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针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本人在临床麻醉的实践中,对15例术后患者实施了颊针治疗。这15例患者在术后经历了中重度疼痛,即使应用较大剂量的多种镇痛药物无法达到满意的疼痛控制,或因明显的副作用无法耐受镇痛药物。于是我将颊针技术作为补救方法应用到他们的疼痛管理中,并取得较满意的疼痛控制。以上的三个病例显示出颊针在控制躯体疼痛、内脏疼痛和牵扯痛中表现出的良好效果。

随着近年来阿片类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的发生日益增加,提出了“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多模式镇痛”,即优化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案,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颊针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的特点,在围术期疼痛管理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另外,颊针全科化的特点,有可能在降低围术期炎性反应、促进伤口愈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预防围术期恶心呕吐、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治疗尿潴留等方面发挥作用。

病例1

颊针减轻术后切口疼痛

患者63岁,女性。主因“左肺占位”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左肺上叶切除术。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肌平面阻滞(0.2%罗哌卡因15ml)。术后第一天疼痛控制尚可,术后第二天患者诉切口周围中重度疼痛,体位变化和深呼吸时疼痛加重。静脉注射凯纷、口服泰勒宁镇痛效果不满意。取左侧背穴平刺,即刻疼痛明显减轻,自述切口局部有放松和发热感。

病例2

颊针减轻术后内脏性疼痛

60岁,女。主因“胃印戒细胞癌”行上腹部正中切口开腹全胃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毕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直肌鞘阻滞(0.2%罗哌卡因共40ml),静脉连接氢吗啡酮PCA泵用于术后镇痛。患者麻醉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转运至术后麻醉恢复室。在恢复室期间,患者主诉剑突下重度痉挛样疼痛,自行用拳头压住上腹部。因疼痛剧烈难以平卧,采取膝胸卧位。针刺法测定切口周围浅感觉减退。间断静脉给予氢吗啡酮0.8mg,羟考酮4mg,疼痛无明显缓解。于双侧背穴和中焦穴施以颊针,2-5分钟后患者逐渐恢复平静,疼痛明显缓解,平卧位安静入睡。

病例3

颊针减轻术后牵扯痛

69岁,男性。主因“结肠癌肝转移”行达凡奇机器人辅助下肝部分切除术。手术麻醉过程顺利,术毕转运至麻醉恢复室。患者主诉右肩部中重度持续性钝痛,考虑为病变切除区域或/和膈肌下残留二氧化碳刺激膈肌造成的牵扯痛。取右侧背穴,疼痛迅速缓解。

良好的术后镇痛是加速康复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推荐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即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和技术,从而发挥相加或协同作用,已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