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针灸的具体疗法包括体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等。电针灸(EA)是通过针灸针以一定的电流和频率准确地施加电刺激。通过电刺激或手动操作可以进一步增强针灸的效果。最新研究显示,中医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有效。
在中医治疗中,针灸(包括电针灸)是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常用辅助疗法,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针灸对包括血管性痴呆、抑郁症和失眠症在内的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具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注意的是,针灸作为AD 潜在治疗方法的临床和实验证据也在不断积累。临床研究表明,针刺疗法可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等临床状态,且无明显副作用。几项系统评价和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与单独使用西药相比,单独针灸、针灸加草药或针灸加西药对AD 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有益。然而,针灸治疗 AD 的拟议作用机制尚未得到系统的审查和讨论。
针灸增强认知功能的研究
针灸实验目前大多还是局限于大鼠等动物实验。在一项对六个随机对照试验元分析(Zhou J et al., 2015)中发现,针灸比西医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更有效,而且它无严重不良反应。研究人员认为:针灸是一种安全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这些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两个穴位是:DU20(百会)和ST36(足三里)。SP10(血海)和四神聪(EX1)也被频频使用,虽然没有DU20和ST36那样频繁。“益智三针针刺”(Three-needle Acupuncture for Intelligence),即中间神庭穴GV24(属于督脉穴)和两侧本神穴GB13(属于足少阳胆经经穴),是我国南方常用的一种治疗认知相关疾病的针灸疗法。此外,“益智三针电针刺”(Three-needle Electroacupuncture for Intelligence)也能够增强大鼠的认知功能(Zheng XY et al., 2021)。
阿尔茨海默病过去叫老年性痴呆。通常认为一部分老年人由于各种压力,或者用脑过度,或者情绪抑郁逐步出现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脑细胞衰退、神经状态异常。如果能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及时进行正规中医汤药治疗或针灸治疗,那么老年人患老年性痴呆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
我们在针灸治疗老年人的现病的同时,也应当注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眼花、心烦、语言颠倒、失眠多梦、手足震颤等症状。这样,患者花费一份针灸费,可治疗老年性痴呆前兆的症状,收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其实,老年性痴呆前兆或老年性痴呆轻症包括很多症状,不需要增加太多针数就能达到理想的疗效。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矛盾。
针灸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的影响
Yu, C 等人(2020) 总结了先前报道的针灸对 AD 有益作用的机制,包括针灸调节β淀粉样蛋白代谢、tau 磷酸化、神经递质、神经发生、突触和神经元功能、自噬、神经元凋亡、神经炎症、脑葡萄糖代谢的能力,和大脑反应。
1、β淀粉样蛋白代谢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针灸可以减少AD 患者和 AD 动物模型中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单独针灸或针灸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或者用电针,都可见淀粉样前体蛋白和β-分泌酶水平下调,减轻了小鼠的海马β淀粉样蛋白斑块负荷,以减轻认知缺陷,同时抑制末端激酶信号转导途径。通过电针治疗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也有助于减少AD 大鼠的海马 β淀粉样蛋白负荷。
总之,这些发现支持针灸通过对裂解和降解途径的影响来减少 β淀粉样蛋白沉积。现有研究针刺对 β淀粉样蛋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刺是否减少β淀粉样蛋白斑块或针刺对参与淀粉样蛋白通路的分子蛋白的影响,很少有研究检查β-淀粉样蛋白积累和沉积对病理过程的影响,这可能是解释针灸诱导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更有说服力的机制。此外,与针灸引起的β淀粉样蛋白负荷降低相关的研究途径并不深入。涉及β淀粉样蛋白裂解和降解的其他信号通路,以及与β淀粉样蛋白的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关注。
2、Tau 磷酸化
Tau 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 (MAP),在位于额叶、颞叶、海马和内嗅区域的神经元中高度富集,对于正常的轴突运输和突触可塑性具有重要意义。正常的 tau 磷酸化在海马神经发生和抗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tau 过度磷酸化会降低其对微管的亲和力,并进一步导致微管稳定性下降和轴浆运输紊乱,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运输、释放和摄取过程,从而导致神经变性。基于 tau 过度磷酸化的疗法可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 AD 策略。电针灸治疗降低了tau 的海马磷酸化水平,并降低了小鼠的 tau mRNA 表达。在行为上,这些小鼠在 Morris 水迷宫测试中表现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
针灸改变其他蛋白激酶活性以影响 AD 中 tau 磷酸化水平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的研究应旨在扩大对针灸如何影响 tau 蛋白的其他翻译后修饰的理解,进而影响 tau 磷酸化。
3、神经递质及其他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称,针灸通过调节乙酰胆碱的代谢来改变乙酰胆碱水平。激光针灸逆转了海马CA1 区胆碱乙酰转移酶的缺血后减少,并减轻了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的认知障碍。此外,电针灸已被证明可以抵消脂多糖(LPS)诱导的乙酰胆碱及衍生物含量,和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的降低,并防止脂多糖诱导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增加,从而改善工作和空间记忆。GV20 的针灸刺激通过激活胆碱能系统改善东莨菪碱诱导的认知缺陷,胆碱乙酰转移酶、胆碱转运蛋白等的水平增加就证明了这一点。电针灸通过降低谷氨酸Glu 含量来改善记忆障碍。
目前,一些研究已经研究了针灸对 AD 神经发生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参与调节神经发生的多种外在和内在因素也在 AD 中发生改变。这些研究为促进针灸治疗 AD 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仍然存在几个问题。
首先,由于 AD 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得到证实,所涉及的病理生理学相互交织,甚至可能作为因果关系共存。以往研究针灸治疗 AD 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因素上,例如炎症或神经递质失调,较少考虑与其他病理生理学的联系或平行病理生理学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破坏证据。针灸的效果可以通过多个靶点和途径来实现,这符合针灸系统调节的特点。因此,从整体观点或系统生物学角度研究针灸治疗 AD 的机制可能是首选。可以采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来探索针灸在 AD 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其次,由于针灸涉及通过多个神经反馈系统对敏感点进行外周刺激以调节神经和内脏功能,因此使用化学遗传学或光遗传学技术绘制与 AD 相关的外周神经回路可以扩大我们对针灸治疗 AD 益处的潜在机制的理解。第三,根据目前的证据无法验证针灸治疗 AD 的疗效。针灸对 AD 的预防作用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检查。
至少,针灸作为一种备选AD疗法,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