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将出台

  • A+
所属分类:专题资讯

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遗传咨询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项能力建设工程启动会在京召开。该专家委员会由多名院士及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科研院所的43名专家组成。

来源:健康报、百度新闻、搜狐新闻

会议认为,加强遗传咨询能力建设,是积极应对出生缺陷的重要举措,是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践路径。

适时启动实施遗传咨询能力建设工程,探索建立国家层面权威的、科学的、统一的、规范的遗传咨询师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能力标准,加强遗传咨询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有利于不断促进我国遗传咨询事业改革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加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据悉,根据工作安排,遗传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发计划将于今年内完成。

在还未来得及问出“基因检测到底是什么”之前,基因检测技术已经来到了人们的身边。人们急需遗传咨询师能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这些检测到底有什么用、是否需要做、检测结果如何看。

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位真正的遗传咨询师。

遗传咨询师的出现可追溯至上个世纪70年代,但这个行当真正走俏并开始出现人才大量紧缺,还要从基因产业飞速发展说起。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基因测序技术和成本驶入“超摩尔定律”快车道:2003年前,仅一个人的测序就要30亿美元,2010年后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价格拉低至1000美元左右,美国有的企业甚至逆天推出99美元遗传基因扫描“冰点价”。

国内的发展情况基本与全球同步,以华大基因、博奥生物为代表的千余家基因检测与服务公司纷纷在各自细分领域跑马圈地,测序价格越来越亲民。

基因测序的概念“火了”,但基因消费市场却远未坐上“火箭”。因为需要做基因检测的人不知道这东西有啥用,做了基因检测的人看不懂报告说的啥,读懂了报告的人不知道该咋治。

对于这三大“硬伤”,基因检测公司束手无策,否则就不会有检测报告角落里那行永恒的小字:“本检测结果仅对检测标本负责,结果的解释和疾病的诊断请咨询专业医师”。临床医生也难以完全胜任,坊间传言“即使是省级以上的大医院,真正懂遗传咨询的临床医生也不到5%”。

中科院院士贺林说,在基因测序转向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遗传咨询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长期以来,我国没有独立的遗传咨询学科或科室,遗传咨询工作主要在具有产前诊断资质的医院开展,由普通临床医生兼任,没有专业的遗传咨询师。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