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我国第一部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综合性法律。(以下简称中医药法)
颁布施行以来,
6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从执法检查的情况看,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地方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法,推动了中医药法有效落实。
三年多来,中医药法治体系加速构建。国务院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等六项配套规定。2019年,我国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
各地将中医药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根据报告,全国有20个省份召开了中医药大会,依法将中医药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15个省份制定颁布了地方性中医药法规,为实施中医药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中央到地方,中医药发展得到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投入不断增长。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地方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补助资金86.06亿元,年均增长17.32%。许多地方中医药事业投入逐年增长,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增速高于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速。
报告还透露,全国有27个省份建成了470个区域和省级中医专科联盟,14个省份出台了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政策,16个省份发布中医优势病种目录。
报告显示,中药保护与发展得到加强,我国建成了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两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制定实施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形成七大道地药材优势区域。
同时,中药质量监管机制日趋完善。我国持续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监测,2018年至2020年,平均每年抽检中药材、中药饮片约5万批次,抽检样品总体合格率分别为88%、91%和98%。
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开放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诸多方面成效明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报告认为,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越发明显。
然而,执法检查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比如,一些部门和地方还缺少对中医药工作的长期规划和有力配套政策支持;部分中医医院功能定位不清晰、特色不明显;中医药专业学生临床动手能力有待加强;不法人员冒充“中医人员”或假借“中医方法”做养生保健虚假宣传或非法开展医疗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
报告鲜明指出:“要坚定中医药自信,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挖掘中医药的健康、文化、经济、人文等多元功能和价值,依法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内容来源:新华社
记者:田晓航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