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推拿按摩绝技手法有那些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民间推拿按摩绝技手法有很多,而且大多都历史久已,各历代各门派种类繁多,究其作用机理不外乎松解类手法和整复类手法两部分。

一、松解类手法:

其作用原理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理论、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以治疗疾病,手法以按法、摩法、捏法、滚法、揉法等针对经络穴位来操作,经常配合药摩、膏摩、等方法以治疗软组织损伤及内、儿科疾病。

松解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松解类手法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软组织的保健、治疗和康复。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但一般认为均必须符合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技术要求,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1、柔和 是指手法操作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动作稳柔灵活,用力和缓,讲究技巧性,变换动作自然流畅,毫无滞涩,是力量与技巧的有机结合。

2、均匀 一是指手法的操作必须具备节律性,不可时快时慢;二是手法的作用力在一般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忽轻忽重。当然,操作时根据治疗对象、部位、疾病的性质不同,手法的轻重应有所不同,手法的操作也有先轻后重的,如滚法、揉法等。

3、持久 是指手法能够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操作足够的时间而不变形,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因为不少推拿手法在临床操作时,需要操作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缺乏持久性,势必影响疗效。

4、有力 力量是产生效应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功力和技巧力。力量是基础,功力和技巧力须通过功法训练和手法练习才能获得。有力在运用上须根据治疗对象、施治部位、病症虚实而灵活掌握。其基本原则是既保证治疗效果,又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5、深透 是指手法作用的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而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功力达于脏腑,使手法的效应能传之于内,如《小儿推拿广义》所说的“外呼内应”既是此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持上述四个技术要求的协调统一。首先,手法操作要有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不能失于柔和,一般都是采用逐渐加力的施力方式,同时富于节律性变化,即要符合均匀的要求,然后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最终达到“深透”的效果。所以说手法是一种技术难度大、技巧性高的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刻苦训练,细心体会,才能逐步掌握,娴熟运用。

二、整复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是依据历代积累的经验和解剖知识来调节脊椎骨关节的位置紊乱,主要是通过提拉、旋转、按压等手法来治疗伤科疾病及由于脊柱解剖关系紊乱所引起的内科疾病。并通过一些外固定的器械和合理的肌肉功能锻炼来辅助治疗并巩固治疗效果。在施行此类手法之前,需了解局部骨关节结构,在施行手法时,则要注重手法的轻、巧、稳、准,注重软组织的保护。如清·吴谦等所著《医宗金鉴》一书,其《正骨心法要旨·外治法·手法总论》中说:“夫手法者,,谓两手按住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令患者不知其苦,方为手法也。”在手法释义中,则总结了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确立了脊柱正骨推拿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病理情况下,错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多呈紧张状态,给手法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为了保证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整复类手法应符合稳、准、巧、快的基本技术要求。

(一)稳 是对整复类手法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强调在施行手法整复时,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它包括排除整复手法的禁忌症和具体手法的选择应用两个方面。就手法操作本身而言,应做到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一般说来,某一个关节可以运用多种手法来实现整复目的,可根据具体病情、患者适宜的体位、以及手法的特异性作用而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手法,不能过分依赖单一的扳法。此外,也不可一味追求手法整复时“卡嗒”生的出现,它并不是评价手法整复的唯一标准。

(二)准 是整复类手法有效性方面的要求,强调进行关节整复时,一定要有针对性。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手法适应指征,即明确诊断,做到有是证方用是法;其次,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定位要准确,如施行拔伸类手法时,通过变换拔伸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可以使应力更好的集中在所要整复的部位,而在施行脊柱旋转扳法时,则可以通过改变脊柱屈伸和旋转的角度、以及手指的支点位置,使应力集中于锁钥匀整复的部位。

(三)巧 是对整复类手法施力方面的要求,强调运用巧力,以柔克刚,以巧制胜,即所谓的“四两拨千斤”,不可使用蛮力、暴力。从力学角度分析,大多数整复类手法是运用了杠杆原理,因此,在施行关节整复时,力的支点选择和力的组合运用十分重要,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体位下的灵活变化,要尽可能的借患者自身之力以完成手法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巧”的技术要求。

(四)快 是整复类手法发力方面的技术要求,强调发力时要疾发疾收。首先,需要对发力时机作出判断,它主要依靠手下的感觉,一般是关节活动到极限位而又没有明显阻力的时候发力;其次,术者无论采用哪一个部位发力,一般都是运用自身肌肉的等长收缩方式进行,即所谓“寸劲”极少有关节的大幅度运动;再次,需要对发力时间和力的大小进行控制,不能过长过大。

以上四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应贯穿于整复手法操作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张介宾在《类经·官能》中告诫说:“导引者,但欲运行血气而不欲有所伤也,故惟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乃胜是任,其意可知。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厉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发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适以增害。用若辈者,不可不慎。”而《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则明确指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也”。这里的手法,实则指的便是整复手法。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