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医药源远流长,传承千载而不衰,流芳百世而不坠,为传统中国文化智慧的核心,亦是中国传统文化谱系的核心要素。千百年来,中医药在岁月的打磨中已成为中华民族健康的守护之星,并日益发展为中国最靓丽的名片。如何继承、弘扬和激活好优质“基因”,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就围绕中医药人才问题,提出了务实举措。

中医师承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中医师承

对于岐黄之人,其中佼佼者被誉为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师承指导老师、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等,是亟待保护的珍贵“中医药基因库”。

《政策措施》第二条明确提出了多途径、多层次地增加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将师承教育贯穿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长期坚持推进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传承工作室建设等项目。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使更多的中医后学随师之脚步而学中医、悟中医、用中医,这是打造仁心仁术工匠的所必经之路。

遵循中医药传承的内在逻辑、厚植工匠成长的“土壤”已成业内共识。中医药传承离不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师徒间传承必须在“本来”“外来”“未来”三个向度同时展开。其中,“本来”是禀赋、是学术源流、是传统、是构成传承发展的根基;“外来”是异质文化与现代科技发展;“未来”是社会需求。“外来与未来”构成了传承创新的契机。

除了三个向度,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其特有的生态土壤。《政策措施》的第三条就明确提出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建立中医药优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将中医药学才能、医德医风作为中医药人才主要评价标准,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在院士评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评选中,探索中医药人才单列计划、单独评价。

在政策落地践行过程中“政府的主导,学界的引领,评价体系的助力,行业的推动”必将成为土壤修复与改良的突破点,近远期将直接促进中医药人才的数量、质量及飞跃的程度。唯有让人才有平台、有舞台、有条件、有发展,才能让中医药传承创新之火燎原。

为此,《政策措施》第一条提出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中医疫病课程。支持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的优秀学生选拔培养。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培训,并作为学生学业评价主要内容。此措施意味着率先启动中医“种子”的导、培、引、觅战略,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加快人才的成长,使中医院校名副其实成为孕育“种子”的摇篮。

中医文化的复兴还有许多路要走,只要坚持“基因-土壤-种子”三维一体,守正创新中夯实中医药人才的基础,定能实现中医药的卓越传承,不断彰显其应有的科学魅力。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