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养生防病、预防衰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很好地概括了抗衰老的核心原则。
《灵枢·岁露论》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环境变化规律是养生的基本法则。《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总结上古之人健康长寿的方法: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根据正确的养生方法进行锻炼,饮食有节制,夜卧早起,不过度劳累(包括房劳),这样才能形神俱备,“终其天年”。
《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指出食物在养生治病中的重要作用。老年患者脏腑功能减弱,对药物的吸收能力有限,更是不耐攻伐,保健治疗过程中,除应用平和之药调理外,可以适当加用食疗配合治疗。
对于脾胃功能较弱,或者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针刺或艾灸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常见的保健要穴位有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命门等,按时、有规律的刺激以上穴位,皆可达到较好的养生保健的作用。
《吕氏春秋》指出:“精气之来也,因轻而扬之,因走而行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说明机体中运行的气血经络就像流水和转动的门轴一样,之所以不会腐烂是因为其动的本性,同理,人体要想维持比较理想的状态也离不开适当的运动。而根据老年人各关节相对活动不利、肌肉容易发生牵拉劳损、骨质疏松较常见的特点,不建议老年人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尤其是关节不利的患者,尽量避免创伤性的活动:如登山、跑步等,可以选择创伤性较小、相对和缓的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等,在陶冶性情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任何一种锻炼都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抗衰老的作用,只有持之以恒方能长效。
本文选自《白藜芦醇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高海青 马亚兵 李保应。转载请注明出处。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