏洗,主要为海桐皮6g,铁线透骨草6g,明净乳香6g,没药6g,当归4.5g(酒洗),川椒9g,川芎3g,红花3g,威灵仙2.4g,白芷2.4g,甘草2.4g,防风2.4g,研为粗末,装白布袋内,扎口煎汤,熏洗患处。2天一换,10剂。
另:平时睡觉睡硬板床仰卧,白天戴腰围辅助,疼痛减弱后,每天吊约半小时左右单杠。
二诊情况:上症明显好转,疼痛减轻,活动受限程度减弱,舌微红,苔微黄,脉沉涩有力。用方:牛膝20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5g、地龙10g、木通6g、全当归12g、陈皮12g、三七9g、延胡索9g。10剂。外用照上方。
三诊情况:上症继续好转,每次可行走300米左右,可行家务劳动。舌略红,苔薄微黄,脉弦。用方:黄芪30g,党参30g、杜仲15g、续断15g、怀牛膝10g、三七8g、当归10g、赤芍15g、桃仁10g、没药8g、炙甘草7g、延胡索10g、骨碎补15g,7剂。外用照上方。
另做牵引7天,牵引重量35-50kg,时间40分钟/次,治疗后卧床休息20分钟。7天完成后休息3天再牵引7天。白日戴腰围辅助。
按:该患者起病急,剧痛影响活动,根据表证判断为气滞血瘀型痹症,应进行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治疗,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进行治疗。当归、桃仁、丹参、郁金活血祛瘀止痛;玄胡、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泽泻、木瓜利水、渗湿、泄热;鸡血藤、川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制香附、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全蝎息风镇痉,通络止痛。外用海桐皮汤热敷。海桐皮祛风除湿止痛,透骨草祛风除湿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散淤止痛,达到祛除风、寒、湿、淤四种邪气,益气补阳的目的。二诊用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地龙清热息风,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三诊疼痛基本消失,考虑腰椎间盘突出与肾虚的关系,加强补肾,重用杜仲、骨碎补、续断滋补肝肾,同时辅以牵引物理治疗,使间盘逐步回纳,达到治愈目的。
医嘱:
1、煮药前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
2、分早、晚两次服用,以饭前或饭后1小时为宜
3、忌食油腻、辛辣食物;忌劳累、扛抬重物、久坐久站
4、使用外用药时注意温度,防止烫伤,有皮肤外伤停用。
医师签全名:
年 月 日
病案二
患者姓名:邓州颖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7-07 职业:自由职业
工作单位:
就诊时间:2018-02
问诊:
主诉:产后2个月出现腰痛及右下肢疼痛,疼痛呈放射性,不能弯腰,右下肢疼痛、痿软无力、时有麻木,并伴有少气懒言,乏力自汗。
望、闻、切诊:面色萎黄,舌淡而嫩,脉沉细弱,腰4-5间及其右侧旁压痛放射痛,直腿抬高及其加强试验阳性,经CT检查为腰4-5,腰5骶1腰间盘向右后突出,并发椎管狭窄。
辨症分析: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痹症(气血亏虚)
治法:益气养血,舒筋止痛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50g、山茱萸20g、积壳20g、党参10g、白术10g、甘草10g、陈皮10g、当归10g、升麻6g、柴胡6g、川芎6g、茯苓6g、白芍15g。28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物理辅助:服药10天后开始牵引,牵引7天,牵引重量为35-50kg,时间40分钟/次,治疗后卧床休息20分钟。7天完成后休息3天再牵引7天。
另:平时睡觉睡硬板床仰卧,白天戴腰围辅助,两次牵引过后,每天吊约半小时左右单杠。
按:患者病属气血亏虚型腰痛,气血亏虚型腰痛主要表现为腰痛隐隐,有下坠感,伴下肢痿软无力或麻木,活动不便,少气懒言,时有自汗,舌淡苔薄,脉弱。气有温煦、润肤、泽毛的作用,血有营养、滋润、灌溉的作用,气血亏损不能荣养营卫,不荣则痛,故出现疼痛。此类患者疼痛多不剧烈,肢体麻木不仁是由经气不能通达所致。产后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少气懒言、自汗等气血亏损现象,此是疾病的根本。但患者又有腰部固定疼痛、压痛等淤阻表现,而形成虚淤夹杂之症。辨证用药时,以补益气为主,善用黄芪补气,用积壳取“积壳破气,有冲墙倒壁之功”,配黄芪有补气行气之双重作用;白芍配甘草有缓急止痛之功,以标本兼顾。本例患者辨证属气血亏虚,以益气养血,舒筋止痛为治法,配合牵引物理辅助,治法合理,用药得当,药后疗效满意。
医嘱:
1、煮药前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
2、分早、晚两次服用,以饭前或饭后1小时为宜
3、忌食油腻、辛辣食物;忌劳累和扛抬重物
医师签全名:
年 月 日
病案三
患者姓名:邓金桦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8-04 职业:退休工人
工作单位:
就诊时间:2018-02
问诊:
主诉:左腿疼痛2-3个月,加重1周,不能远行,口干口苦,大便不畅,饮食尚可,睡眠一般。
病史:患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肥胖症、慢性胃炎、颈椎病、脑供血不足。
望、闻、切诊:双下肢关节无红肿,无水肿,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沉弦。磁共振检查显示腰3-4椎间盘突出,腰4-5椎间盘向右后脱出,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辨症分析: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痹症(风寒湿痹,肝肾不足)
治法:补益肝肾,宣痹止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g、桑寄生20g、当归尾20g、鸡血藤20g、牛膝20g、赤芍20g、延胡索10g、厚朴10g、茯苓20g、葛根15g、木瓜15g、甘草3g、川断10g、白术15g。28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另予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活络丸、滋阴润肠丸同服。
二诊:患者走路左下肢仍疼痛,夜尿2-3次,查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沉弦,治法不变,方药去延胡索,加杜仲15g,巴戟15g,20剂。
三诊:前症均明显好转,左下肢疼痛已不明显,口干缓解,查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沉。用方:淫羊藿15g、巴戟天15g、补骨脂15g、熟地黄15、枸杞子10g、桑寄生10g、狗脊30g、杜仲10g、川续断10g、当归10g,10剂,一天一次,煎服。
另:平时睡觉睡硬板床仰卧,白天戴腰围辅助。
按:患者年老体虚,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又感寒湿侵袭,痹阻经络,久病缠身,脏腑虚弱。当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在散风寒、通经络的同时,加入补益气血、滋养肝肾之品。独活寄生汤正具有滋养肝肾、散风寒通经络之功效,一二诊根据病情进展适量添加厚朴、杜仲、巴戟等滋补肝肾之药,祛风散淤的同时滋补肝肾;三诊疼痛渐退,重用补肝肾之药,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补肾壮阳,为君药;熟地黄、枸杞子、桑寄生滋肝养筋,狗脊、杜仲补肾壮腰、祛风活络,为臣药;川续断、当归活血通络止痛,为佐药。治法合理,用药得当,药后疗效满意。
医嘱:
1、煮药前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
2、分早、晚两次服用,以饭前或饭后1小时为宜
3、忌食油腻、辛辣食物;忌劳累、扛抬重物、久坐久站
医师签全名:
年 月 日
病案四
患者姓名:陈灿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3-04 职业:自由职业
工作单位:
就诊时间:2018-03
问诊:
主诉:腰痛3年余,加重2月余,活动受限,伴双下肢麻木、疼痛,稍劳累即加重,需休息方能缓解,双小腿夜间偶有抽筋,心烦气躁,口干渴。
病史::腰痛3年余,就诊前曾于其他医生就医,服用主要为滋补肝肾、活血通络等中药,效果不佳。
望、闻、切诊:双下肢关节无红肿,无水肿,舌边尖红,微黄苔,脉弦。磁共振检查显示腰3-4椎间盘突出,腰4-5椎间盘膨出,压迫导致椎管狭窄。
辨症分析: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痹症(热痹)
治法:清热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苦杏仁10g,连翘15g,姜黄10g,防风10g,秦艽10g,桑寄生30g,鸡血藤30g,海风藤15g,络石藤15g,土鳖虫10g,牛膝15g,白芍15g,甘草10g,天麻15g。6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外用海桐皮汤热敷,主要为海桐皮6g,铁线透骨草6g,明净乳香6g,没药6g,当归4.5g(酒洗),川椒9g,川芎3g,红花3g,威灵仙2.4g,白芷2.4g,甘草2.4g,防风2.4g,装白布袋内,扎口蒸热,敷于患处。3天一换。
另:平时睡觉睡硬板床仰卧,白天戴腰围辅助。
二诊情况:上症明显好转,疼痛减轻,唯双下肢酸软麻木、乏力,未再发抽筋,舌边尖略红,苔微黄,脉弦弱。加太子参15g,5剂。外用热敷照上方。
物理辅助:牵引7天,牵引重量为30-40kg,时间40分钟/次,治疗后卧床休息20分钟。7天完成后休息3天再牵引7天。
三诊情况:上症继续好转,每次可行走300米左右,可行家务劳动。舌略红,苔薄微黄,脉弦。上方减白芍、甘草,加杜仲15g,续断15g,7剂。外用热敷照上方,物理辅助照上方。
按:患者舌边尖红、微黄苔,当从热痹论治,且患病时间较长,就诊前曾服用过一段时间的滋补药物,本方在宣痹汤基础上减防已、半夏之辛,加“三藤一虫”,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藤类药轻灵,易通利关节而达四肢,土鳖虫善走窜通达,搜风剔络。白芍配甘草,乃取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意,改善小腿肌肉发紧抽筋。外用海桐皮汤热敷。海桐皮祛风除湿止痛,透骨草祛风除湿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散淤止痛,达到祛除风、寒、湿、淤四种邪气,益气补阳的目的。二诊者疼痛减轻,考虑“久病多虚”,加太子参益气,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三诊热证减退,加重滋补肝肾之品。四诊守方再进7剂,回访基本痊愈。
医嘱:
1、煮药前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
2、分早、晚两次服用,以饭前或饭后1小时为宜
3、忌食油腻、辛辣食物;忌劳累、扛抬重物、久坐久站
4、使用外用药时注意温度,防止烫伤,有皮肤外伤停用。
医师签全名:
年 月 日
病案五
患者姓名:郑燕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5-04 职业:自由职业
工作单位:
就诊时间:2018-03
问诊:
主诉:腰痛6年余,活动受限,腰腿冷痛重着,阴雨天疼痛加重,得热痛减,双下肢麻木,伸展不利。
病史::三月前拍CT片显示腰椎间盘3、4节膨出,腰5骶1突出,各节椎体不同程度增生。
望、闻、切诊:舌淡,苔薄多津,脉迟。
辨症分析: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痹症(寒湿阻络)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杜仲15g、党参20g、熟地黄20g、秦艽20g、当归20g、防风10g、牛膝20g、桑寄生30g、茯苓30g、白芍15g、川芎10g、桂枝15g、细辛3g、制蜈蚣3条、乌梢蛇30g。6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外用增生热敷粉热敷,主要为红花6g、桃仁6g、松香6g、当归12g、生半夏12g、羌活9g、独活9g、白芥子3g、冰片3g、细辛15g。用法:研为细末,和米酒炒,装入布袋,绑好置于患处,上压热水袋保持热度,持续敷1小时,每天1次,10天一换。
另:平时睡觉睡硬板床仰卧,白天戴腰围辅助
二诊情况:上症明显好转,疼痛减轻,舌边尖略红,苔微黄,脉迟。上方加淫羊藿15g,萆薢20g,5剂。外用热敷照上方。另做牵引连续5天,牵引力量为40kg,时间40分钟/次,治疗后卧床休息20分钟。
三诊情况:上症继续好转,每次可行走300米左右,可行家务劳动。舌略红,苔薄微黄,脉弦。上方减细辛、制蜈蚣,加肉苁蓉15g,巴戟天15g,5剂。外用热敷照上方。另做牵引连续7天,牵引力量为40kg,时间40分钟/次,治疗后卧床休息20分钟。
按:患者外感寒湿之邪,阻滞经络,宜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本方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温经兼有补肾扶正之功。方中以独活、秦艽、防风祛风湿止痹痛,更加桂枝、细辛发散阴经风寒,疏利筋骨风湿,且能止痛。用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风湿,以当归、熟地黄、白芍养血和血,党参、茯苓补益正气。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制蜈蚣、乌梢蛇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众药合用能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邪正兼顾。而外敷药粉主要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散寒止痛之药为主,通过热敷使药效直达病灶,发挥药物功效,同时还有热力的作用,可改善腰部血液循环,增加供氧量,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吸收,持续的牵引既可达到解除神经根受压所致的疼痛,又可以使腰椎间隙增宽,同时使后纵韧带紧张,起压迫作用,椎间隙的增宽,其内压必然下降,形成负压吸引,有利于突出的髓核回纳。三法齐下,收效良好。
医嘱:
1、煮药前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
2、分早、晚两次服用,以饭前或饭后1小时为宜
3、忌食油腻、辛辣食物;忌劳累、扛抬重物、久坐久站
4、使用外用药时注意温度,防止烫伤,有皮肤外伤停用。
医师签全名:
年 月 日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