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从这个角度讲,生活方式影响着基因的行为表现。通过选择健康或不健康的膳食和生活习惯,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基因,使其表现良好或糟糕。在环境的影响下,两套完全相同的DNA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基因表达。从而导致后代基因不一样。
假设双胞胎姐妹中有一个常喝牛奶并经常晒太阳补充钙;而另一个不喝牛奶,不晒太阳。可以预见的是,后者相较前者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而且更容易发生髋关节或脊柱骨折等与骨质疏松相关的意外。研究表明,兄弟姐妹中如果有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而其他人无此问题,原因就在于这个人体内负责骨骼生长的基因处于睡眠状态,被暂时打上了隐蔽和休眠的标记。庆幸的是,如果我们改变生活习惯,它们就能苏醒过来。
我们再看一下双胞胎姐妹中吸烟又喝酒的那位,她的状况不容乐观。她也许已经对自己的骨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无论如何也无法和她那位喝牛奶、体内维生素D充足的姐妹相比。更糟糕的是,她怀孕前形成的所有表观遗传标记都有可能遗传给她的孩子,所以她对那些可以强健骨骼的营养物质的忽略就会导致她的孩子遗传到的骨骼生长基因不够活跃,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仅影响其自身,还有可能对其子孙后代的基因产生毁灭性影响。”
最令我着迷的是这个体系的智慧。我们的基因似乎找到了某种“记笔记”的方式,提醒它们依据得到的各种养分采取相应的行动。让我们看看这个过程吧!假设生成骨骼的基因带有两个表观遗传标记,一个与维生素D结合,另一个与钙结合。如果维生素D与钙同时与各自对应的表观遗传标记结合,那么基因开启并得以表达。如果既没有维生素D,也没有钙,基因则会继续休眠,生成的骨质较少。表观遗传调节标签有效地起到了便利贴的作用:如果周围的维生素D和钙很充足,就会立即制造出大量骨骼生成所需的蛋白质!它们一旦动工,看吧,你的骨骼就会更壮、更长。这是多么巧妙的设计啊!
当下有些营养结论或者研究结果和医学固有的理论可能存在争议,我们不能一刀切说谁对谁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我们对于食品食物营养的研究要建立在调查的基础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习营养不紧要学习知识,还要会结合当地实际食材,个人体质和疾病家族史,遗传史以及平时家庭的饮食习惯去做营养调整或者调理。很多考生把学习营养和健康知识固化了,死板了,不能这样,一定要辩证的看,从不同视角,你可能就会找到答案。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