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贴敷技术证书 查询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所需要的药物研成粉,加赋型剂(水或醋、黄酒、红花油等)适量制成糊状敷布于患处或穴位;或将含有中药成分的敷贴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作用的一种中医技术操作。

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及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之功效。

敷贴药发展史

敷贴最早起源于鲜药的应用。正式的专门医家形成以前,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接触中,对各种疾病是根据经验,利用身边的周围的植物等作为药物,随采随用,这些治疗各种疾病的草根、树皮可以肯定绝大多数为鲜品。从“神农尝百草”以来,鲜药用法大致分三类,其中常见捣烂外敷,其次是捣汁内服、外用及水煎服等。从民间到社会专门从事医疗的郎中,人们对药物需求量日益增多,面对某些急性病医生不能总是让患者自己去寻找天然鲜药作为治病的药物,为应对日常治病救人的需要,医生必备数种药物以满足临床,由于保鲜技术、霉变问题等当时技术不能解决,对常用药必须加工成干品以利于保存备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关于中药炮制的论述,即使绝大部分中药被加工成干品,但历代中医仍然保留鲜药应用于临床。马王堆汉墓出土《五十二病方》为我国现存最早医著,其所载283方中,外用方就有70多首。中医外治方剂的起源,可上朔到茹毛饮血的远古时期;发展于汉、晋、唐、宋、元、明诸中古时期;成熟于明清。清温病学说形成与发展时期,又促进了鲜药的临床治疗,清末民初直至解放初期为鲜药应用鼎盛时期。60年代以来,随着门诊量剧增,药材保鲜技术落后,除个别边远山区仍保留用鲜药外敷或口服的习惯外,各大中城市中鲜药品种均以干品代之。工业化进程中各地相继成立制药企业,在城市敷贴疗法治病逐渐被药厂生产的成品药取代。近40年来,国外在透皮吸收给药制剂,即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方面进展迅速,从理论上、技术上、辅料上都取得很大进步近年来药源性疾病日显突出,中药药受到国内外医药界重视和青睐,特别是中医外治受到高度关注,传统敷贴疗法也悄然兴起。当今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膨胀,老龄化、工业化影响着人群疾病谱变化复杂,城市内开展鲜药敷贴势必被干品取代。

敷贴疗法是将药物敷在体表的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敷贴即贴敷疗法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将中药熬成膏状或研末后调和油、酒、醋、水等溶剂,贴敷于体表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1)药材制备的温度

中药材素有“生者尤良”(个别药)的理论已被现代实验研究证实。城镇化的今天难以应用鲜药进行贴敷,均以加工干燥的中药进行治疗,因此药材研磨应常温或低温操作,使中药更接近原始状态。与黑膏药在高温下取材形成反差。

(2)调和剂

取材天然的敷贴选用基质(调和剂)不固定。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载用鸡子白、猪脂、醋、酒、蜜等作为外敷药的调和剂,南北朝、唐、宋、明、清还分别有用猪胆汁、胡桃研泥、葱涎等作为调和剂。《金鉴》中列举的敷贴法28种,涉及的调和剂20余种,根据局部寒热温凉的不同,酌情选用。例如:“如意金黄散”使用时根据不同病症其调和剂分别有用茶汤同蜜、葱汤同蜜、葱酒药、蜜水、大兰根叶捣汁调敷等不同。而制剂学中膏剂所用基质是固定的。

(3)剂型

敷贴常用的剂型有鲜药、天然调和剂制成的糊状剂、药泥、药饼、丸散剂、熨贴(不包括用中药和化学产热剂配制成的熨贴剂)、水或酒渍剂(除外口服仅包括离子导入仪、中频仪、干扰电仪等外用剂)、浸膏剂、膏剂(黑膏药、白膏药、橡皮膏、巴布剂)、涂膜剂。所以敷贴疗法囊括了浸膏、膏剂、及涂膜剂。后三种剂型为中药药剂学内容,属现行医疗法规限制一级医院开展的项目。除了这三种剂型其他天然调和剂制备的敷贴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

(4)施药部位

与贴敷部位较为固定的黑膏药相比,天然调和剂敷贴则有输穴敷贴、耳穴贴敷、敷脐、局部敷贴等多个施药部位,临床根据病情、患者需求及敷药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剂型,如耳穴选药丸、敷脐选散剂、蜂窝组织炎选散剂或药泥等。但是以制剂形式的膏剂多局限用药,如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以局部贴敷为主。

(5)处方灵活

清代吴尚先《理渝骄文》集敷贴疗法之大成,书中精髓强调“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用药的配制与内服药相同,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用药,处方灵活。膏剂是在制剂规则下制备药材,处方专一。

(6)即时配制

敷贴其可以根据临床病种、病情不同随时调整每味药的用量,也可随时组方配制。膏剂临证敷药时药味不能因症而变。

(7)适应证

敷贴适应于内科、外科、骨伤科、儿科、妇科疾病。近年来在肿瘤、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临床研究报导众多,而膏剂大多用于外科病。

总之膏剂虽然隶属敷贴,但两者在制备、剂型、陆床应用等方面实际截然不同。

3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敷帖疗法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十分活跃,此疗法因简、便、廉、验备受群众欢迎。我们应充分认识该疗法优势、潜在的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向,重新认识开展敷贴的重要。

(1)基层医院领导要抛弃陈旧观点的束缚,从继承祖国医学宝贵遗产角度来大力支持单位职工开展适宜技术敷贴,开展此项工作对缓解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等矛盾很有必要;

(2)目前由于“医闹”行为导致医疗市场混乱也是影响开展此项工作的因素,作为一线医生应勇于担当,从遵守行医规则、提高医疗技术、谨慎处理临床以规避医疗风险;

(3)一级医院软、硬件基础薄弱,适宜技术专职人员少,缺乏规范管理也是此工作进程缓慢原因,我们要尊重敷贴的实践性,制定统一标准,提高其合理性及科学性,可走校企合作的模式,总结其有效方法、方药、提高疗效标准,惠及人民增加社会效益,以减轻国家医药负担;

(4)城市内存在开设中医外治专业门诊较少,群众对外治方法知晓率低,医疗机构、媒体对外治疗法宣传不重视等问题,这些方面也应逐步改进以扩大外治法影响范围。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