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经方的经验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1800年前。许多怀疑中医的人会问,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学习一千多年前的医学吗?要知道300年前的欧洲医生还在用放血疗法治疗肺结核,传统医学不早该被历史淘汰吗?但是,中国传统医学不同于西方传统医学。

确实,现代医学哪怕10年前的研究成果,都可能是错误的,何况更久。中医的医学体系与西医完全不同,不可以想当然地用看待西医的眼光来随意评论中医。任何学科都有门槛,但中医似乎没有门槛,外行都可以从专业角度对中医说三道四。我想郑重地说一句,要从专业角度评价中医,需要一个人深入学习几年之后才有这个资格。我十几年对中医的学习与研究,对中医有几点认知与大家分享。

一、中医在根本上不是经验医学。经验医学是在医学实践中,不断试错、总结并提升而形成的,而中医恰恰不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从它产生之日到现在,都适用于临床,所以我认为,中医是一门超验的医学,超越普通人的经验范畴。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认可,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圣人文化,除了中医,还有术数,都是圣人创立的。

二、张仲景是一位医圣。以前一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仲景写一部《伤寒杂病论》,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不仅没有发现书中的错误,而所有人都在学习它,难道一个人的智慧与医学经验能超越一千多年来所有的人?如果你认真读过这本书之后,答案是肯定的,他确实超越了所有的人。读《伤寒论》的序文,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仲景序文里两次提到“方术”,序文最后一句强调“余宿尚方术”,一个医家为什么强调他尚方术,方术又是指什么?我的理解方术是道家的一种修炼术,经络学术起源于返观内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修炼,而仲景医学能达到超越经验的正确,也是仲景修炼到一定境界,入臻化圣才创立的。所以他一个人几十年的医学经验,才能跨越千年,让我们现代人学习时,依然能掩卷而思,废书而叹。

三、中医之根本是天人之学。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的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绝不仅仅是观念与思想,而是广泛应用于天文历法、星相、数术、医学、甚至建政立国的一整套方术。这就决定了中医不可能是逐步积累起来的经验医学,而是由形而上之“道”,统形而下之“术”结合而成的超验之学,所以才有阴阳、五行、藏象、六气、六经等中医特有的概念。更神奇的是,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能在临床上得到完美的验证。《黄帝内经》讲的主要是“道”,而《伤寒论》讲的则主要是“术”。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算对中医学有了完整的认识。

我对中医的兴趣也是基于这三点,所以自学了很多年中医,也听过很多老师讲伤寒。吴雄志老师是我听过的老师里伤寒讲得最好的、水平最高的中医大家。他对《伤寒论》的解读,五法六经、中西汇通、古今一统的理论高屋建瓴,振聋发聩,醍醐灌顶,让我豁然开朗。

常言道,教学相长,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医,我办了一个中医语音辅导群,义务给零基础的学员普及中医及经方知识。学员听后反馈还好,建议积集成书,取名《经方的语言》,意思是就如同小学生学习语言一样学习经方。事实上,经方与汉语还有颇多相似之处。

1.语言是由字、词、句构成的;经方是由药、药组或药对、方构成的。

2.语言要表达语意,经方要表达方意。

3.语言有语法,主语、谓语、宾语;经方有配伍方法,有君、臣、佐、使。

4.语言有常用字与不常用字;经方有常用药与不常用药。常用药的频次出现非常高,同语言相似。

5.汉字中有多义字,经方中的很多药有多种功效与用途。

6.汉语与英语的不同是汉字可以用有限的字表达无限多的内容,因为汉字能通过组词表达新意,而英语却做不到。这就如同中医与西医的不同,西医发现新的病种或药品,都需要创造一个词来表达,疾病与药物都在无限演进;中医却可以在有限的中药里,通过组合而达到特定的治疗目的,一般无须寻找新药,也无须定义新病。

7.成人最快的学习语言的方法是,在句中认词,在词中认字。本书写经方的方法是,在方中认药组,在药对中认药。

语言的精髓在于遣词造句,比如汉字的一个“公”字,字意表达有很多,但如果配成词,如公平、公众或老公,其义就明确了。方药也一样,如桂枝这味药有很多功效,配茯苓、配白芍或配甘草,其义也才能明确。组方的精髓在于表达方义,即明确这个方它要去干什么。

现在中医的没落是有目共睹的,中医师开的方治不了病非常普遍。找我的患者曾经看过很多中医师,常常拿来厚厚的处方单。我看那些处方,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没有方义,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如果将处方看作中医师的“语言”,这些处方就如同精神病患者一样在胡言乱语,前后矛盾,词不达意,不知道要说什么。所以处方的“语义”是第一重要的,然后才是精准的“逐字”与“用词”。那么“语义”学习从哪里来?从《伤寒论》来,从六经辨证来。

本书是一本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基础读物,为了尽可能做到简单易学,其写作顺次既不是按伤寒论条文的顺序,也不完全按《伤寒论》六经病顺序,而是以六经基本用药为核心,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省略部分现在不常用到的方剂。有部分涉及经方以外的方剂。

经方——仲景《伤寒论》之方,是最达练、最完美的,也是最好学的“语言”,历代中医大家,无一不是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后获得很大的成就。我对经方的理解提升,得益于我在太湖学院跟吴雄志老师的学习。在此对他深表感谢!

同时感谢段立方老师、王开宇先生在本书的出版中鼎力帮助。特别鸣谢袁澜女士对本书出版的支持。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