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 A+
所属分类:医药考试

湖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 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 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医术确有 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在湖北省行政区域内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 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参加医师资格考核和执业注册, 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织全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 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负责湖北省内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术确有 专长人员执业管理。市(州)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医术确有 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申报材料复审等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 内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执业日常管理工作。县(市、区)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医术确 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组织申报、初审等工作;负责本行政区 域内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执业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 鼓励具有医学背景人员通过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支持 符合条件的中医医师带徒授业。非传统师承方式(如参加各类 中医医术培训班等)的学习经历及证书不适用于中医师承和医术 确有专长人员考核。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醒脑开窍技术

第二章 考核申请

第五条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 专长,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术确 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第六条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申请参加医师资格考核 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本省医疗卫生机构连续跟师学习中医满 5 年,对 某些病证的诊疗,方法独特、技术安全、疗效明显,经指导老师 评议合格;

(二)由至少 2 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推荐,推荐医师不包括 其指导老师。第七条经多年中医医术实践的,申请参加医师资格考核 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医术渊源,在中医医师指导下在本省医疗卫生 机构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满 5 年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 药法》施行前已经在本省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满 5 年的;

(二)对某些病证的诊疗,方法独特、技术安全、疗效明显, 并得到患者的认可;

(三)由至少 2 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推荐。

第八条《办法》实施前,在我省已取得《乡村医生执业 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 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第九条 《办法》实施前,在我省已经按照《传统医学师承 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第 52 号令)规 定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在继续跟师学习满 2 年后, 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办法》实施前,在我省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 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第 52 号令)规定取得 《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者,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术确有 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第十条 推荐医师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每年推荐参加 考核人员不得超过 2 名:

(一)具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

(二)主要执业机构在被推荐者长期中医医术实践所在市 州内;

(三)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满 10 年或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与被推荐者专业相近或相关。

第十一条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其指导老师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执业注册在湖北省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满 15 年或者具有中医类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指导老师同时带徒不超过 4 名。

第十二条符合本细则第五条至第九条规定的人员,可以向 其长期医术实践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提出考核申请。

第十三条申请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 根据不同情况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式样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 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申请表》;

(二)本人有效身份证明;

(三)中医医术专长综述,包括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 适应症或者适用范围、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说明等,以及能够证明 医术专长确有疗效的相关资料;

(四)至少 2 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推荐材料;

(五)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还应当提供跟师学习满 5 年 的证明材料,以及指导老师出具的跟师学习情况书面评价意见和 出师结论;已经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人员,还应提供《传统 医学师承出师证书》原件、复印件,以及继续跟师学习满 2 年的 证明材料;

(六)经多年中医医术实践的,还应当提供医术渊源的相关 材料、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满 5 年证明(在医疗机构从事中医 医术实践的由所在医疗机构或者所在居委会、村委会出具,其它 情况的提供至少 10 名患者的推荐证明);具有我省《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还 应提供《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七)已经取得《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的人员,还 应提供《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第十四条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申报材料 审核程序:

(一)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对申请者相关材料是否符合 要求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将初审合格者相关信息向社会 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报设区的市级中医药主管部门;

(二)设区的市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结合初审意见,对申请者 提交的材料进行复审,将复审合格者报省中医药管理部门;

(三)省中医药管理部门对报送材料进行审核确认,并将符 合考核条件的人员及其指导老师、推荐医师信息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 5 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对申请者有异议的, 由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复核,确定是否具有报名资格。

第十五条 申请者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医疗纠纷且造成严重 后果的,取消其报名资格。

第十六条申请者在申报考核过程中存在使用伪造证件、 证明及其他虚假材料报名等违规行为的,当年考核成绩无效, 并且 2 年内不得报考。

第十七条指导老师和推荐医师提供相关情况或资料不实者, 省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向有关部门及其所在单位通报,且今后不得 作为指导老师和推荐医师。

第三章 考核发证 

第十八条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实行专家 评议方式,通过现场陈述问答、回顾性中医医术实践资料评议、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等形式对实践技能和效果进行科学量化 考核。专家人数应当为不少于 5 人的奇数。

第十九条考核专家应当对参加考核者使用中医药技术 方法的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风险点考核其安全风险意识、 相关知识及防范措施。根据参加考核者使用的中医药技术方法 分为内服方药和外治技术两类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内服方药类考核内容包括:医术渊源或者传承 脉络、医术内容及特点;与擅长治疗的病证范围相关的中医基 础知识、中医诊断技能、中医治疗方法、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 安全等。

第二十一条内服方药类考核程序为:

(一)医术专长陈述。叙述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适应症 及适用范围、有效性及典型案例、安全性及风险防范措施等;

(二)诊法技能操作同时讲述操作要点;

(三)现场问答。围绕申请者医术专长,由专家分别提问, 申请者现场对问题进行回答;

(四)中药知识考核。考核专家应当围绕参加考核者使用的中药种类、药性、药 量、配伍等进行安全性评估,根据风险点考核用药禁忌、中药 毒性等知识。

第二十二条 外治技术类考核内容包括:医术渊源或者传承 脉络、外治技术内容及特点;与其使用的外治技术相关的中医 基础知识、擅长治疗的病证诊断要点、外治技术操作要点、技术 应用规范及安全风险防控方法或者措施等。第二十三条外治技术类考核程序分为:

(一)医术专长陈述。重点陈述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适 应症和适用范围、有效性和典型案例、安全性及风险防范措施;

(二)外治技术模拟操作同时讲述技术要点,或者结合由 申请者本人操作的典型病案或视频进行现场讲述;

(三)使用外用药物的,现场辨识相关中药。外敷药物中含 毒性中药的,还应当考核相关的中药毒性知识;

(四)现场问答。围绕申请者医术专长,由专家分别提问, 申请者现场对问题进行回答。考核专家应当围绕参加考核者对外治技术的操作部位、操作 难度、创伤程度、感染风险等进行安全性评估,根据风险点重点 考核其操作安全风险认知和有效防范方法等。

第二十四条 治疗方法以内服方药为主、配合使用外治技 术的,主要以内服方药考核为主,适当增加外治技术操作考核;以外治技术为主、配合使用中药的,主要以外治考核为主,增加 内服方药考核。考核程序参见本细则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五条考核专家根据参加考核者的现场陈述,结合 回顾性中医医术实践资料等,围绕相关病证的疗效评价关键 要素进行分析评估并提问,对其医术专长的效果进行现场评定。必要时可采用实地调查核验等方式评定效果。

第二十六条经综合评议后,考核专家对参加考核者作出 考核结论。考核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考核结论为合格的,考核 专家对其在执业活动中能够使用的中医药技术方法和具体治疗 病证范围进行认定。

第二十七条 考核合格者,由省中医药管理局颁发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统一印制的《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第二十八条市(州)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办法》 第二十条规定的培训内容组织相关培训,提高考核合格人员的 执业技能,保障医疗安全。首次培训应在考核合格人员取得《中医 (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后六个月内。第四章 考核组织

第二十九条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完 善考核制度,强化考核工作人员和专家培训,严格考核管理,确保 考核公平、公正、安全、有序进行。

第三十条省中医药管理局每年组织一次中医医术确有专 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核时间提前三个月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一条省中医药管理局建立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 医师资格考核专家库,专家库由中医临床专家和中药专家组成。

第三十二条根据参加考核人员申报的医术专长,按照专业 相近或相关的原则,由省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 医师资格考核专家库内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考核组。考核专家是 参加考核人员的近亲属或者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予以回避。

第五章 执业注册 

第三十三条中医(专长)医师实行医师区域注册管理。取 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者,应当向其拟执业机构所在 地县级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提出注册申请,经注册后取得《中医 (专长)医师执业证书》。

第三十四条中医(专长)医师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 执业范围包括其能够使用的中医药技术方法和具体治疗病证的范围。

第三十五条在湖北省参加考核取得《中医(专长)业注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在外省参加考核取得 《中医(专长医师 资格证书》者可以申请在湖北省行政区域内执业,执业注册参照 《医师执)医师资格证书》者,申请在湖北省执业,须参照 本细则内容进行考核。

第三十六条取得《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者,即可 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卫生机构内 从事中医医疗活动。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中 医(专长)医师执业行为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其执业范围、诊疗 行为、医疗安全、以及广告宣传等进行监督检査。

第三十八条中医(专长)医师应当参加定期考核,每 2 年 为一个周期,有关要求参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卫医发 〔2007〕66 号)执行。

第三十九条县(市、区)级以上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应 当加强对中医(专长)医师的培训,为中医(专长)医师接受继 续教育提供条件。中医(专长)医师的继续教育按照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中医(专长)医师通过学历教育取得省级以上 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的,或者执业时间满 5 年、期 间无不良执业记录的,可申请参加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第四十一条建立中医(专长)医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  更新中医(专长)医师注册信息,实行注册内容公开制度,并 提供中医(专长)医师注册信息查询服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资格考核的人员 和考核工作人员,违反本细则有关规定,在考核过程中发生违纪 违规行为的,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有关规定 处罚。通过违纪、违规行为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由发证部门撤销并收回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 并进行通报。

第四十三条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专家违反 本细则有关规定,未在考核工作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中医药 管理部门应当停止其参与考核工作,情节严重的,应当进行通报 批评,并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相应的处分;存在其他违规违纪行 为的,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有关规定处罚;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推荐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的中医医师、以 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的指导老师,违反《办法》 有关规定,在推荐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县级以上中医药 主管部门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 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中医(专长)医师在执业中超出注册的执业范 围从事医疗活动的,由县(市、区)级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 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造成患者人身、财产损害的, 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自本细则施行之日起,不再开展中医药一技 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

第四十七条 港澳台人员在本省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符合 本实施细则规定要求的,可向指导老师主要执业机构所在地县级 中医药主管部门申请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第四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中有学习、工作、从业、任职时间 年限的,计算至本年度考核申请截止时间。

第四十九条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卫生、中医药主管 部门名义开展任何形式的考前培训。

第五十条 本细则未尽事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细则自 2018 年 10 月 22 日起施行。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8 年 10 月 22 日印发

备注: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具体以各省市相关政策为准。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