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一般是报中医专业,或者中医养生保健专业都可以。下面小编分别介绍一下中医专业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
中医专业介绍
中医专业本科教育过程是医学教育的第一阶段,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终身学习能力、良好职业素质和初步临床能力的中医师。以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活动,能在中医学及其相关的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
本专业的建设将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北京卫生事业发展为目标,以现代医学教育为支撑,以丰富的中西医临床资源为依托,坚持传统优势,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宏扬名老中医学术特色基础上,吸收现代研究成果,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
中医学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专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积淀,为本专业的特色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第三轮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目标的重新确立、课程体系的调整改革、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为中医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了良好保障。中医学特色专业建设将遵循中医教育教学规律,以保持和突出自身特色为核心,以强化自身优势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现代中医药需求的人才培养为目标。
建设理念
1.兼容性:《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为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参考《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完成了“地区和国家要求医生具备的能力”模块中的“本校化”和“中医化”,既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同时又注重本土特性。
个性化: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中医化”,学生培养的精品教育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
2.传承性:明确长期争论不休的中医学本科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实现传统的中医师带徒模式与现代学校教育模式的有机融合。
3.宽口径:在课程设置上,使本专业的课程形成了以培养目标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环环相扣的系统,解决了新培养目标知识领域扩大与有限课时的矛盾,即实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又使课程内容、学时比例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人才培养
导师制的实行:在学校总体教学改革中,对2006级及以后入学的学生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入学后每位学生选定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导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医专业的兴趣和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以经典著作研读为载体,以临床实践锻炼为手段,使学生在“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中尽快掌握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名师工程:在临床教学阶段,中医专业医疗经验的积累以及师承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附属北京中医院为加快青年名师的成才培养,启动了“新名师工程”,为具有丰富医疗经验和教学科研业绩的新名医遴选配备徒弟,通过这种师承的方式培养和造就新名医名师。同时,将临床阶段的导师制与新名师工程结合,为学生得到高质优质培养提供平台,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双导师”得到“无缝”对接。
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始终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重在培养的原则。一是坚持“调结构、高起点”,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与科研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通过建设形成中医专业基础、中医临床、西医临床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二是坚持“重培养、重使用”对以往学历较低的师资,采取鼓励攻读研究生、送出去学习与研修等方式积极培养。加快青年师资的培养,使其尽快成长,担纲重任。三是坚持“读经典、做临床”,中医药经典著作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只有熟读经典,才有可能把握中医药的学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丰富和发展祖国中医药学。同时中医学科是一门临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中医理论的内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够深刻领悟,教师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把抽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容易理解并能激发对中医理论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临床实践,坚持“双师”(医师、教师)培养。四是坚持“尽其才、促成长”,加强和改善日常使用环节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介绍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为重庆市首个以“中西医并重、医养结合”为核心,对接国家“大健康”政策,以传统中医养生、保健和康复为中枢的技能技术型专业。是重庆市优质院校中医专业群建设项目。
人才培养:
本专业以现代健康理念为引领,以中医辨病、辨证和辨体为特色,依托中医医疗机构、健康养老和中医养生保健行业以及中医学、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师资队伍,以校院(学校与医院)、校企(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为基石,为社会培养中医养生保健与现代康养知识与技能兼具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
本专业以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建设的“中医实训中心”为实践教学平台,设有中医养生保健、刺法灸法、推拿、中医外治、康复技术等实训室,拥有中医体质辨识仪、综合性力量训练仪等养生保健实及相关实训教学仪器设备350台(套),开展中医药膳食疗、营养评测,中医外治技术,运动效果监控及测评等为特色实训课目。学校附属医院与12家校外实习基地充分保障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实习教学需要。
随着国家健康产业的发展,本专业市场需求旺盛,预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和前景广阔。
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培养掌握必备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现代医学基本知识,常见疾病、常见老年病防治与保健知识,具有扎实的中医养生保健技能,能从事健康保健咨询与管理、养生养老、营养膳食指导、推拿按摩保健、中医保健康复等工作,面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层及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及康养结合机构、健康咨询管理或养生保健岗位的专门人才;同时具有一定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实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中药与方剂学、药理学、营养学、中医体质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外治学、运动处方学、药膳食疗学、推拿治疗学、老年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健康管理与咨询、中药炮制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烹饪营养技术、康复护理技术、常见疾病保健治疗技术
就业方向: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学保健机构、养生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康养结合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康复健身机构、健康咨询机构及企业、健康管理机构及企业、健康旅游企业等,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