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有专长患者推荐证明怎么写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分享一篇确有专长患者推荐证明怎么写模板。

患者推荐证明一医案

患者姓名:董书文 男 46岁

就诊日期: 2011年3月7日初诊

主诉:头晕头痛近半年

去年:8月初至今年2月,经常出现心悸、胸闷气短,EKG检查:窦性心动过速,血压高未服药,今测正常,现头晕,半夜头痛,舌淡胖苔白脉沉。

既往史:强直性脊柱炎病史20年,双侧股骨头置换术后6年

过敏史:不详、体格检查:今测血压:BP:136/84mmHg

原医院西医诊断:头痛

诊断:头痛病

肝阳上亢,肾精亏损、肾阴虚证候

处方:内伤头痛病验方临症加减

甜叶茶(多穗石柯)20g茵陈15g 郁金15g 姜黄 10g桅子10g田基黄10g茯苓15g丹参10g 丹皮20g 白芍15g  一叶荻10g 菟丝子10g 柏子仁15g 鸡血藤20g 刺五加15g 香附10g元胡15g   (7剂)

医嘱:忌食辛辣、饮酒、油炸肥腻。有不适症反馈

复诊:(第1次):2011年3月15日

患者自述服药后心悸胸闷好转,头痛头晕减轻,午后头晕时作,行走时头

晕明显,颈部疼痛,舌淡苔白厚腻,脉沉。

处方:上次处方临证加减

甜叶茶(多穗石柯)20g茵陈15g 郁金15g  茯苓20g 丹参10g 丹皮20g 白芍15 g 一叶荻10g 菟丝子10g 柏子仁15g 鸡血藤20g 刺五加15g 香附10g元胡15g  继服(14剂)。

复诊:日期(第2次):2011年4月21日

服药后头痛头晕基本消失,昨天午后活动后头晕复作,持续半日,

休息后缓解。

处方:上方加减

甜叶茶(多穗石柯)20g茵陈15g 郁金15g 茯苓15g丹参10g丹皮20g 白芍15g  一叶荻10g 菟丝子10g 柏子仁15g 鸡血藤20g 刺五加15g 香附10g 元胡15g 天麻10g 锁阳10g   (7剂)

医嘱:忌食辛辣、饮酒。有不适症反馈。

患者反馈:2011年6回访头痛病已愈痊。

备注:本患者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腰背困乏,有头痛头晕,素体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初诊用内伤头痛家传验方主方,甜茶滋补肝肾,茵陈、郁金、桅子疏肝利胆清除肝热,元胡、天麻、丹参、鸡血藤、乌药行气活血化瘀增强脑部供血而止头痛,菟丝子、柏子仁、锁阳滋养肾精。

患者推荐证明二医案

患者姓名:黎灿辉  女  25岁

就诊日期:2011年5月9日初诊

自述:头痛,难受,头痛发作已经10多天。

大概本月初午休时,因不慎感染风寒而发病,头痛剧烈,自己服药无效,于是到本单位医务室就诊。经服止痛片、维生素、清眩片等仍无疗效。昨晚疼痛加剧,遂来门诊治疗。

四诊:头痛、恶心、鼻塞、咽痛、咳吐黄痰,口苦不思饮水,大便调和,小便略黄,舌苔白,舌边及尖略红,脉象弦滑。

诊断:头痛病

外感风热型病症头痛

处方:外感头痛病验方临症加减

仙鹤草 15g 土茶(茅岩霉20g青葙子10g黄芩15g白芷10g川芎15g 柴苏10知母 桂枝15g 桔梗15g(5剂)

医嘱:忌食辛辣、饮酒、油炸胞腻。有不适症反馈

二诊:服上药五剂后,头痛症痊愈,但偶尔有时行走易累,患者想再处方。

嘱其休息几日并送其半斤茅岩莓泡茶喝,调养后诸症而愈。

备注:见证知虚实也是很主要的,这样使邪从少阳而解,并不伤正,所以疗效很好。柴苏、知母、桔梗 黄芩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清凉透表润肺而又不至于太凉性。茅岩霉既可以解毒又可以促使透表。外感风热型头痛病病症本验方能清热解毒透表,润肺化痰,平肝祛风。

所以效果甚佳。对发热,不欲饮食而口苦,头痛者本验方也有捷效。

患者推荐证明三医案

患者姓名:熊响  男  16岁 其父带其过来就诊

就诊日期:2012年4月4日初诊

患者:自述头痛半月余

右侧头痛连及项部,吹风受凉或运动则加重,已半月有余。

四诊: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便燥结。

诊断:头痛病

外感风寒兼热头痛病症候

处方:

仙鹤草15g 土茶(茅岩霉)20g 青葙子15g 黄芩15g 荆芥穗10g 白芷15g 川芎15g柴苏10g知母10g 桂枝15g 锁阳10g  (11附)

医嘱:忌食辛辣、饮酒。有不适症反馈。

服上方(11剂而愈)。

医嘱:忌食辛辣、油炸油腻,服药后反馈。

备注:白芷、川芎常用于治疗风寒兼热的而引起的头痛而疗效甚佳,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且上行头目,为风寒头痛之要药,桂枝、仙鹤草、白芷辛温散寒促血气;荆芥穗、青葙子平息肝风;知母润肺护肺,黄芩、茅岩霉清解毒散热,均能疏风止痛;黄芩清热止痛;锁阳温肾安神,共奏疏风散寒,清热止痛之功。

患者推荐证明四医案

患者姓名:王宝妹  女  30岁

就诊日期:2009年10月23日初诊

自述:前额痛,遇冷或劳累加重,精神疲乏,时有眩晕。

四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大便前硬后软、稀。

诊断:头痛病

内伤气虚型头痛

处方:

甜叶茶(多穗石柯)20g 茯苓20g 丹参10g 丹皮15g 白芍10g 黄芪15g 菟丝子15 柏子仁15g 鸡血藤20g 刺五加15g香附10g 元胡15g 红枣10粒,川芎15g(11剂)

复诊:11月6日二诊

医嘱:忌食辛辣、油炸肥腻,服药后反馈。

诉服上方后头痛显减,患者舌苔薄白,脉细。继予上方加桂桂15g  干姜15g (15剂)

半年后随诊未复发。

备注:此例患者,前者头痛以遇劳加重,神疲,脉细为特点,乃气虚之证,用家传内伤型头痛病验方,去茵陈、郁金、田基黄加黄芪、红枣、川芎,方实为补中益气汤安神养血, 川芎、元胡祛风止痛,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所致头痛之常用药。二诊时加桂枝、干姜是促血液微循环加快与健脾统血。

患者推荐证明五医案

患者姓名:董丙山  男  35岁

就给日期:2011年10月30日初诊

患者自诉:后头痛反复发作5余年,近半月加重,伴颈胀、头晕、耳鸣、病情反复发作,感冒、劳累、生气均可诱发头痛。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

四诊:舌苔薄黄,脉弦细略数,大便燥结,

诊断:头痛病

肝阳上亢而造成肝瘀型典型的后头痛病

处方:

甜叶茶(多穗石柯)20g 茵陈10g 郁金10g 姜黄10g 桅子10g 田基黄10g  丹参15g 丹皮15g  菟丝子15g 柏子仁15g 夜交藤15g 川芎15g 鸡血藤20g 香附10g元胡15g 地龙15g(15剂)。

医嘱:忌食辛辣、油炸肥腻,服药后反馈。

复诊:20011年11月17日二诊

诉服上方15剂后头痛即止,此次欲巩固治疗。

患者舌苔薄黄,脉弦细。再继予上方(15剂)。

半年后随诊诉头痛显减,以原方再开一月半方剂,后告知头痛已痊愈。

备注:余认为,若头痛的寒热虚实表现不明,而以疼痛部位为主要特征,则以疼痛部位为主进行辨,后脑痈多为脑部供血不足,用方应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肝利胆,益肾安神。

此家传内伤验方加减去茯苓,加地龙,增强活血去瘀的作用。

患者推荐证明六医案

患者姓名:黄为民  女44岁

就诊日期:2011年9月20日

患者自述:诉右侧头痛反复发作8年,近1个月加重,头痛每于感冒或劳累后发作,甚则眩晕呕吐,西医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四诊:舌红,苔薄黄腻,脉弦,大便干结。

诊断:头痛病

偏头痛肝瘀阳亢,肾精亏损阴虚证候

处方:

甜叶茶(多穗石柯)20g 茵陈10g 郁金10g 姜黄10g 桅子10g 田基黄10g  丹参15g 丹皮15g  菟丝子15g 补骨脂15g一叶荻10g柏子仁15g  川芎15g 鸡血藤20g 香附10g元胡15g 地龙15g(15剂)。

医嘱:忌食辛辣、油炸胞腻,服药后反馈。

复诊:2011年10月9日(二诊)

诉服上方后头痛已止,欲巩固治疗。

患者舌苔薄黄,脉弦细。继予上方加党参10剂。

一年后随诊问其头痛病,患者述头痛病已痊愈。

备注:女性患者偏头痛由肾精不足引起的,家传验方内伤头痛病方剂强调女用补骨脂。而椎骨髓病因引起的头部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头痛,跟肾精的盈亏有很大的关系,家乡草药一叶荻对这个病症很有强大功效。

患者推荐证明七医案

患者姓名:熊金禾 女  48岁

就诊日期:2012年4月7号

患者自述:年轻读书时就有头痛病,曾经服用中药。自己回忆在十几年前就因头痛做过检查,西医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近些年来,病情逐渐加重,新增了许多新的症状,例如除了头痛外,时有眩晕,一过性眼前发黑(这是一过性脑供血不足),非但如此,又增了失眠症,逐步加重,入睡困难,早醒。而且又添了一种新症,耳中时常鸣响如同雷鸣。不堪其扰。

四诊检查:面色基本正常,左脉弦数而三五不调,舌苔微黄,大便干硬。

诊断:头痛病

肝阳上亢,血脉瘀滞证候

处方:

甜叶茶(多穗石柯)20g茵陈15g 郁金15g  姜黄109  桅子10g 田基黄10g 丹参15g  丹皮15g  白芍15g  一叶荻10g 菟丝子15y 柏子仁10g 夜交藤15g 刺五加15g 鸡血藤20g  香附10g 元胡15g  乌药15g 地龙10g(15附)。

医嘱:忌食辛辣生冷,忌酒、忌油炸肥腻食品

复诊:(一次)2012年4月25日

自述头痛症状发作次数少了很多,晕眩的情况已经没有出现,睡眠也好了很多。

脉实数。

上方守方一个月30附

复诊:(二次)5月27日

自述头痛、晕眩症状已经好了,耳鸣症状也没有好了,目前就是胃口差不怎么想吃饭。

嘱其注意休息,头痛病症已好,无须再吃中药,胃纳差,中药停了后就会自然好,胃纳差无其它症状,不用担心。

备注:以茵陈,郁金、姜黄、桅子,构成清肝利胆平息肝阳肝火,以鸡血藤、丹参、丹皮、地龙凉血活血化瘀、通畅经络,甜叶茶、一叶荻滋补肾阴固肾精。所以用药十多剂后,头痛逐步减轻,眩晕停止,睡眠完全恢复了正常,随后耳中雷鸣轰响也完全消失。临床治愈。

患者推荐证明八医案

患者姓名:龚冬秀  女  48岁

就诊日期 :2012年3月4日初诊

患者自述:诉头痛十来年,以两侧为主,固定不移,痛如针刺,痛甚则呕,多在夜间发作,伴面浮,口干口苦,曾有头部外伤史。

四诊:患者舌苔薄黄,脉弦数,面色无华,大便干。

诊断:头痛病

瘀血头痛兼肝阳上亢证候

处方:

甜叶茶(多穗石柯)20g 茵陈10g  郁金10g  桅子10g 田基黄10g 丹参15g 丹皮159 白芍15g 一叶荻10g  菟丝子10g 柏子仁15g鸡血藤20g 刺五加15g 香附10g 元胡15g 桃仁15g乌药10g(15剂)

医嘱:忌食辛辣生冷,忌酒、忌油炸肥腻食品。

复诊:2012年3月30日二诊

诉服上方后头痛显减,守上方治疗1个月乃愈。

备注:甜叶茶、菟丝子配合,有着强大的滋肾阴作用。肝阳上亢岁与肾津不足有关,柏子仁、刺五加有安心神,茵陈、郁金、桅子是清肝利胆,疏通肝气,在家传验方中去茯苓加桃仁而促活血化瘀的功效,所以药、病对证,药去病退。

患者推荐证明九医案

患者姓名:龚冬梅  女  32岁

就诊日期:2011年2月19日初诊

患者自述:5年前头顶疼痛,每逢春季或生气、劳累、遇风时易发作。每年发作二十余次,平均每月二次,每次疼痛可持续1~2天。近两个月来连续发作,时发时止,夜间加重。经常夜尿时易发,常被痛醒。痛时头目很不清爽,难受异常,常呈现先麻后痛,如锥扎样,痛时眼球发胀且痛 ,伴眼干涩,烦躁不安。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 。

四诊:舌红,舌体胖,苔微黄 ,脉弦数。血压100/70mmhg。

诊断:头痛病(气虚型内伤性巅顶头痛 )

内伤性肝阳化火,瘀血阻闭而造成血气不足的头痛证候

处方:

甜叶茶(多穗石柯)20g桅子10g 茅岩霉10g 丹参10g丹皮10g 当归10g 党参20g 白芍10g 鸡血藤20g 香附10g元胡15g 天麻10g、川芎10g  葛根20g、锁阳10g水煎服(11剂)

医嘱:忌食辛辣生冷,忌酒、忌油炸肥腻食品。

复诊:3月7日(二诊)

述服上药后 头顶疼痛消失,转为前额偶尔疼痛,朝轻暮重,睡眠欠佳,梦多,舌红苔黄,脉弦数,心神不宁,上方加葛根量至30g、枣仁30g。(15剂)。

3月24日(三诊)服上药后头痛消失,睡眠改善,继用前方10剂以善后。

5月3日(四诊)诸症消失,再过半年后回访未有复发,临床治愈。

备注:此患者西医说血管性神经头痛,实为血气不足原因,再加病人有肝火上扬所以病人头痛发作时会目视不清。天麻与锁阳对脑部神经有很好激活与滋补作用,达到改善脑供血不足,所以疗效很满意。

患者推荐证明十医案

患者姓名:黎昌  男 18岁  由其母带来就诊

就诊日期:2012年3月5日初诊

患者自述:双侧头痛一年多年,或左或右,每受风寒则加重,伴口干,口苦。有手淫习惯。

四诊:舌苔薄黄,脉弦细,大便燥结

诊断:头痛病

风热外感偏头痛兼内伤气虚型证候

处方:

仙鹤草15g 土茶(茅岩霉20g 甜叶茶(多穗石柯)20g 黄芩15 荆芥穗10g 白芷10g 川芎10g 柴苏10g 知母15g 桂枝15g 菟丝子10g 鸡血藤15g 枸杞子15g党参15g 锁阳10g 天麻10g (15剂)

医嘱:忌食辛辣生冷,忌酒、忌油炸肥腻食品,戒除手淫。

复诊:3月21日

双侧头痛已较轻,偶发,伴口干口苦,少寐多梦。舌苔薄白,脉细。守上方加兆五味子20g(15剂)

两个月后其母告之其儿子头痛病已经好了,且身体比先前强壮结实了很多。一年多顽疾获愈。

备注:此案的特点是少年手淫至肾精亏损一经外感风寒则头痛,且伴口干、口苦之热象。该处方以家传外感头痛验方结合内伤头痛病验方中的甜叶茶、菟丝子、枸杞子滋养肾精,所以方中病机,药后立愈。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