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在卫健委申办,需要有中医专业或者针灸推拿专业并且1年的医疗机构实习证明即可报考参加考试。
针灸师前景
1991年至2007年,全球共发表了1300多份针灸疗法相关的共识和临床实践指南,包含2189条针灸使用建议;
2010至2020近10年间的133部考虑针灸的中西医临床指南中,近一半(49%)指南依赖于科学的系统评价,这一比例高于普通医学指南(31%);
在最近对针灸系统评价的综述中发现,针灸在8种疾病或病症中显示出中或高等的确定性证据。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9年发布的《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建议使用针灸治疗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但没有具体说明适用于何种严重程度的骨关节炎;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的指南建议,针对化疗或放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针灸可作为辅助治疗,但并没有具体说明针灸的类型、针灸选穴位的方案或治疗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此外,针灸指南的实施障碍还包括医生态度和认知等个人因素。现实中,现代医学界对“传统中医”的抵触现象并不罕见。“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花大量精力,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去研究和制定指南的原因。”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教授称。
《针灸合辑》认为,目前指南相关建议的适用度依旧有限,由于针灸推荐意见表述不够清晰,且没有透明的考虑患者偏好,大部分可用的针灸证据被忽视。有证据表明,在不同的文化下,造成针灸指南实施障碍的原因有共性,但很少有研究把工作重心放在这些方面。
“在制定针灸治疗相关指南时,我们发现很多现有的证据可用性不强。”刘保延教授称,“原因在于我们对既往研究的整体评价不够,仓促、盲目,甚至重复地做了很多临床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但可利用度不高。
刘保延教授认为,光靠此前已有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还需进一步把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利用起来,为针灸提供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卫生经济性的充足证据,建立一套真正以疗效为导向的,以结局管理为手段的针灸诊疗体系。
根据《针灸合辑》,未来针灸临床指南的制定应加强传统医学与西医学会和机构的联系,国内国际的合作,来制定针灸相关的指南,制定更多以患者为中心,表述清晰(包含患者人群,干预、对照措施,和影响关键临床结局)的针灸指南和推荐意见。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