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中医学人卫8版)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拔罐疗法又称火罐疗法或吸筒疗法。是指将罐具内形成负压而吸附于患处或穴位上,产生局部充血和瘀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罐具种类

临床常用的有竹罐、陶瓷罐.玻璃罐三种(图3-76)。

1.竹罐 选取粗毛竹,裁取69cm竹筒,留一头竹节,然后刮去青皮和竹内膜, 管壁厚度0.7-1cm,砂纸磨光即可。竹罐轻巧价廉,且可就地取材。缺点是易爆裂而漏气。

2.陶罐为陶土烧制而成。形状两头小,中间大,形如腰鼓。陶罐吸力大,吸附时间长。缺点是易破碎。

3.玻璃罐质地透明,易于观察,现临床上多用。缺点是易破碎。

拔罐方法

临床常用的有火罐、水罐、抽气罐三种方法。

1.火罐法即用火力将罐內的气体排出,从而产生负压吸附的拔罐方法。常用竹罐、陶瓷罐,玻璃罐。

(1)投火法:可用于全身拔火罐。方法是:将酒精棉球或小纸片点燃后,投入至罐内底部,在纸条燃烧未尽时,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未燃的一端应向下,可避免烫伤皮肤。

(2)闪火法:多用于全身治疗,是临床医疗常用方法。方法是:长条纸或用镊子夹着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壁四周绕擦一下 ,然后迅速退出,顺势将罐翠在应拔部位上。

(3)贴棉法:多用于侧身位。方法是:将1cm x 1cm的薄脱脂一块,略蘸少许95%酒精,贴在罐内壁的上中段上,点燃后,迅速罩在应拔部位。注意酒精不可蘸太多,以免流下烫伤皮肤。

2.水罐法用水煮或水燕气使罐内产生负压吸附的拔罐法。

(1)水煮法:将竹罐置于沸水中煮2~3分钟,甩去水液,用毛巾紧堵罐口,迅速扣在应拔部位上。

(2)水蒸气法:用沸水蒸熏罐具2~3分钟,用毛巾擦干罐口,然后迅速扣在应拔部位上。

3.抽气法用抽气设备 ,如注射器、电动吸引器等排出罐内气体,使之产生负压吸附的拔罐法。此为新型拔罐疗法,可以避免烫伤,调整负压大小,操作简便。

起罐方法

一般 10分钟左右即可起罐,如用玻璃罐,待局部呈红紫色即可起罐。起罐方法是一手持罐向一侧倾斜,另一手用指尖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罐则自行脱落。拔罐后局部红紫痕数日即消失;如起水疱,应注意不要擦破,一般3~5天即可吸收。

适应证与禁忌证

拔罐疗法适用于肩背痛腰腿痛、胃痛、咳嗽、痈疽初起等。单罐应用于病变 范围较小、穴位或压痛点,如胃痛可拔中脘穴,冈上肌腱炎可拔肩偶穴。多罐应用于病变范围广泛,采用数个或十多个罐同时进行治疗。

拔罐疗法的禁忌证:大凡出血性和水肿疾病、以及大血管部、孕妇腰腹部,均不宜拔罐。肌肉瘦削、骨骼高低不平及毛发过多处不宜使用。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